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宋廷钦差入城
kk姐勇闯小说世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圣旨已定。 此前赵构已密令孟珙调兵入京,准备接手燕云局势。 石敬瑭与潘美留驻已无必要。 此令一出,王安心头稍安,秦桧却面色骤变。 表面看,岳飞遭贬,实则影响甚微。 接任者韩世忠,与岳飞同袍多年,共历沙场生死,情同手足。 兵权交接,如同仍在岳飞体系之内。 反观石敬瑭,处罚极重—— 不仅削去节度使高位,更被勒令返京受审。 单是“守土不力”一条,便足以断送前程。 再加“弃城而逃”之名,一旦查实,永无翻身之日。 宋人看重“气节”,视之如命。 若石敬瑭死守幽州,即便战至最后一息,身死城破,朝廷也会追封厚葬,青史留名。可他弃城而走,背负的便是千古骂名。 纵然后来他在蓟州率军抵抗,也无法洗净这一污迹。 只因金辽联军入主幽州后大开杀戒,血洗全城,百姓惨遭屠戮。而这一切,皆因守将不在,城防空虚所致。 他的退却,表面看是避敌锋芒;实则被视为畏死苟活,置黎民于水火而不顾。 “陛下,这般处置,是否过严” 秦桧低声开口。 赵构未语,仅斜目一瞥,寒意逼人。 那一眼中没有怒色,却比雷霆更令人心悸。秦桧顿时噤声,垂首低头,额角微凉。 他深知,自己今日地位,并非独独出于才干,而是仰赖君王恩宠。一言错出,便可能万劫不复。 “哼。” 赵构收回视线,不再看他。 对岳飞与石敬瑭的不同对待,自有其深意。 岳飞虽违令出兵,但所为乃护国卫民,顺应民心。若重惩,恐失天下人之心,动摇根基。故略施小罚,以示规矩,实则保全其名。 而石敬瑭不同。此人镇守燕云多年,手握重兵,久居边地,早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赵构本就心存忌惮。 此次借败责之机,正好削其权柄,收归中央。不仅清除隐患,还可借此震慑朝中其他藩镇。 更关键的是,敲打秦桧。 此人近年来倚仗圣眷,行事跋扈,竟敢擅闯禁宫,逾越礼制。 赵构岂能容之 于是借石敬瑭之事立威,明罚暗儆,既整肃纲纪,又平衡百官势力。 此等权谋,非寻常帝王所能驾驭。 赵构不动声色之间,已将朝局牢牢掌控。群臣各安其位,不敢妄动。 正因如此,哪怕他常年不理政务,朝堂依旧井然有序,国势日盛。 “诏书速拟。” “此事不宜拖延。” 赵构拂袖起身,语气冷淡。 他要尽快结束这场风波,派遣亲信接管燕云,彻底肃清旧党影响。 众臣领旨,无人敢言。 随即,赵构转身离去,步履沉稳,背影凛然。 身后大殿内,众人悄然松了口气。 燕云战事已然落幕。 所谓战事,即指金与契丹联手南侵之举。 两国倾四十万大军而来,气势汹汹,意图一举吞并北方屏障。 然岳飞统三十万宋军迎敌,于幽蓟之间设伏反击,斩首无数。 敌军溃败,生还者不足半数,残部仓皇北逃,沿途尸骨遍野,元气大伤。 其惨败之因,除战术失误外,更在于屠城暴行激怒三军。 当岳飞目睹幽州焦土、百姓横尸街头,怒不可遏,下令全军死战,不留降俘。 那一战,血染山河,终将外寇逐出中原。 每次战事结束,即便敌军溃败、大批俘虏跪地求降,岳飞依旧下令尽数斩杀。 不纳归顺! 宋军攻势如雷霆,金辽联军难以招架,不足一月便节节败退,原先失陷的城池尽数被收回。 驱逐敌寇后,岳飞率部暂驻幽州,整顿兵马之余,肃清残存于城中的金辽散兵。 石敬瑭自始至终未曾停歇。 他清楚弃守城池乃重罪,唯有竭力拼杀,方有一线赎罪之机。 此番抗敌,他亲率将士冲锋陷阵,斩敌数万,血染征袍。 战事刚歇不久,一道诏书从汴京快马加鞭送抵幽州。 …… 幽州城门外。 石敬瑭与岳飞、韩世忠等将领并立道旁,身后列满各级将官,静候使者到来。 早前已有通报,今日正是朝廷钦差入城之日,众人不敢怠慢,早早在此恭迎。 传旨太监位高权重,纵然节度使也须执礼相待。 更关键的是,这道诏令意味着朝廷对他们的最终裁决。 无论是岳飞擅自调动三十万大军,还是石敬瑭临阵弃城,皆触犯军法。 不过大宋律例允许可功补过。 如今只看朝廷是否愿意以战功相抵。 见石敬瑭神色沉重,岳飞轻声劝慰:“石大人不必挂怀,幽州之失非战之罪,朝廷自有明断。” “况且此役你奋勇杀敌,收复幽蓟二州,功不可没,功过相抵当无悬念。” 石敬瑭闻言略缓心神。 经历此战,他与岳飞之间芥蒂渐消。 同仇敌忾,共御外辱,岳飞还曾在危急时刻助他脱险,这份情义他不会忘。 更何况,真正夺回两州者,实为岳飞。 他能保全性命已是侥幸,如今还能论功行赏,全赖岳飞之威势。 “但愿如此。”石敬瑭低语,眉头仍锁。 虽知秦桧已在朝中为自己周旋,可心中那股不安始终挥之不去。 正说话间,远处尘土飞扬,一支车队缓缓驶近。 众人见状,立即整肃衣甲,列队相迎。 来者正是朝廷使者。 车驾停稳,一名身穿大红蟒袍的太监从主车中踱步而出,一边揉着腰背,一边高声抱怨: “这是什么荒凉之地!路都坑坑洼洼,差点把咱家骨头抖散了!” 韩世忠脸色顿时阴沉。 岳飞与石敬瑭对视一眼,随即一同上前迎接。 岳飞认得这位太监,走上前拱手道:“见过孙公公。” 此人正是当年传递密信的那位内侍。 早先筹谋成蛟叛乱之时,便是他往来传话,岳飞那时便与其照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