凉拌的小黄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碑还没立,根已经穿殿。 韩霁骑在马上,望着眼前被乱石封死的山道,风从谷底吹上来,带着一股陈年的焦味。 随从正欲劝他折返,一名老猎户拄着木杖走来,摇头道:“这山每年霜降前后必塌,村里人都说是‘天罚’。” “天罚”韩霁下马,眉头微蹙,“为何偏偏是这时” 老猎户不答,只指了指半山腰一处断崖:“那底下埋过火,土是黑的,鸟都不落。” 韩霁心头一动。 他自幼读史,最恨隐恶于野、掩罪于土。 这几日翻阅拾遗亭残档时,曾见一行模糊记载:“灯变夜,流民千余避入陇西谷,官军围而焚之,称剿逆党。”当时以为是谣传,如今听来,竟与眼前情形隐隐相合。 他命人取铲掘土。 不多时,有人从泥中挖出一片焦木,边缘还连着炭化的布条;又有人拾得半截陶铃,铃舌断裂,刻着一个极小的“苏”字——那是当年安国公府发放灾粮时用的标记。 韩霁沉默良久,忽然蹲下身,亲手捧起一抔黑土。 “就地取泥,制陶为碑。”他声音很轻,却无人敢违。 随从取水和泥,捏成一方粗陶碑坯。 韩霁取出刻刀,在上面一笔一划写下:“此处埋骨二十三人。” 没有名字,没有籍贯,只有数字。 可这数字,是从九百七十三个口述记忆里拼出来的最后碎片。 他在碑旁燃香,三拜而起。 随后修书一封,奏请朝廷在此建祠追祀,言辞恳切:“死者无名,然国不可无义。若今日默许白骨蒙尘,则明日青史亦将失魂。” 信使快马加鞭离陇西之时,京城国子监灯火通明。 崔砚铭站在讲台前,朗声道:“今日辩题——《贞元年间是否有大规模焚民掩史之事》持方学子可自由质询修史院主官裴文昭先生!” 台下座无虚席。 寒门子弟、勋贵公子、甚至太医院的小吏都挤在廊下倾听。 裴文昭披着厚氅坐在屏风后,脸色苍白,咳嗽不止,却仍点头示意开始。 就在此时,一名灰衣青年悄然混入场中,袖中藏刃,目光死死盯着台上病弱的身影。 他是宗室暗中雇佣的死士,任务只有一个:杀了裴文昭,让修史中断,真相永埋。 他缓缓起身,手已触到刀柄。 可还未迈步,左侧一名书生突然高声提问:“裴公!我父死于灯变,尸首都未找回,请问拾遗亭如何确认身份” 右侧立刻有人接话:“我舅母靠唱古歌记事,她说那晚有孩子喊‘别烧桥’,可是真的” 问题如潮水般涌来。 越来越多的学生举起笔册记录,有人甚至当场抄录问答内容,准备带回乡中传诵。 那刺客愣住了。 他低头看向自己袖中的刀——这双手,也曾握过锄头,在田里为母亲挣一口饭吃。 他的娘亲,正是灯变幸存者之一,靠着沿路乞讨活了下来,临终前还在念叨:“我没读过书……但我知道那天的事不能烂在肚子里。” 此刻,四面八方全是年轻的声音,不是控诉,不是煽动,而是追问,是求真。 有人挡在他前方,是个瘦弱的寒门士子,手持竹简挡在讲台前,大声道:“此乃国史公审,任何人不得行凶扰典!” 刺客的手抖了。 他想起出发前主子冷笑:“一个病秧子,死了就没人敢再提旧事了。” 可现在他看见的,不是一个将死之人,而是一场正在觉醒的共忆。 他跪下了,刀坠地,发出清脆一声响。 全场寂静。 裴文昭抬起头,望向那个跪着的人,轻轻道:“你若愿意,也可来说说你知道的事。” 没有人欢呼,也没有人喝骂。片刻后,一位老学官默默递上纸笔。 而在刑部大堂,沈砚舟正展开一幅由三省拾遗亭拼合而成的地图。 西南苗寨的土地纠纷案至此终于厘清:两族祖先确曾共居一谷,后因战乱分离,各自携带部分契约迁徙。 如今陶片印痕、口传古歌、迁徙路线三点互证,铁案如山。 判决当夜,苗老祭司带着全寨老少来到官衙门前,点燃松枝香火,用本族语言吟唱了整整一夜。 有人说他们是在诅咒,后来才知,那是祖灵归位的迎魂曲。 “祖先说的话,”老人泪流满面,“终于被官府听见了。” 消息传开,民间震动。 拾遗亭前排起长队,不只是记冤案、录旧事,还有老人带着孙儿来讲某年某月谁救过谁,谁替谁背过尸。 历史不再是庙堂独享的碑文,它开始长出毛细血管,渗入泥土。 那一夜,苏锦黎站在王府窗前,手中握着韩霁从陇西寄来的陶碑拓片。 她指尖抚过那行粗拙却坚定的字迹——“此处埋骨二十三人”。 她忽然笑了。 萧澈走来,见她神情异样,问:“想什么” “我在想,”她望着远处城墙上斑驳的影子,“以前总以为改命要靠权谋、靠算计、靠一个人赌上性命去撕开裂缝。” 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些:“可现在,裂缝早已裂开,光是从无数个这样的地方照进来的。” 萧澈顺着她的视线望去,只见街角拾遗亭的灯笼依旧亮着,一个盲翁正坐在那儿,由孙子代笔,口述一段三十年前的逃难经历。 风穿巷,灯未熄。 有些碑,还没立。 但根,早已穿殿。谢云澜是在一个雪后的清晨动的念头。 她骑马经过西郊驿道,看见一群村妇正围着一块刚立起的青石碑指指点点。 那碑粗陋不堪,连基座都是临时垒的,碑面也未打磨,只用炭条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字:“死在运粮路上的十三个男人”。 底下还画了三只手拉手的小人,不知是谁家孩子添的。 “这是韩大人从陇西带回来的法子。”一位老妇见她驻足,主动解释,“说是要把没名没姓的人,一个个找回来。” 谢云澜怔了片刻。 她原是礼部女官,因主张废除“贞节牌坊定制”被贬出京堂,如今挂着个闲职,在拾遗亭做些文书整理。 可此刻她忽然明白——有些事不必等朝廷点头,也不必等圣旨开恩。 只要有人肯写第一笔,历史就会自己长出血肉。 回城当晚,她提笔写下《千碑议》,不呈报礼部,直接托人送往各地书院、驿站与边关戍所。 文中只说一事:凡曾有战乱、饥荒、冤狱之地,皆可立无名碑,碑心留白,任百姓填补姓名。 不必审批,不必备案,只需事后将拓片送一份至修史院即可。 “名字是人的根。”她写道,“断了根的人,魂不得归乡;忘了根的国,路走不到明天。” 消息传开,民间响应如潮。 三月之内,北至雁门关外荒冢,南抵五岭古渡残滩,已有三百余碑悄然立起。 有的刻着“庚戌年饿死在此的母子二人”,有的只写“不知姓名,葬于桥下”。 更有地方孩童不懂规矩,拿红泥巴在碑角涂了笑脸,也被保留下来。 礼部震怒,上奏称“形制不一,体统尽失”,要求一律改用官方楷书,并派员巡查删改。 圣旨尚未下达,已有数十州县抗令不遵。 有人回信直言:“我父死时无人哭,今日我能替他写个名字,已是天恩。若连字都得照你们的来,那这碑不如不立!” 谢云澜得知,只淡淡一笑:“字是心迹。他们写得歪,是因为手抖;写得慢,是因为泪遮了眼。这种字,才配刻进土里。” 数日后,皇帝微服巡行至河东道某村落,恰逢冬祭。 村口新立一碑,尚未完工。 一名五六岁幼童正踮脚趴在碑上,用炭条一笔一划描着:“爹爹没回来”。 风冷,孩子手指冻得通红,却极认真。 旁边老祖母轻声念一句,他便写一字。 皇帝站在人群后看了许久,未发一言。 返宫当夜,朱批下发礼部奏折,仅八字:“形可异,心必同。” 诏书传遍天下,再无人敢以“体统”阻碑。 而此时,冬至前夜,新修史院地下密室烛火幽微。 苏锦黎与萧澈并肩而立,面前是当年她亲手封存的陶匣。 匣身刻着“永封不启”四字,如今已被岁月磨出裂痕。 她伸手打开。 竹简尚存,字迹清晰:“太子不堪继统,宜择贤而立。”——正是当年动摇国本的关键证据。 可当她翻转竹简,却见内壁不知何时被人刻上一行极细小的字,刀痕浅而稳,像是极克制地刻下的: “七郎不负天下,天下亦不负七郎。” 两人静默良久。 窗外忽传来铃音。 起初以为是风动檐角,可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自远及近,整座京城的拾遗亭仿佛约好一般,在同一时刻敲响纪念钟声。 萧澈望着震动的铜铃,低声道:“他们不是在等我们登基……是在等我们变成他们的一部分。” 雪落无声。 仿佛千万根新根,正穿透冻土,悄然撑裂旧殿基石。 数日后,韩霁自陇西返京,途中歇于驿站。 炉火噼啪,旅人围坐闲谈。 一人叹道:“听说修史院那竹简上的字,是七皇子自己刻的”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全服最强散人玩家

全服最强散人玩家

菠萝酥点糖
全职高手同人小说,又叫《散人的荣耀》,为填补荣耀十年的遗憾,而创作的一本全职高手前传、正传、后传……本书从荣耀第一赛季开始写,会写到世邀赛以后。从第十一赛季开始,全职由电脑3D端,升级为全息虚拟端,带着游戏头盔玩荣耀,全息荣耀,全面开启。这本书会将所有全职明星与全职书中未提及的荣耀爱好者,他们的热血故事,以及把电影中死去的苏沐秋写活……叶秋,叶修,苏沐橙,苏沐秋,黄少天,楚云秀,唐柔,陈果,喻文州
其它 连载 126万字
国民男神也追星

国民男神也追星

宋一沁
【高甜宠文,神秘漫画家VS超人气一线女星】宋北音,娱乐圈神颜和才华并具一身的影后;傅南城,漫画界的传奇,万千女生心中的国民男神,矜贵,神秘。小片段:颁奖典礼上,面对记者们逼问绯闻对象,一袭优雅长裙的宋北音也禁不住慌了神。突然,人群之中走出了一个软绵绵的小奶包,他说:“我是来娶姐姐的人。”然而下一秒,小奶包被他跟过来的大哥给拎了起来,“抱歉,他说错了,他是来接他嫂子的。”(超虐……狗的一部小说,你要
其它 连载 34万字
豪门总裁的明星老婆

豪门总裁的明星老婆

夜凌梦
他是站在世界顶峰的黑道霸主,国际排名前三的商业总裁,他冷漠无情残忍霸道,却对她宠爱无边,夜凌梦,你想要的我都会为你实现。你想要没有潜规则的生活?还当明星?那就..
其它 连载 67万字
全敏城管与全力法师

全敏城管与全力法师

一代大侠恺撒哥
以前扑街两次的我终于又出来转悠了。猪脚盗圣后人,来游戏做城管玩。女主全力加点的小白法师。然后练级打宝pk虐人或被虐。唉!真是蛋疼的人生......书中偶尔会有老马出现..
其它 连载 272万字
小恐龙的地下研究所

小恐龙的地下研究所

小恐龙的快乐小窝
这些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全是巧合可能这本书会有点废话,因为我是新手我尽力提升自己的文采,一天五十更左右,把自己当牛马
其它 连载 8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