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影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长孙晟闻言,露出一丝笑容,拱手道:“殿下北征突厥,大破敌军,令突厥人闻风丧胆,实乃我大隋之福啊。殿下此战扬我大隋国威,也是令微臣钦佩不已。” 我让李靖把补品药材呈上来,“长孙大人过誉了。长孙大人常年在外为我大隋奔走,殚精竭虑,劳苦功高,这些补品,乃是番邦进宫的上好药材,是我特地命人挑选送给长孙大人的。” 长孙晟叩谢道:“多谢太子殿下赏赐!” 我微笑道:“长孙大人,免礼!” 我接着说道:“长孙大人,本宫年轻识浅,还有很多事情要向大人请教呢,不知道大人对对待突厥的问题,有什么看法” 长孙晟起身后坐好,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殿下,对于突厥,微臣以为当运用‘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当使其内部自相纷争,相互制衡,使其无法联合,突厥便无力南下侵扰我大隋。” 说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一丝自豪的神情,继续说道:“不瞒殿下,微臣曾多次出使突厥,突厥人重利而轻诺,弱小的突厥部族害怕被强大的部族吞并。微臣以此为由,向弱小部族陈述利害关系,同时,给与他们一些恩惠和便利,使他们团结起来与强大的突厥部落之间离心离德,最后发展为相互对抗,如此便成功地分化了突厥内部的力量。” 我闻言,脸上露出钦佩的神情,拱手道:“长孙大人果然好计策!着实令本宫钦佩!我大隋有长孙大人,胜过精兵百万呐!今后对待突厥的问题上,本宫还要多多仰仗长孙大人的智慧才是。” “呵呵,殿下过誉了,微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殿下,安定北疆。”长孙晟神色激动,拱手说道。 我闻言大笑道:“好!有长孙大人这句话,本宫就放心了。” 我打开辨识术,只见长孙晟头上87的数值显示了出来。 这一趟长孙府之行,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不仅得到了长孙晟的支持,也给他留下了好印象,这对于我将来的计划,可是大有好处的。 顺便还把长孙无忌给绑定了,真是双喜临门呐。 说到长孙无忌,我在想要不要让李渊家的李建成、李世民也进宫来。 毕竟绑定要从小开始!回去就把这事儿办了。 将来我儿子身边的潜邸近臣可比我牛太多了! 画面太美,根本不敢想象! 眼看时间不早了,我便起身告辞,长孙晟亲自送我出门。 临走前,我又说道:“长孙大人,本宫很喜欢无忌这孩子,今后可要经常让他来宫中。” 长孙晟闻言,神色激动,恭敬地应道:“多谢太子殿下。” 我点了点头,便摆驾回宫了。 一路上,心中不免高兴地想到,“又成功的拿下了一位肱骨之臣,还需继续再接再厉!”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让李靖去找剩余几人的行踪。 与此同时,我陆续拜访了几位朝中的重臣,包括高熲、苏威、柳述、宇文恺等人。 高熲、苏威和宇文恺都属于父皇的老臣了,想要让他们投效我不太现实,拜访了是为了争取他们在朝中的支持。 而柳述则和他们不同。 说起柳述,他和我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亲近了,之前一直在我麾下。 他还有另一层身份:他是我的准妹夫,早与兰陵公主有婚约在身。 柳述,字业隆,出生于河东郡解县,历史上,他是隋朝外戚大臣、官员,同时也是纳言柳机的长子。 他自幼聪明伶俐,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造诣,妥妥的文艺青年范儿。 历史上,他凭借家族的背景,得以进入仕途,最初担任太子左亲卫一职。 后来,因为其才华出众,被隋文帝选为女儿兰陵公主的夫婿,这使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得到了显着提升。 婚后不久,他就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内史侍郎等职位,显示出隋文帝对他特别的宠爱与信任。 然而,柳述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他与当时权臣杨素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柳述性格刚直不阿,在处理公务时经常与杨素发生冲突,甚至当着隋文帝的面批评杨素,导致两人之间的恩怨日益加深。 此外,他还曾支持废太子杨勇,反对后来成为隋炀帝的杨广。 所以,柳述此人,属实是我的死党了,当然要极力拉拢。 在我登门拜访时,柳述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他亲自出门迎接,将我迎入府中,以上宾之礼相待。 在交谈中,我表达了对他的欣赏和信任,也暗示了将来在朝中可能会需要他的支持和帮助。 柳述也是聪明人,闻言便明白了我的意思,他神色郑重地拱手道:“殿下放心,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我微微一笑,道:“妹夫不必客气,本宫希望妹夫有空多陪陪兰陵,最近她心情不好,你多去陪陪她吧。” 我没有提及仁寿宫之事,毕竟这不是什么可以到处宣扬之事,而且也没到时候。 柳述微笑道:“多谢殿下,微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离开柳府后,我便回到了宫中。 刚回到东宫,李靖便前来禀告,说是房玄龄已经请来,不过魏征和袁天罡二人不在京中,还在寻找之中。 我闻言点了点头,道:“辛苦了,药师,你先带房玄龄前来见本宫,至于其他二人,继续派人寻找吧。” “是,殿下。” 不多时,李靖便带着房玄龄来到了大殿之上。 只见房玄龄相貌堂堂,一脸书卷气息,神色中透露着沉稳与睿智,一双深邃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我微笑着打量着他,心中暗自赞叹,不愧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名臣呐,果然气质非凡。 这颜值,已经差不多和我在一个水平线上了! “房先生,本宫可是久闻大名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呐。”我微笑着说道。 房玄龄连忙躬身行礼,道:“微臣见过太子殿下,殿下过誉了,微臣才疏学浅,不堪殿下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