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格物勃兴·新政安邦
雾影青灯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突如其来的、多层次、高精度的猛烈打击,把范戴曼打懵了!他眼睁睁看着“赫克托”号的水线附近被凿开几个口子,海水涌入;甲板上,几枚开花弹爆炸,碎片横扫,燃起数处火头;更可怕的是,对方火铳的射程和精度远超想象,瞬间就放倒了他十几名军官和水手! “上帝!他们这是什么武器!”范戴曼又惊又怒,“快!还击!瞄准他们的船身!” 荷兰舰队仓促还击,炮弹多数落在黑石城舰队周围的海面,少数命中铁甲舰身的,也被坚固的复合装甲弹开,只留下浅坑和白痕。而黑石城的第二、第三轮齐射接踵而至!尤其是那些曲射的臼炮,发射的燃烧弹点燃了“赫克托”号的主帆,火借风势,迅速蔓延! “撤退!快撤退!”范戴曼见势不妙,终于下达了耻辱的命令。荷兰舰队拖着浓烟,狼狈不堪地向南逃窜。陈大疤谨记凌风“穷寇莫追”的指示,下令舰队停止追击,救起落水荷兰水手,凯旋而归。 “舟山怒海炮声隆,红毛遁逃显雄风”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沿海,也震动了南京城。 原本为拥立谁吵得面红耳赤的南京诸公,听到黑石城水师竟能正面击退素以船坚炮利着称的荷兰舰队,顿时哑火。原先叫嚣着要“制裁”、“限制”凌风的声浪,瞬间低了下去。实力,是最好的话语权。 史可法连夜召集心腹,长叹一声:“凌风之势,已成矣!非但不能为敌,还需善加安抚,引为奥援。”他亲自修书一封,言辞恳切,不再提拥立之事,转而强调“同为大明治臣,当共扶社稷”,并正式以南京兵部名义,行文承认凌风“总督东南沿海及海外事宜”的权力,并请求黑石城在“剿贼御虏”上予以支持。 凌风收到信,只是淡淡一笑,对老拐说:“看来,大炮射程之内,才有道理可讲。回信给史阁部,就说我军必当戮力王事,但粮饷器械,还需南京多多协助。” 轻飘飘一句话,既占了民族大义的名分,又把实际的粮饷包袱巧妙地甩了回去。 与此同时,北方的李洪基,得知黑石城大败荷兰舰队的消息后,对江南的觊觎之心也不得不暂时收敛,将主要精力转向经营北方和对付内部山头。而辽东的吴三桂和关外的建虏,在评估了黑石城水师实力后,对其可能介入北方战事的担忧也大大增加,行动愈发谨慎。 一场精心策划的海上冲突,不仅打出了黑石城的赫赫军威,更巧妙地改变了整个天下的战略平衡。凌风不费一兵一卒在陆上征战,便通过海上的胜利,为自己赢得了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和更有利的政治地位。 第466章 技术爆炸与人心向背 盛夏的黑石城,空气湿热,但比天气更热的,是格物院和各处工坊里迸发的创造热情。海上大捷的振奋效应,如同最强劲的催化剂,激发着从工匠到学徒的每一个细胞。 燧发膛线枪的量产依旧是重中之重。李巧儿几乎住在了新建的“膛线坊”里,与工匠们同吃同住。水力钻床的轰鸣声日夜不息,拉制膛线的金刚钻头损耗极快,但她带着工匠们改进了淬火工艺,并尝试用细金刚砂混合油脂进行研磨,终于将钻头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数倍。良品率从最初可怜的一成,缓慢而坚定地提升到了三成左右。虽然成本依旧高昂,但每月已能稳定产出近百支精度惊人的膛线燧发枪。凌风下令,优先装备韩冲的“砺锋”军精锐火铳手,并开始针对性训练一种全新的战术——线列步兵精准齐射。 造船工坊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借鉴了荷兰战舰某些设计优点的新一代“定远级”铁甲舰,首舰“靖海”号下水试航,其航速、机动性和稳定性均远超旧舰。更让人惊喜的是,在凌风“标准化”生产的严令下,船坞实现了龙骨、肋材乃至甲板的标准构件预制,不同工段可以同步开工,最终组装,使得一艘干吨级铁甲舰的建造周期缩短了足足四成!这意味着黑石城的海上力量,将以惊人的速度膨胀。 而最大的突破,来自于一个被凌风寄予厚望、却屡屡受挫的领域——蒸汽机。负责此项目的是一位名叫徐老墩的老工匠,他不善言辞,却有着一股倔劲。在经历了无数次锅炉焊缝开裂、活塞漏气的失败后,他受格物院冶炼坊新炼出的一种韧性极佳的“熟铁”启发,提出用双层熟铁板铆接加铜垫片的方式来制造锅炉主体和关键连接部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皮革和油脂浸泡的麻绳作为活塞密封环。当那个庞然大物般的原型机,在巨大的嗤嗤漏气声中,颤颤巍巍地带动一个飞轮连续转动了超过一个时辰时,整个工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虽然距离实用化还有漫长距离,但希望的曙光已经刺破迷雾。 技术的飞跃,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黑石城的商船队,趁着海上大捷带来的威慑效应,更加活跃地穿梭于南洋、日本甚至悄悄北上辽东。运回粮食、矿石、硫磺、硝石等战略物资,输出瓷器、丝绸、茶叶以及……军火。凌风默许了向一些与李洪基、张献忠等部敌对的地方武装、士绅寨堡,有限出售淘汰下来的旧式火绳枪和刀剑铠甲,既换回了急需的银钱和特产,更巧妙地在流寇后方埋下了无数钉子,让他们无法全力扩张。 然而,凌风深知,刀剑与火铳可以赢得畏惧,但真正能赢得江山的,是人心,是秩序,是能让百姓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的希望。 在黑石城实际控制的沿海州县,一套迥异于明廷旧制的新政悄然推行。凌风授意刘文泰等人,制定了《垦荒令》、《减赋令》、《兴商令》。无主荒地,谁开垦,谁拥有,三年内免赋;将明朝繁杂的赋役折算为统一的“亩捐银”,严禁额外摊派;鼓励工商业,设立市舶司,规范税收,打击欺行霸市。同时,大力兴修水利,推广新作物,设立“慈济堂”收容流民,以工代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