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拌的小黄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谢云归指尖停在泛黄纸页上,腊月十七那日的脉案空白得刺眼。 烛火在他瞳孔中跳动,映出那一行孤零零的小字:“帝倦怠,免朝,太子摄政一日。”其余三行本该记载脉象、舌苔、用药反应的位置,却空无一字,仿佛被风雪刮去,又似被人用刀刃轻轻剜除。 他将卷宗往烛光下移了半寸,指腹摩挲着纸面边缘——这并非寻常磨损,而是刻意翻阅留下的折痕。 太医院的脉案向来由当值太医亲笔誊录,墨色深浅不一,字迹或工整或潦草,却从无遗漏。 可这一日,连最基本的“脉沉迟”“畏寒肢冷”等术语都未出现,宛如一场集体失语。 谢云归闭目,回忆此前三年同日记录: 三年前,“寒邪犯肺,咳喘不止,投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炙甘草三钱。” 两年前,“阳气虚弱,外邪侵袭,以参附汤为主方,附子用量增至二钱。” 去年之前,逐年递增的药量已显异常,但尚在医理可解范围之内。 可就在腊月十六,附子用量骤增至七钱——是平日三倍有余。 此药大热有毒,素有“回阳救逆第一品”之称,然非危急重症不得轻用。 若真用于驱寒,次日必现口干舌燥、心悸汗出,甚则手足抽搐等反应,轻者需减量调方,重者须立即停药。 可卷宗里竟无任何后续记载,仿佛那一剂猛药从未入喉。 窗外风雪拍打檐角,冷意顺着窗缝渗入,烛火忽明忽暗,在墙上投下他凝然不动的剪影。 屋内药香残存,那是白日里煎煮过的余味,苦涩中夹杂一丝乌头碱特有的辛辣。 谢云归缓缓合上脉案匣子,指尖残留着纸页边缘的毛糙触感。 匣底刻着“天启十年冬至始录”,距今正好十载。 十年来,每到冬至前后,皇帝必病,病后必调药,药量逐年加重,仿佛身体在与某种无形之物对抗。 起初只是轻微畏寒、咳嗽,后来发展为四肢厥冷、神志昏沉,乃至需要人参、附子、鹿茸等峻补之品才能勉强维持清醒。 按常理推断,如此阳气衰微之症,早已难以支撑日常理政,更遑论批阅奏章、主持朝会。 可皇帝每年仅病数日便恢复如初,且翌年症状更重,用药愈烈,周而复始,宛如轮回。 而去年那一日,像被刻意抹去的一笔——不是遗漏,是删除。 谢云归起身踱步,脚步轻得如同怕惊动尘封的秘密。 木地板发出细微呻吟,每一步都踩在记忆的裂隙之上。 他忽然想起,当日宫中并无禁声令,也未见内侍慌乱奔走,御膳房照常送膳,礼部照常递折,甚至连东宫值守的羽林卫换岗时间都分毫不差。 一切如常,却又处处透着诡异的“太平”。 他停下脚步,目光落在书架最底层那只紫檀小箱上——那是先师临终前交给他的密匣,唯有特定铜钥方可开启。 他曾以为那是医术遗稿,直到昨夜偶然发现钥匙内藏微型凹槽,形状与太医院档案库的锁芯完全吻合。 “若皇帝当真病重至此,为何宫中竟无半点风声” 这个问题在他脑中盘旋不去。 宫中耳目众多,连妃嫔咳嗽一声都能传遍六部,可那一日,从清晨到日暮,鸦雀无声,连药炉熄火的动静都未曾上报。 更令人费解的是,太子摄政一日,却无任何诏令颁布,无官员调动,无军情通报,甚至连例行早朝也只是象征性地召见了几位老臣,短短半个时辰便散了。 这般“摄政”,形同虚设,反倒像是为了填补一个必须有人坐镇金銮殿的仪式性空缺。 谢云归回到案前,重新翻开脉案,逐字细读。 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往年腊月十七的记录均由太医院院判亲自执笔,字迹沉稳有力;而去年那行小字,笔锋颤抖,墨迹淡薄,更像是某位低阶医官仓促写下后匆匆离场。 他取出放大镜,对着光线反复观察,终于在“摄政”二字下方发现极细微的刮擦痕迹——原先此处或许写过别的内容,后被人为磨去。 他心头一震。 这不是疏忽,是篡改。 有人不想让后人知道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起身走向窗边,推开一条缝隙。 风雪扑面而来,夹杂着远处钟楼传来的更鼓声——三更已过。 宫墙之内,万籁俱寂,唯有积雪压断枯枝的脆响偶尔划破长夜。 他忽然意识到,这种寂静并非安宁,而是一种高度控制下的“静默”。 就像暴风雨前的海面,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他返回案前,提笔写下几行推演: 一、皇帝并未真正患病,所谓“寒邪犯肺”乃长期伪装之症,目的或是掩盖真实病情,或是借此进行某种隐秘仪式; 二、附子剧毒,大量使用可致幻、昏迷甚至假死,是否有人利用药物制造“病危”假象,实则进行权力交接演练 三、太子摄政一日却无所作为,说明其权力受限,或根本不知情,抑或整个过程仅为程序性替代,背后另有操控之人。 想到此处,他脊背发凉。 倘若这一切都是计划的一部分,那么谁才是真正的操盘手 是皇后是掌印太监还是那位深居简出、常年闭关修道的国师 他再度翻查历年脉案,发现一个惊人规律:每逢皇帝“发病”期间,国师必入宫三日,且每次出入时间皆由皇帝亲批通行令牌,不受门禁约束。 而去年腊月十六晚,令牌记录显示国师深夜入宫,直至十七日下午才离开——恰好覆盖了那“空白一日”的全程。 谢云归猛地站起,心跳加速。 若国师参与其中,事情便不再局限于医学范畴,而是牵涉到皇权、信仰与长生之术的黑暗交汇。 传闻国师精通“换命续魂大法”,可通过替身、符咒与药引延缓寿元。 难道皇帝每年冬季的“重病”,实则是通过药物诱导进入某种类死状态,以便施行秘术 而去年剂量突增,或许是仪式失败,导致必须彻底封锁消息 他翻开《太素脉经》残卷,其中一段文字赫然入目:“凡脉绝而形不死者,谓之蛰藏;阳尽而气不散者,谓之假寐。此非病也,乃逆天夺寿之术耳。” 古人早有警示:此类做法虽可暂延性命,但每施一次,元神损耗一分,终将魂飞魄散。 谢云归呼吸沉重。 他终于明白为何去年脉案会被抹去——因为那一日,皇帝可能真的“死了”片刻,而后又被强行唤醒。 若此事泄露,不仅动摇国本,更会引发天下动荡。 因此,所有知情者都被严令封口,连太医也只能写下一句模棱两可的“倦怠”,以免日后追责。 他望向窗外,风雪渐歇,东方微露青灰。 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旧的秘密仍在地下蔓延。 他知道,自己已触碰到皇权最深处的禁忌。 继续追查,或将付出生命代价;就此罢手,则等于纵容谎言延续。 但他不能停。 作为一名医者,他治的是病;可作为一名真相追寻者,他要揭的是命。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包,挑出一根最长的毫针,在烛火上灼烧至通红。 随后,他将针尖轻轻刺入左手拇指侧缘——少商穴。 疼痛让他保持清醒。 这是师父教他的法子:每当陷入重大抉择时,以痛砺志,不使心神迷失。 然后,他在纸上写下新的线索清单: 1. 查证国师近三年入宫频率及停留时间; 2. 调取腊月十六夜间宫门进出记录,尤其是偏门与地道; 3. 私访曾参与配药的老药童,试探其是否记得异常情况; 4. 寻找当年值班却被调离岗位的太医下落; 5. 比对皇帝近年 handwriting,判断是否有代笔可能。 但脉案不会说谎,时间也不会。 那个被风雪掩埋的冬天,终将露出它真实的面目。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那些年我的鬼朋友们

那些年我的鬼朋友们

山海逆流
慢热文---------叶明哲本是一个普通人,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可被一本童话书带进了诡异的世界里,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厉鬼、冤魂、各种妖魔鬼怪都找上了他,被人偷走阳寿,被不明来历的鬼门跟随。疑团越来越多,叶明哲发现自己早已被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安排着一步步前行,他只能挣扎前行找出真相!
其它 连载 43万字
曦山朔月

曦山朔月

菲兜
一只千年白狐为了帮助姐姐湖拿掉心中封印,使姐姐能顺利变化成人形.历尽千辛万险的白狐偶入曦山,发现自己真实身世,但事实变得复杂,曦山的鲛绡宫因奉命给王母缝制一件祝寿霞衣,被地狱鬼妖王盯上,鬼妖王为祸曦山。为保曦山不被沦为鬼域,白狐携手人仙妖三界保护曦山,世世守护曦山的故事。
其它 连载 31万字
死亡教室

死亡教室

用户327607
自此班级里意外死人后,可怕的游戏就开始了,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死去。可能到最后,我也要死......
其它 连载 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