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阅风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苏婉宁的笔尖在信纸上轻轻移动,落墨时格外用心。在给梁斌的回信中,她斟酌着字句: “梁斌,我的同学兼好友林南燕,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对历史尤有独到见解。那日她偶然读到你在信中谈及《资治通鉴》的感悟,竟在宿舍里驻足良久,说你将历史兴衰与当下责任相联系的思考,令她颇有知音之感。若你愿意,她希望能与你直接通信,在思想的碰撞中共同进步。不知你意下如何她的地址附在信末,盼复。” 接着,她转向给周明远的信,笔调轻快了些: “明远,我的室友陈雪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姑娘,平日里话不多,可一见到机械图纸眼睛就发亮。你那幅播种机的草图,她反复看了好几遍,对你标注的缓冲结构问题似乎有些新想法。她说这个问题恰好触及了她最近研究的课题,若能与你直接交流,或许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不知可否将她的地址转交与你相信你们会有很多共同语言。” 写完最后一句,苏婉宁轻轻搁笔,将两封信推向桌对面。 林南燕看似随意地拿起信纸,目光却迅速锁定了那段关于她的文字。读至“知音之感”时,她的睫毛轻轻颤动,唇角不自觉扬起一个柔和的弧度,低声道: “这样写……很好。” 陈雪则小心翼翼地捧着信纸,仿佛捧着什么易碎的珍宝。当她读到“眼睛就发亮”这样的形容时,耳尖微微泛红,却还是鼓起勇气点头: “婉宁,谢谢你写得这么……周到。” 此时,一直在一旁安静看书的张敏忽然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们: “哎呀,这么说,我们宿舍马上就要有两对‘笔友’了” 她故意把“笔友”两个字咬得格外俏皮,惹得林南燕嗔怪地瞪了她一眼,陈雪更是羞得要把脸埋进信纸里。 苏婉宁笑着解围: “好啦,明天一早我就去寄信。不过在那之前——” 她指了指桌上的专业书。 “咱们是不是该把下周要交的作业先完成了” 这话顿时让姑娘们从浪漫的思绪中回到现实。林南燕率先拿起课本,强作镇定地说: “当然要以学业为重。” 陈雪也轻轻把信纸折好收进信封,重新摊开作业本,只是笔尖落下的速度比平时轻快了许多。 窗外的月色温柔地洒进室内,与台灯的光晕交织在一起。 墨香未散,书页轻响,在这个平凡的夜晚,一些美好的情愫正悄悄萌芽,而年轻的梦想依旧在知识的海洋里稳稳航行。 数日后的傍晚,梁斌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回到人大宿舍。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正好落在那封来自江南大学的信上。 他拆开信,苏婉宁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读到中间某段时,他的目光突然定住了。向来沉稳持重的他,竟破天荒地又把那段话反复读了两遍—— 关于那位叫林南燕的姑娘,关于《资治通鉴》,关于“知音之感”。 “怎么了梁斌脸都红了” 对床的室友王磊正擦着头发,敏锐地发现了他的异样。 梁斌像是被这句话惊醒,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果然有些发烫。他难得地露出几分局促,将信纸往桌上一放,语气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期待: “婉宁说……她的一位同学,想跟我通信讨论历史问题。你们说……这是真的吗” “哟!” 王磊立刻凑过来,另外两个室友也围了上来。信纸被小心地传阅着,宿舍里顿时热闹起来。 “林南燕……这名字真好听。” 王磊摸着下巴,故意拉长语调。 “要讨论历史问题梁斌,你这可是遇到知音了啊!” 另一个室友笑着拍梁斌的肩膀: “还是江南大学的才女呢!梁斌,能不能把这位林同学的地址也给我们一份我们也想共同进步!” “少来!” 梁斌终于回过神,一把抢回信纸,小心地抚平上面的折痕。他强作镇定,嘴角却控制不住地上扬: “这是正经的学术交流。你们别瞎起哄。” 话虽这么说,他却已经拉开抽屉,取出一沓崭新的信纸。这一次,他挑选得格外认真—— 最后选定了那叠印有水印的正式信笺。 “要现在回信吗” 王磊探头问道。 “这么着急” 梁斌的笔尖已经落在纸上,闻言轻咳一声: “学术交流,贵在及时。” 他的字迹比往常更加工整有力,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用心。 窗外,晚风拂过银杏树梢,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这个傍晚悄然萌发的心事。 同样在一个午后,理工学院实验室里静得出奇,只有仪器运行的轻微嗡鸣。 周明远刚做完一组精密测量,正低头调整光学仪器的焦距。眼镜后的目光专注而沉静,白大褂袖口露出一截清瘦的手腕。 同学轻手轻脚走过来,将一封信放在工作台上: “明远,你的信,江南大学来的,你那位未来的科学家朋友寄来的。” 他道了声谢,用棉布仔细擦拭过手指,这才小心地拆开信封。当读到苏婉宁提及陈雪的那段话时,他扶了扶眼镜,又认真读了一遍。素来沉静的脸上掠过一丝讶异,耳根悄悄泛起薄红。 “各位。” 他声音依然温和,却带着难得的波动。 “这倒是出乎意料。” 几个同学闻声围拢过来。他指尖轻点信纸上的某段文字,镜片后的眼眸含着浅浅笑意: “婉宁说,她有位室友对机械设计很感兴趣,想与我探讨播种机的缓冲结构。” 一个同学凑近细看,突然笑出声: “好你个周明远!人家江南大学的才女主动来信请教,你这可是遇到知音了。” 另一个同学扶着他肩膀打趣: “我看这位陈同学很有眼光嘛!知道咱们明远是机械系最细心的。” 周明远微微摇头,唇角却漾开清浅的笑意: “别胡说,这是正经的学术交流。” 他将信纸仔细抚平,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精密图纸。 那天下午,这个素来沉稳的男生破例提前结束了实验。同学们看见他坐在窗边的书桌前,摊开最新的设计手册,不时推一推滑落的眼镜,在纸上写下工整的笔记。 夕阳透过窗棂,为他专注的侧影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 与此同时,在人大图书馆,梁斌第三次修改着给林南燕的回信,笔尖在信笺上落下清隽的字迹。 四颗年轻的心,就这样被小小的信笺牵连。 从此,实验室的严谨与图书馆的墨香交织,北方的沉稳与江南的灵秀相遇。每一封往来的书信,都不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在最好的年华里,悄然萌生的理解与倾慕。 这个秋天,他们在知识的田野里收获的不仅是学问,更在茫茫人海中寻得了珍贵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