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拌的小黄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大理寺门前石狮已沾满露水。 一乘素轿停在阶下,帘子掀开,苏锦黎走了出来,白衣如雪,发间无饰,只一根青玉簪压住长发。 她脚步不疾不徐,仿佛不是赴审,而是赴约。 围观百姓挤满了街口,窃语如潮。 “真是她那个七王妃” “听说昨夜沈评事亲自领了朱批令函,说她以‘铃’蛊惑人心,图谋不轨。” “可那铃……到底是什么谁也没见过真物啊。” 堂内香烟缭绕,案牍森严。 沈砚舟端坐主位,黑袍垂地,眉目冷峻如刻。 他未曾抬头,只低声问:“苏氏锦黎,奉诏问话,可知罪” 苏锦黎微微一笑,声音清冽:“不知。” 沈砚舟终于抬眼。 目光如刀,却在触及她面容时微滞了一瞬——那不是恐惧,也不是挑衅,而是一种近乎澄明的平静,像深潭映月,照得人不敢轻动。 “坊间传唱‘铃在人心不在手’,暗合灯诗余烬,节奏隐喻先帝遗志,煽动庶民非议朝政,此非蛊惑,何以为之”他语速平稳,字字如锤。 苏锦黎轻轻摇头:“大人所言‘铃’,属何种器物铜铸木制尺寸几何重量几许可登记于户部可纳税于工曹敢问律法哪条,明文禁止‘铃’” 堂上一静。 沈砚舟皱眉:“此乃谕令所禁,非依常律。” “哦”她眸光微闪,“那请问大人,这谕令可曾公示天下可经三省议驳可存档于兰台若一道口谕便可定一物为逆,明日风声算铃,呼吸算铃,心跳算铃——活人本身,是否已是违禁之器” 笔录吏手一抖,墨点溅上纸面,晕成一朵乌云。 旁听人群骚动起来。 有人低语:“她说得对啊……咱唱个调儿,怎么就成了谋反” “可那是‘灯诗’啊!当年烧了多少人……” “可先帝临终……真没留话吗” 沈砚舟指尖叩了叩案角,压下杂音。 他沉声道:“空谈无据,需有实证。你若自清,便拿出证据,证明所谓‘铃’非你所设,更非叛乱之引。” 苏锦黎缓缓从袖中取出一方绢帕,递给衙役:“请传唤林婆子。” 半个时辰后,一个佝偻老妇被搀扶进堂。 灰布衣衫洗得发白,双手皴裂如树皮。 她是宫中浆洗司的老仆,守过多年宫门夜值,十年前那场大火之夜,正轮她在西角门当差。 “你说亲眼所见”沈砚舟问。 林婆子点头,眼泪无声滑落:“先帝病重三日未眠,那晚亲执朱笔,写下一诏:‘赦天下灯诗,永不开禁’。命人送往内阁,却被……被内侍监截下,当场投入火盆。” 她颤巍巍从怀里掏出一块焦黑布片,摊在供案上。 众人屏息——残布一角,赫然有个半毁的“赦”字,笔势雄浑,与先帝御书风格一致。 “此物从何而来”沈砚舟追问。 “我趁乱抓了一角灰烬,藏在鞋底带出。十年不敢示人,儿子丢了差事,孙子高烧半月不退……他们说,是‘不洁之物惹祸’。”她忽然抬头,浑浊眼中燃起火光,“可如今,我不怕了。我无亲可连,无家可惧,只求一句公道——先帝的话,不该烧!” 沈砚舟沉默良久,转身命人调取当日宫中起居注。 一刻钟后,差役回报:贞和十六年腊月廿三,记录全数缺失。 满堂哗然。 沈砚舟凝视那块焦布,又看向苏锦黎。 她依旧立着,神情未变,仿佛早已预料这一切。 “你早知她存在”他问。 “我知道有人活着看过真相。”她答,“也相信,只要程序开启,沉默就会裂开一道缝。” “程序”他冷笑,“你擅用律条,玩弄词义,不过是以智欺法。” “不。”苏锦黎轻轻摇头,“我信的是——当规则必须运行时,权力也无法让它停下。” 就在这时,一名小吏匆匆入内,在沈砚舟耳边低语数句。 沈砚舟神色骤变,猛地站起,盯着案上那只已被送来的空陶罐——罐底四字清晰可见:真相晾干了才看得清。 他下令彻查陶土来源。 傍晚回禀:泥料出自宫城西北废窑,编号丙七,系贞和年间专供御用焚烧文书之窑口,现存器物极少,仅见于当年处理灯诗残稿的火盆残片。 同一窑,同一批泥,烧过禁令,也烧过真相。 消息传出,京中震动。茶楼酒肆皆议:“原来连泥土都记得。” 有人说那罐是祭坛,有人说是檄文,还有孩童编了新童谣: “陶不言,土有声,旧火埋处新芽生。” 而远在户部值房的崔明远,伏案至深夜,终于提笔写下第一行字。 窗外雨声淅沥,屋内烛火摇曳。 他的手仍在抖,但笔锋坚定。 纸上墨迹初干,隐约可见标题轮廓—— 以及页脚一处不起眼的折痕,似曾被人反复摩挲。 崔明远上疏那日,天未亮透。 户部值房的烛火熄了又燃,他伏案写下最后一行字时,指尖冰凉,却像被火烫过一般颤抖。 奏疏摊在桌上,墨迹未干,纸背还压着那本《童蒙心诵》——泛黄书页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歪斜、稚嫩、残缺,却一个也没少。 赵九斤昨夜亲自送来的,说:“这不是联名册,是活人的证词。” 他没问谁组织的,也不想知道背后是谁推了一把。 他只知道,若再不说出那句“禁令无据”,自己早晚会在某个深夜咳出血来,分不清是病,还是心死。 早朝钟响前三刻,奏疏已递进通政司。 半个时辰后,宫中传出消息:万民联名请废“禁铃令”,七王妃所涉“思想蛊惑案”重议。 街头巷尾顿时沸腾。 谢云澜当日在乐坊门前焚香设案,率三十名乐女白衣列队,跪呈愿书:“若灯诗为祸,我等日日传唱,罪责难逃。”她们不哭不闹,只齐声吟诵那段曾被列为禁文的四行诗,声音清越如雪落青瓦。 有人录下诗句刻成小牌挂于市口,孩童争相传诵,竟将原本晦涩的辞句背得滚瓜烂熟。 茶楼说书人换了新段子:“那一夜,火没烧尽话,灰里长出了声。” 沈砚舟闭门三日。 大理寺内,卷宗堆满案几。 他翻遍《贞元律》正文与注疏,查历代诏令案例,直至眼底布满血丝。 第三日夜半,一盏孤灯下,他在一本尘封旧册中寻到一句几乎被人遗忘的判例释义:“禁物必有名状,无形者不拘。” 笔尖顿住。 他忽然明白苏锦黎当日为何只问“铃为何物”——她从不要求推翻皇权,她只是让权力回到规则之内。 没有实物,没有明法,仅凭一道未公示的口谕便定罪,那是恐惧的统治,而非律法的秩序。 天光破晓时,他在卷宗末页提笔批决:“此案无实器、无明法、无确证,驳回。” 朱批落下的那一刻,整座大理寺仿佛松了一口气。 而此时,王府梅园正落着细雪。 苏锦黎与萧澈并肩立于廊下,眼前一片素白。 枝头悬着无数冰雕的小铃,玲珑剔透,随风轻颤,发出几不可闻的微响——那是昨夜匠人依样雕琢的幻影,日出即化,不留痕迹。 “他们以为赢了一案。”萧澈低笑,嗓音沙哑,却藏着锋刃般的清醒,“其实输掉了规则。” 苏锦黎望着宫墙方向,眉目平静如水。 “从今往后,再没人能定义什么该被听见。” 话音落下,远处街巷忽有童声传来,清越悠扬,层层叠叠,像是从整座城的缝隙里升起——是今晨刚印行的新版《童蒙心诵》开篇句,已成了孩童启蒙第一课。 风卷残雪,拂过万家屋檐。 仿佛整座城,在用沉默大声呐喊。 三日后,京城表面风平浪静。 沈砚舟归家途中,马车行至朱雀桥畔,忽觉轮轴微滞。 他掀帘望去,雪泥路上两道车辙清晰如刻,而道旁树影深处,似有一人蹲伏,手中握着一张湿纸,正以炭条拓印轮痕。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欢迎来到诡梦世界

欢迎来到诡梦世界

柳暗花溟
某长期“上夜班”的男人对她说:过来睡,梦里啥都有,包括鬼!……惊雷之后,傅明晖开始听到各种可怕的声音。诡秘的大门悄悄向她敞开。一个声音高叫着:欢迎光临!读心术?她不会。她只是拥有“灵”听的异能,聆听异生物心语。她也不想啊,可是非常规事件监管处置局却找上了她。
其它 连载 101万字
我成为人的过程

我成为人的过程

朱美彤
作品写的是自我与自我对话时产生的原生幻想世界。
其它 连载 24万字
史上第一福佞

史上第一福佞

熊宝有磊落
文案:原名《名器之美男有美福》,2017年换个新名字么么哒。佞(ning四声)现代灵魂死后重生到架空古代佞臣幼年。不要问他这辈子为什么如此有福气,平步青云,化险为夷。都是刷脸。“风骨清举,标俊清彻,美姿仪,面至白的美男子?”“哪里哪里……谬赞了。”①防雷手册:此文极苏,狗血一锅,三观正中有歪(尤其是攻很歪,绝对不是明君),虽有名器却不写肉(河蟹时期大家懂的),纯求那份风月感。HE偏甜。背景瞎扯,请
其它 连载 11万字
地狱电影院之特邀演员

地狱电影院之特邀演员

琥珀之剑
(鬼魂逃生+灵异惊悚+无限流+多元重启)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里,平行世界如星屑般散落,旧日支配者蛰伏于时空的深处。奈亚拉托提普——那位以诡谲与混乱为乐的特殊存在,于某平行地球十亿年后的荒芜纪元,亲手浇筑了“地狱电影院”这座囚笼。无数灵魂被迫化身演员,用绝望与恐惧为“盲目痴愚之神”阿撒托斯奏响亵渎的乐章。无尽时空在循环破灭中扭曲成环,叶想驾驭着诺亚方舟,穿越充斥着混沌低语的终极深渊。他的身影如同漂泊在宇
其它 连载 40万字
抗日,从被恐虐赐福开始

抗日,从被恐虐赐福开始

啊,生活
主角李秦武和仇人同归于尽,重生后来到抗日时代成了个黄包车夫,看着从租界走出作威作福的旭日浪人,李秦武决定做点什么,正好签到系统觉醒,李秦武得到恐虐赐福。恐虐的圣数是八,李秦武需要8个人头献祭给颅骨之主才能获得赐福,于是乎,四处寻找头颅的李秦武成了旭日的噩梦……
其它 连载 86万字
末世控兽使

末世控兽使

汤水包子
病毒席卷,万物进化。在无穷凶兽的压迫下,人类拱手让出了地球霸主的宝座。绝望还是挣扎?在丧尸向你扑来的那一刻,你的心中,一定会有一个答案。当末世中所有人都在为了..
其它 连载 7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