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么大的改变,需要好几年才能完成吧”冯思远感慨起苏文对新城规划之详尽和宏大来,“五年,还是十年” “要相信大梁王朝百姓智慧和勤劳,他们的修房造屋能力是最强的!”苏文不认为需要那么长时间,“做个大胆的估计,两年之内就能完成。” “两年之内完成,那就需要全体百姓什么都不干,把全部时间用来建房了。”柳夫人道。 “也不是不可以。”苏文道,“反正我们现在有钱有粮。” 把全部士绅的财富和粮食都抄没之后,他可谓是一口就吃了个大胖子。 把这些钱粮用来搞基建,以做工的方式返回到百姓口袋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何乐而不为呢 等新基础设施都建好了,翼州的经济会迅猛腾飞。 况且这两年时间也并非只是耗费钱粮。 先把商业区建好,让八大豪商进驻开业,然后开启海外贸易,钱就来了。 说完,苏文在图纸上画了一张,翼州府规划草图。 官署区、学府区集中在一起,居民区、娱乐区、商业区并行不悖。 月绣坊单独占一个手工业区。 “大致情况是这样的,至于具体分区,就要依据你们的调研和规划了。” 看到草图,几人开始憧憬起来。 等这个规划全部完成之后,翼州府的将来,不知道该有何等的繁华。 “史书上还从未记载过如此分工明细的州府建筑规划。”冯思远震撼,“历史上州府甚至省府的房屋,都是乱作一团。” 那是肯定的,在后世,城市建设那是一门专门的学科,苏文心说。 而且以古代也没有条件做城市规划。 古代重农抑商禁止海外贸易,经济发展不起来,城市繁荣程度有限,就没必要专门规划。衙门、商铺、民房工房等建筑即使混杂在一起,也根本不显得拥挤。 翼州府将来要大力发展经济,各种职能的建筑和民居混杂,显然是不行的。 就不能用老一套的东西。 “苏大人,你把翼州府规划的这么大,修那么多房屋,到时候有那么多人吗,商业区有那么多商户吗”柳夫人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你们是没见识过开通商贸的强大威力!”苏文道,“我还担心规划小了,将来商铺不够用呢。” “空下来的民房和商铺归官府所有,到时候他们想买房子,就要花大价钱了。我敢肯定,以后翼州府的房价会一天一个价。” “我们相信大人的眼光。”几人纷纷点头。 “对了,我们两个的俸禄是多少呢”冯疏影问到了最关键的问题。 “每人每月一百两。”苏文道。 “一百两!”一家三口一起咋舌,这简直是高薪。 “还有我们的办公地点……” “就暂时在工房衙门办公。”苏文道,“以后集中修建了新官署,你们城建司就搬进去。” “诺。”柳夫人和冯疏影一起拱手领命。 …… 当下的翼州府。 三件大事一起进行。 第一件:清除士绅以及其残余势力。 第二件:开仓平粜,收获民心,顺便改善百姓民生。 第三件:数日之后城建司规划好商业区,立刻投入建设当中去,力求八大商铺早日进驻并营业。 只要百姓能够买到平价粮,能够吃饱饭,他们就不会乱。 而当前的平价粮食依旧很高,苏文有意为之。 使得百姓们也必须通过努力参加劳动,才能赚取更多的银子。 如此做法,可谓是大刀阔斧的展开改革。 势必要让一个贫穷、落后的翼州富裕起来。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百姓认知不高,满脑子忠孝思想的情况下,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到了第三日。 虽然还有大半粮食没有运到翼州官仓,在苏文的授意下,冯思远已经开始开仓平粜了。 在翼州府四个街道设置八个平粜点,也就是平价米店售卖平价大米。 十文钱一升米,每人每日限购一升。 根据郑进粗略统计的数量,州府这座城市共有1.5万人口,五千多户。 加上关厢居民和近郊居民,共两万人。 而此时的金陵、大都两大城市人口在百万左右,建康府人口在十万级。 从两大士绅和小士绅地主家抄没的粮食一共数万石,足够平粜一年以上。 这段时间内从海外购买粮食,加上各县交上来的粮食,完全可以实现可持续放粮,不会出现粮食短缺和坐吃山空现象。 为了防止百姓重复购买,平粜的方式是每户派出一人统一购买,之后进行登记。 古代的户籍管理准确性很低,但其‘黑人口’大多集中在乡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大城市的户籍记录还是比较精准的。 一大早,各个平粜点就排满了百姓长龙。 人群一个个拿着口袋,陶罐、瓷盆准备用来装粮。一些人家穷到连一个较大的容器都没有,便拖家带口拿着小容器装。 “姓名”卯时时分,平粜正式开始,一名胥吏问第一个排队的百姓。 “小人朱长福。”拿口袋买米的汉子老实回答。 “户籍上记着你家共有四口人,按规定今日可购买四升米。”胥吏仔细查阅登记册之后说道,之后递给他一张写有四升米三字的条子,“去旁边买,我这里只负责批条子。” 说完将朱长福的名字勾掉。 这些胥吏全部都是新人,刚刚接手业务,办事效率比不上那些老胥吏。之前的老胥吏看到对方,基本上就知道对方的名字,家里有几口人。 但好在新胥吏都是外来人口,没有人情世故,且心怀对知州大人的感恩,办事无比公正。 胥吏这时候站起身来指了指旁边的告示,“我知道你们当中有很多人不识字,我在这里重申一下规定,谁敢重复购买平价粮的,从今以后永远失去购买平价米的资格。” “敢冒用他人名字购买平价米的,抓住之后脊杖五十,罚三年苦役。” “不法之徒冒用他人名字购买平价米就是不给百姓活路,官府必然严惩不贷。知州大人之所以掷下严令,是为了最大限度让百姓受益。” 脊杖五十,罚三年苦役!百姓们听完一阵震撼,这惩罚也太严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