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致命破绽
爱吃全谷物早餐的凌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红光从u盘尾部亮起,像一滴凝固的血。 陈岸没动,手仍搭在读卡器上。屋里没开灯,刚才那阵来电仿佛只是错觉。他盯着u盘的微光,思绪飞转——马明远的包、防水u盘、加密文件,还有编号chen-t-83,这些东西都不是普通人能接触的。 “哥”陈小满轻声问,“我们不走吗” “现在走,等于把证据全扔了。”他站起身,将u盘塞进内袋,“天亮前必须弄清楚一件事:13号快艇,到底是谁在用。” 周大海拧紧手电筒:“去船坞” “对。维修记录不会骗人。” 三人冒雨离开烟草局。拖拉机司机早已不见踪影。他们沿着湿滑的小路向渔港走去,海风裹着咸腥扑面而来。陈小满抱着相机,外头包了两层塑料布。周大海扛着鱼叉走在最后,脚步沉稳。 船坞值班室亮着半盏灯,门缝透出昏黄的光。一个瘦削的男人坐在桌边,手里握着扳手,低头擦拭工具。屋里弥漫着机油与铁锈的气息。 陈岸推门而入,雨水顺着裤管滴落在地。 “师傅,查一下快艇的维修记录。” 那人抬眼看了看,又迅速低下头:“没了,都烧了。” “纸质档案呢总该留点吧。”陈岸掏出u盘,按下按钮,红光扫过墙角一堆旧本子。 维修工咽了口唾沫:“三天前统一清理过,不留底档。” 周大海冷笑一声,将鱼叉往地上一顿,桌上茶杯猛地一跳。 “你儿子上周被‘请’去的事,我们知道。”他声音不高,“现在还在医院躺着,说是中毒。巧不巧” 维修工猛然抬头,脸色煞白。 陈小满走到铁柜前,用算盘珠子轻轻敲了三下,再两下,又一下。她耳朵贴在柜门上听了片刻,退后一步:“里面有夹层。” “打开。”陈岸说。 维修工僵了几秒,终于起身拉开柜底暗格,取出一本泛黄的日志。纸页边缘焦黑,显然是从火里抢出来的。 陈岸接过翻开,借着u盘的红光浏览内容。目光突然停住: “13号快艇,更换主轴承,型号skf-6309,产地香港九龙船厂,委托方:明远航运。” 他眯起眼睛。 这种轴承内地八三年根本没有,正规渠道也买不到,只有大型船只或特殊用途的船才会配备。 “明远航运”周大海念了一遍,“马明远的名字就差直接写上去了。” 陈小满掏出相机拍照,快门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这张单据是谁签的”陈岸问。 “盖的是他们的章。”维修工低声回答,“但我没见过人来办理。钱是电汇的,发票寄到一个空壳公司的地址。” 陈岸合上日志正要说话,手机忽然响起提示音: “今日签到成功,获得声呐仪信号增强。” 他立刻打开声呐仪。屏幕泛起蓝光,扫描范围扩大。几秒后,仪器发出短促警报。 水下有金属反应。 坐标位于防波堤东侧十五米,深度六米,正是13号快艇惯常停泊的位置。 “不是巧合。”他说,“下面有东西。” “监听装置”周大海凑近查看。 “有可能。”陈岸调出历史轨迹图,“如果这船每晚偷偷出航,又不用加油,那它做的就不是运输。” 陈小满翻出港口调度表对照:“你看,过去五天,13号快艇登记为‘故障待修’,但夜里都有移动记录,每次半小时,路线避开主航道。” “巡逻式监听。”陈岸点头,“收集渔船通话、海警巡逻时间,甚至我们的行动规律。” 屋里陷入沉默。 周大海啐了一口:“鼻子真灵。” “不能只靠这本日志。”陈岸看向维修工,“还有没有原始发票采购凭证任何能证明轴承来源的东西” “有一张……”那人迟疑了一下,“我藏起来了,怕被人搜走。” “带我们去拿。” 二十分钟后,在船坞后巷一间破旧工具房里,维修工撬开地板砖,取出一个密封塑料袋。里面是一张香港船厂开具的发票,盖着红色公章,日期是三天前。 陈岸刚接过还没看清金额,纸边突然冒烟。 “着火了!”陈小满惊呼。 火焰瞬间腾起,燃烧速度极快,绝非自然起火。陈岸本能缩手,发票只剩半截。 “外面有人放火!”周大海冲到窗边掀开帘子。 树下站着一人,身穿深色雨衣,手中握着短枪,枪口冒着白烟。 “趴下!” 周大海扑过来将两人按倒。玻璃碎裂,子弹穿透桌面,钉入水泥墙。 那人转身就跑,动作迅捷。 “别追!”陈岸压低声音,“他是来毁证的,不是杀人。” “可他开枪了!”陈小满喘着气。 “用的是消音枪,打得也不准。”周大海捡起弹壳,“目的只是吓人,逼我们停下。” 陈岸看着手中烧剩的发票残片,还能辨认出几个字:“明远航运……付款方式:现金预付。” 他收好碎片,转向维修工:“你不能再待这儿了。” “我知道。”那人脸色发青,“我老婆孩子在乡下,但他们已经去过我家了。” “我们会安排安全屋。”陈岸说,“等风头过去。” “现在怎么办”周大海问。 “两条路。”陈岸看着声呐仪屏幕,“一是上报海警,让他们打捞水下设备;二是反过来利用这个监听网,放出假消息。” “你想钓鱼” “不止。”他说,“我要让他们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然后自己露出破绽。” 陈小满忽然举起相机:“等等,我拍到了。” 她翻出照片放大。在发票被点燃前的一瞬,镜头捕捉到了完整信息——除了香港船厂的印章,还有一个手写编号:yh-13-83-a。 “这是什么意思”周大海问。 “不清楚。”陈岸盯着那串字符,“但绝不会是随意写的。” 他将声呐仪切回实时模式。屏幕上,水下的金属信号依旧存在。 “他们以为烧了发票就万事大吉。”他低声说,“但他们忘了,真正的证据不在纸上。” 周大海笑了笑:“而在海底下。” 陈小满握紧算盘,站在哥哥身旁没说话。她的鞋底踩着一块碎玻璃,发出细微的摩擦声。 陈岸最后望了一眼漆黑的海面,将声呐仪放进防水包。 屏幕熄灭前,最后一次数据显示,水下金属物的位置微微偏移—— 像是被人悄悄调整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