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清廷卖疆土
晴窗闲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京师的二月,残雪未消,风中还带着刮骨的寒意。 户部尚书马齐的官轿停在了东交民巷的驿馆门前,轿帘掀开,他整了整貂裘领口,走下轿子。 驿馆的管事早已躬身等候,引着他穿过挂着厚重毛毡门帘的走廊。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陌生的气味,是羊膻、烟草还有某种劣质香水混合在一起的味道,让马齐的鼻子很不舒服。 他今日要见的,是罗刹国的使者,伊万诺夫。 推开会客厅的门,一股热浪夹杂着更浓郁的气味扑面而来。 一个身材高大、满脸赤色胡须的罗刹人正坐在主位上,手里把玩着一个镶嵌绿松石的银质酒壶,脚下踩着一张价值不菲的波斯地毯。 看到马齐进来,他并未起身,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 “马大人,你可算来了。” 翻译官尖着嗓子,将罗刹人的话语转换成生硬的汉话。 马齐压下心中的不快,脸上堆起公式化的笑容。 “让使者大人久等了。” 他依着礼数在客位坐下,仆人奉上茶水,那氤氲的热气却丝毫无法驱散房间里的僵硬。 “不知使者大人考虑得如何了” 马齐开门见山,他没有时间在这里耗下去。 伊万诺夫将酒壶重重地顿在桌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我们沙皇陛下的条件,上次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翻译官在一旁补充道。 “五千支最新的燧发枪,五十门我们的野战炮。换取雅克萨城以及额尔古纳河以东的所有土地。这些土地,必须先在地图上勘定,文书上盖好你们皇帝的大印。” 马齐的心沉了一下。 “使者大人,割地事关国体,非同小可。本官需要时间上奏皇上定夺。可否请贵国先行交付一批枪炮,以解我大清燃眉之急,也足见沙皇陛下之诚意。” 伊万诺夫发出一阵粗野的笑声。 “诚意” 他用手指点了点自己,又指了指马齐。 “马大人,我们带着枪炮的诚意远渡而来,你们却只想空手套白狼吗我的话就是沙皇陛下的旨意,先割地,后交货。一天都不能商量。” 他的态度强硬,没有留下一丝一毫可以转圜的余地。 马齐的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很清楚,康熙皇帝在西苑的丹房里等着他的消息,鄂伦岱的新军在京郊等着火器开练。 每一天,都是煎熬。 “此事……本官会尽快上奏。” 他只能如此答复。 从罗刹使者的会客厅出来,马齐没有片刻停歇,又走进了另一间院子。 这里住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代表,范德克。 与罗刹人的粗犷不同,荷兰人的房间里点着东方的熏香,墙上挂着航海图,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范德克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天鹅绒礼服,彬彬有礼地请马齐坐下。 “尚书大人,您看起来有些疲惫。” “为国事操劳,不敢言疲。” 马齐端起咖啡,这苦涩的洋玩意儿他始终喝不惯。 “关于贵方提出的火炮技术转让,不知……” 范德克微笑着打断了他。 “技术,当然可以谈。我们对大清皇帝陛下的友谊,如同这香醇的咖啡一样,历久弥新。”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不过,为了保障我们商人在东方的利益,我们希望能在广州设立一处永久性的商馆,并且,所有悬挂我们公司旗帜的商船,在中国的所有港口,都应享有……关税豁免权。” “豁免关税” 马齐的手停在半空,咖啡杯都晃动了一下。 这比割地还要狠毒。 大清如今的国库,一多半都仰仗着海关的关税。豁免了荷兰人的关税,就等于在国库上捅开一个永远也堵不上的窟窿。 “范德克先生,这个要求太过分了。” 范德克摊开双手,一副爱莫能助的模样。 “尚书大人,先进的技术,自然需要匹配相应的价值。没有我们的铸炮工艺,你们那些铁疙瘩,恐怕永远也打不远。您应该明白,时间,对于一场战争来说,意味着什么。” 马齐沉默了。 他当然明白。 他走出驿馆,坐进轿子。 轿帘落下,隔绝了外面刺骨的寒风,却隔绝不了他内心的冰冷与屈辱。 他感觉自己不是户部尚书,而是一个正在为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四处乞讨的掌柜。 而那些所谓的“友邦”,不过是一群闻到血腥味的鲨鱼。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成都,汉王临时府邸的书房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李信正临窗而立,看着院中抽芽的新柳。 四川的春耕计划进行得异常顺利,钱谷的能力让他很放心。 燕九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将一个蜡封的细竹管,轻轻放在了李信手边的书案上。 李信回过身,拿起竹管,用小刀削开蜡封,从里面抽出一卷极薄的纸。 他展开纸卷,逐字逐句地看着。 书房里很安静,只有纸张展开时的沙沙声。 燕九垂手立在一旁,一动不动,连呼吸都放得很轻。 李信看完了。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那张薄纸重新卷好,然后轻轻放在了桌案上。 动作很轻,但纸卷落在紫檀木桌面时,却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嗒”。 这声音在安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突兀。 “燕九。” 李信开口,声音很平稳。 “这封密报,还有谁看过” “回王上,只有属下一人。” 李信点了点头,他走到墙边悬挂的巨幅舆图前,久久地凝视着北方那片广袤的疆域。 良久,他才吐出一句话,声音里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寒意。 “为了苟活,竟出卖祖宗疆土。” 他转过身,对燕九下令。 “去,请王希院正过来。” 很快,格物院总院院正王希便匆匆赶来。 他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一身匠人打扮,手指上还沾着黑色的机油。 “王上。” 李信将那份情报递给他。 “看看这个。” 王希接过,仔细看了起来,他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 “王上,这上面提到的沙俄燧发枪,我们格物院在西域时曾缴获过几支,并且进行过拆解研究。” 王希的语速很快,条理清晰。 “其击发装置设计得尚算巧妙,但受限于他们的冶铁技术,钢材质地不纯,韧性不足,因此炸膛的风险不低。最关键的是有效射程,比我们配发给主战部队的五雷神机,要近上至少五十步的距离。” “五十步……” 李信重复了一句。 在战场上,百步的射程优势,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荷兰人的火炮技术呢” 李信追问。 “荷兰人精于航海与铸造,他们的加农炮在欧洲首屈一指,尤其是在炮身冷却的工艺上,有其独到之处,能有效提升火炮寿命。” 王希坦诚地分析道。 “但他们的炮过于笨重,依托战舰或要塞尚可,若用于野战,机动性是巨大的短板,远不如我们格物院新研制的十二斤野战炮。清廷即便拿到了技术,从摸索、仿制到形成战力,没有一年半载,绝无可能。” “一年半载。” 李信的指节在舆图上代表着京师的位置轻轻敲了敲。 “足够了。” 他收回手,看向燕九。 “传我将令。” 燕九立刻挺直了身躯。 “命安西都护府都护张猛,即刻亲率三千铁骑北上,沿着额尔齐斯河一线,增设前进哨卡,所有斥候的侦查范围,向前延伸三百里。我要沙俄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下。” “遵命。” 李信顿了顿,眼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 “另外,让青蛇卫想办法联络一下漠西那些对沙俄人东进不满的部落。” “告诉他们的首领,就说我说的。如果沙俄人敢把一杆枪、一门炮送到清廷手上,他们通往中原的商路,从今往后,就别想再走通一匹骆驼。” 燕九的心头一震。 这不仅是防守,更是主动出击,是釜底抽薪。 “属下明白。” 燕九与王希领命退下。 书房里又只剩下李信一人。 他重新走到舆图前,手指缓缓划过雅克萨,划过额尔古纳河。 清廷的腐朽与无能,比他想象的还要快。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它彻底烂掉之前,变得更强,强到足以接管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守护这里的山川与百姓。 窗外,春意渐浓。 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