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品布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省报刊发的深度报道《青溪涅盘:一场关于发展与民生的再平衡》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省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青溪县这座曾经因负面新闻缠身而备受瞩目的县城,这一次以坚韧、务实、敢于直面问题的崭新形象重回公众视野,获得了不少赞誉。 省委书记苏铭在看到这篇报道后,确实做出了批示,但内容比路远预想的更为具体和深刻。批示不仅要求各地学习青溪“直面问题、透明施政”的作风,还特意加了一句:“青溪县在处理好发展、改革、稳定关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其处理复杂遗留问题的经验,尤其值得总结借鉴。请政策研究室跟进调研。” 这则批示通过内部渠道很快传到了青溪。 路远和金茹仔细研读后,都从中感受到了苏铭书记对基层工作深刻的洞察力和不流于表面的要求。 “苏书记看问题很准,‘处理好发展、改革、稳定关系’,这正是我们当前最难,也必须做好的平衡。” 路远感叹道, “政策研究室可能要来,我们要准备得更充分一些。” 金茹点头 “尤其是那家化工企业的后续安置和地块再利用方案,必须加快进度,做出个成功范例来。” 两人正讨论着,路远桌上的另一部内部电话响了,显示是省委办公厅的号码。 路远神色一肃,示意金茹禁声,接起了电话。 “路远同志吗我是苏铭。”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平和却自带威严的声音。 路远和金茹瞬间都挺直了背脊。“苏书记,您好!” “嗯,报道我看了,批示你们也看到了吧” 苏铭书记的语气像是闲聊,但路远丝毫不敢怠慢。 “看到了,苏书记。我们正在认真学习领会您的指示要求,一定狠抓落实。” “好。青溪的变化,确实来之不易。你们班子是用了心,也用了力的。” 苏铭书记肯定了一句,随即话锋微转, “不过,发展路上永远都有新问题。我听说,你们在引进那个新能源电池项目时,在环保准入门槛和土地出让价格上,内部也有些不同意见” 路远心中一震,这个问题确实在常委会上有过争论,但他没想到苏书记远在省城,竟然对如此具体的工作细节都如此清楚。 他立刻如实汇报, “是的,苏书记。确实有过讨论。一部分同志认为应该进一步提高环保标准,宁缺毋滥;另一部分同志则认为我们发展任务重,可以在符合国标的前提下适当灵活,优先保障项目落地。最终我们经过充分论证,还是决定执行比国标更严格的‘青溪标准’,虽然短期内可能增加企业成本,但从长远看,有利于保护青溪的青山绿水,也能倒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 “嗯,‘青溪标准’,这个提法好。” 苏铭书记似乎很满意这个答案,“就要有这种定力。不能为了短期gdp,透支未来的环境成本和治理成本。你们这个头带得好。” 又简单交流了几句,苏铭书记便挂了电话。 整个过程不过三五分钟,却让路远和金茹都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无形的考试。 “苏书记对下面的情况,真是了如指掌。” 金茹感慨道,眼神中露出一丝疑惑,“连常委会上的讨论细节都……” 路远若有所思, “这说明苏书记有非常可靠的信息渠道,也说明他对青溪的关注程度非同一般。” 他隐隐觉得这或许与那位省报女记者苏晚晴有关,两人都姓苏,而且苏晚晴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确实不像普通记者。 但他没有说破,这只是他的一个猜测。 几天后,苏晚晴果然如约再次来到了青溪,这次是做跟踪报道,重点就是那家化工企业地块的后续处理和新项目的引进情况。 路远在办公室再次接待了她。 这次的苏晚晴,显得更加从容和熟稔。 “路书记,恭喜啊,‘青溪标准’现在可是出名了。” 苏晚晴笑着打趣道,眼神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路远心中那个猜测又清晰了几分,他不动声色地笑道, “还不是被你们这些无冕之王逼出来的你们笔头一晃,我们可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们只报道事实。” 苏晚晴收敛笑容,正色道, “这次来,就是想看看你们如何兑现承诺,把这块‘硬骨头’真正啃下来,变成发展的‘新引擎’。” “欢迎监督。” 路远坦然道, “下午正好有一个关于那块地的规划评审会,专家、群众代表、人大代表都会参加,你可以列席听听。” 下午的评审会开得热烈而务实。 苏晚晴安静地坐在旁听席,飞快地记录着。 她看到路远和金茹作为地方主官,并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充分听取专家和各方意见,只在关键节点进行引导和总结,最终达成的规划方案既体现了高标准严要求,也兼顾了现实可行性。 散会后,苏晚晴找到路远 “路书记,你们的会议很高效,也很透明。我打算再做一篇后续报道,重点就是你们这种‘阳光决策’的过程。” “那就多谢苏记者了。” 路远点点头,似是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苏记者对我们青溪这么关注,为了清溪费心费力,家里人也支持吗” 苏晚晴愣了一下,随即嫣然一笑, “我爸常跟我说,年轻人要多到基层跑跑,沾沾地气,才能写出有温度的文章。他要是知道我在青溪学到了这么多,肯定会很高兴。” 她巧妙地回答了问题,既没有否认什么,也没有确认什么,但“沾地气”这种说法,颇有些意味。 路远心中已然明了七八分,也不再追问,只是笑道 “那就代我向令尊问好,感谢他培养了一位这么优秀的记者。” 苏晚晴离开后,路远站在窗前,心情有些复杂。 苏晚晴的身份几乎可以确定了,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在于,或许能借此让苏铭书记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青溪; 挑战在于,他必须更加谨言慎行,一切工作必须经得起最严格的审视,任何试图通过苏晚晴走捷径的想法都是危险且愚蠢的。 他拿起电话,打给金茹,只说了两句,“以后所有提供给省报苏记者团队的材料,必须百分之百真实准确。我们开的所有会议,只要不涉密,都可以对她开放。” 金茹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也明白了什么,简洁地回答, “明白。” 一股无形的默契,在青溪县的两位主官之间形成。 他们并不知道苏晚晴此次下来是否带有其父亲的某种默许或期待,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绝对的坦诚和实干,做好自己的事情。 青溪的发展,就在这阳光与暗流的交织中,稳步向前。 而路远还没意识到,他与这位背景特殊的省报女记者之间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