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起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前203年 汉汉王五年 / 西楚霸王五年 农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 周勃、灌婴苑陵大捷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盛夏时节炸响于中原大地,其冲击波迅速向四方扩散,最先感受到这股震荡的,自然是正承受着巨大压力的荥阳汉廷,以及那位在深宫之中焦灼不安的汉王刘邦。 七月的荥阳,笼罩在战云密布的低气压下。项羽的西楚大军如同铁桶般围困着这座孤城,攻势一波猛过一波,城墙多处破损,守军伤亡日增,粮草补给日益艰难。汉王刘邦(政治92,魅力90)虽勉力支撑,但眉宇间的忧色一日深过一日,与丞相萧何(政治95)、谋士张良(智力98)等人议事时,气氛也常显凝重。北地李凌此前虽派来了周勃、灌婴的援军,但兵力不过八千,在数十万大军对峙的正面战场上,似乎只是杯水车薪,刘邦内心并未抱太大期望,只盼其能稍作牵制。 然而,就在这压抑得几乎令人窒息的时刻,一骑快马背负着染血的军报,冲破楚军游骑的层层拦截,九死一生地抵达了荥阳城下。当浑身浴血的信使被搀扶到刘邦面前,呈上那份由周勃亲笔书写、盖有北地都尉印信的捷报时,整个议事殿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刘邦几乎是抢过军报,目光急切地扫过上面的文字。起初是疑惑,随即是难以置信的震惊,最后化为难以抑制的狂喜!他猛地从王座上站起,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手高举军报,声音洪亮得甚至有些变调:“好!好一个周勃!好一个灌婴!好一个李凌!苑陵大捷!歼敌两千,焚其粮草,俘获无算,更生擒楚军司马,获其机密!天佑大汉!天佑大汉啊!” 殿内的萧何、张良、陈平(智力95)等重臣闻言,无不愕然,随即纷纷面露喜色。萧何接过军报细看,抚掌赞叹:“陛下!此确乃大捷!北地军以寡击众,战术精妙,战果辉煌!不仅重创楚军粮道,更获其军情,于我军眼下困境,实乃雪中送炭!” 张良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异彩,他缓缓道:“陛下,此捷意义,非同小可。其一,可极大鼓舞我守城军民士气,证明楚军并非不可战胜。其二,可扰项羽心神,使其不得不分兵顾及侧后,缓解我正面压力。其三,”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刘邦一眼,“此战亦向天下昭示,北地昭武王麾下,确有能征惯战之师,李凌此人……已非池中之物矣。” 刘邦闻言,狂喜之色稍敛,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他自然听出了张良的弦外之音。李凌,这个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将领,重伤昏迷竟能遥控战局,其麾下周勃、灌婴(尤其是灌婴还是他派去的心腹)竟能打出如此漂亮的胜仗,其实力和潜力,确实远超他之前的估计。欣喜之余,一丝难以言喻的忌惮,也悄然在他心底滋生。功高震主,古来有之。 “子房所言极是!”刘邦很快调整好情绪,大手一挥,“传令!将苑陵大捷之事,即刻昭告全军!犒赏三军!阵亡将士抚恤加倍!另,拟旨,重赏北地将士!擢升周勃为……关内侯(虚衔,但地位尊崇)!灌婴晋爵大上造!其余将士,依功论赏!再派使者,携重礼,前往北地狄道,慰劳昭武王,表彰其功!” “陛下圣明!”众臣齐声附和。很快,苑陵大捷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荥阳全城,原本低落的士气为之一振,守军将士欢声雷动,抗击楚军的决心更加坚定。 而此刻的北地狄道,却呈现出一种外松内紧的态势。李凌(体质24)早已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了苑陵大捷的详细情况。欣喜之余,他比任何人都更清醒地认识到这场胜利背后潜藏的风险。 郡守府书房内,李凌与高顺(体质25,武力85恢复中)对坐。窗外夏蝉鸣噪,室内却一片沉静。 “敬志,周太尉此战,打出了我北地的威风,却也把我等推到了风口浪尖。”李凌轻叩桌面,缓缓道,“项羽睚眦必报,经此一挫,必视我北地为眼中钉,肉中刺。朝廷那边,嘉奖固然可喜,然猜忌恐亦随之加深。” 高顺神色肃然:“王爷所虑极是。末将已加派了三倍斥候,广布于边境各处,尤其是东南方向通往中原的要道。军中亦已提高戒备,日夜操练不辍。只是……粮草储备,虽经数月积累,然若要应对大规模战事,仍显不足。” 李凌点点头:“粮草是关键。传令各屯田点,加紧夏收夏种,官府以高于市价收购余粮。互市方面,可适当让利,多换取胡人的牛羊牲畜。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法。”他沉吟片刻,又道,“蒙学堂那边,挑选一批聪慧且家世清白的少年,由你亲自挑选可靠老兵,传授他们侦察、绘图、传递消息之术,组建一支直属王府的‘听风卫’,专司情报搜集与传递。” “末将明白!”高顺眼中一亮,深知此举对未来的重要性。 数日后,刘邦的嘉奖使团浩浩荡荡地抵达了狄道。使者带来了大量的金银布帛、美酒佳肴,以及擢升周勃、灌婴爵位的诏书。对于李凌,诏书中更是极尽褒奖之词,称其“忠勇无双,国之柱石”,并再次强调让其“安心静养”,赏赐了无数珍贵药材。 李凌依旧以“病体仍需调养”为由,在郡守府正厅简单接见了使者。他面色刻意保持几分苍白,言语间略带“虚弱”,但应对得体,感恩戴德之情溢于言表。他郑重表示,北地一切皆为王事,周勃、灌婴之功皆赖大王天威,自己愧不敢当,必将恪尽职守,镇守北疆,以报王恩。 使者见李凌如此“谦恭”,且“病容”确似未愈,心中疑虑稍减,回去复命时,自然将李凌的“恭顺”与“病弱”禀报给了刘邦。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刘邦心中刚刚升起的些许不安。 送走朝廷使团,李凌回到书房,脸上“病容”一扫而空,目光沉静如水。刘玥(昭武王妃)端来参汤,轻声问道:“王爷,朝廷赏赐如此丰厚,可见大王对王爷甚是倚重。” 李凌接过汤碗,微微一笑,笑容中却带着一丝冷意:“玥儿,赏赐越厚,猜忌越深。如今我等已是箭在弦上,唯有将北地经营得铁板一块,方能在未来的风浪中屹立不倒。” 八月伊始,北地的夏日依旧炎热,但狄道城内外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军队操练的号子声、田间收割的劳作声、集市交易的喧闹声、蒙学堂的读书声,交织成一曲生机勃勃的乐章。李凌的身影频繁出现在校场、田埂和学堂,他听取汇报,解决难题,鼓励军民。在他的主导下,北地的根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厚实。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愈发汹涌。边境斥候回报,东南方向发现大队楚军骑兵活动的迹象,似有北上的意图。而来自荥阳的密报也显示,朝廷中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言论,有称赞北地之功者,亦有暗指李凌“养寇自重”、“尾大不掉”的杂音。 李凌闻报,只是淡淡一笑,对高顺道:“该来的,总会来的。传令下去,按第一等战备预案执行。另外,给周太尉去信,告知北地情况,令其在外,务必谨慎行事,保全实力为上。” “诺!” 苑陵一捷,如同一块投入水中的巨石,惊起了朝堂的波澜,也搅动了天下的棋局。潜龙在北地深渊之中,已然抬头,其峥嵘初露,引来了四方瞩目与暗流涌动。未来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李凌的目光,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和深邃。他深知,唯有抓住这宝贵的时机,不断壮大自身,才能在这乱世之中,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史料记载】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六年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周勃 苑陵 大捷 消息 传至 荥阳,汉廷 震动。汉王 刘邦 大喜,重赏 北地 将士,然 内心 对 祖凌公(21岁) 之 势力和潜力 亦 生 忌惮。公 于 狄道 接旨,表面 恭顺 谦卑,示以 病容,实则 洞悉 危机,对内 加速 强军 积粮 育才,对外 广布 斥候,严加 戒备。此捷 虽 扬威,然 亦使 北地 成为 众矢之的,潜龙 之势,已 引动 四方 风云。”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五年秋,王闻勃等捷,大悦,厚赏北地诸将。”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南线 圣捷 传 人皇 庭,龙颜 大悦,厚赐 圣军。然 人皇 心湖 亦 起 微澜,对 紫霄上帝 之 圣能 暗生 戒备。上帝 于 圣城 受赏,显 圣体 未复 之 谦容,圣心 却 如 明镜,洞照 危机,加速 圣域 建设,广布 圣眼(斥候)。此乃 圣光 初显,引动 凡尘 波澜,上帝 于 深渊 静观 其变,以待 天时。” 野史楚汉秘闻捷报震朝野凌公固根基:“苑陵捷报至荥阳,刘邦喜忧参半,重赏之余心生忌惮。李凌在狄道谦恭接旨,示弱于外,实则全力巩固北地,广布耳目,严加戒备。一捷之功,使潜龙之势显现,引来瞩目与暗流。” (第一百八十章 完)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星穹铁道:我的足迹遍布银河

星穹铁道:我的足迹遍布银河

摆烂躺平的废青
一个普通人穿越了,穿越到了崩铁世界。作为一个除了样貌之外,全然平平无奇的人,祂很迷茫,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不知前路,祂只好沿着脚下的道路前行。走着,走着,便开启的所谓的命途,但祂仍不知命途的终点。
军史 连载 44万字
我要做阁老

我要做阁老

一袖乾坤
嘉靖二十六年,大明天子炼丹修道一心求长生。夏言、严嵩为了首辅之位明争暗斗,两不相让。佛郎机海盗、岛夷倭寇轮番肆虐东南沿海。袭任祖职不久的戚继光还在登州以诗鸣志。张居正登科,俺答求贡,仇鸾下狱,陆炳被劾......在这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宁波府定海县的少年郎徐言登高远望,暗暗在心中发誓:我要做阁老!
军史 完结 39万字
超燃少年

超燃少年

帅到骨子里
15岁的林文,长相普通,内向木讷不善言谈,材瘦小,跑步倒数,篮球不会,成绩更是吊车尾......这个存在感极低,只会出现在背景板里的少年,却拥有极为强大的超能力,并会..
军史 连载 1万字
读档黄金时代

读档黄金时代

白银之瞳
李赫的人生重新读档了,然而他的记忆被做了手脚,什么都有点似是而非。但不要紧,本着一个重活已经是赚大了的心态,趁着年轻,在这个人生的黄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军史 连载 13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