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定计!岳将军远征三国!
kk姐勇闯小说世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扶苏静立一旁,目光悄然落在白起身后的岳飞身上。 此人曾为宋将,如今随侍左右,姿态恭敬——这意味着隔阂正在消解。 归心已动,效忠可期。 待白起与孙膑交谈告一段落,扶苏缓缓开口:“孙先生,还请详解攻宋方略。” “下一步,我们如何用兵” 此言一出,满堂肃静。 所有人的视线齐聚于孙膑。 “谢殿下,请。” 孙膑应声而起,命人展开地图,指尖轻点山川要道,声音平稳却不容置疑。 “秦与宋之间的冲突迟早会爆发。” “目前的情报显示,宋国虽已集结重兵,但并未有立即向燕云十六州发起攻势的动向。” “我查过此番宋军统帅,正是名将孟珙,以及曹家两位将领。” “孟珙用兵素来稳重,经历过上一次战事之后,他不会再轻易冒险进攻。” “所以我判断,至少两个月内,宋国不会轻举妄动。他们在等待,等我们露出破绽,等一个能重创我们的时机。” 孙膑站在地图前缓缓说道,指尖落在一处区域,“而眼下,我们必须盯紧这里。” 众人的目光随之移去。 那是金国、契丹与西夏三国交界之地。 “先生是说,要提防这几个国家”蒙武皱眉发问。 孙膑轻轻摇头,语气淡然却坚定:“不是防,是要拿下。” 一句话落下,满堂皆惊。 此时即将面对宋国大军,竟还要出兵吞并三国 将领们面面相觑,神色复杂。 不待众人质疑,孙膑继续道:“金、契丹、西夏,虽各自为小国,但若联合起来,战力不容忽视。” “此前他们联手攻宋,野心昭然若揭。” “一旦我军与宋激战正酣,他们从背后出手,局势便会极为被动。” “如今金与契丹刚遭宋军重击,元气未复,正是最虚弱之时——这正是我们突袭灭其国的最佳机会。” 他的声音依旧平稳,却透出不容置疑的锋芒。 在场之人无不震撼。仅仅因为潜在威胁,就要挥军灭国 这手段太过凌厉。 “若主力调去征伐三国,宋国突然来袭,我们如何应对兵力分散,岂不危矣”蒙毅终于开口,难掩忧虑。 在他看来,应先集中力量对付宋国,其余之事可暂缓。 扶苏凝视地图良久,忽而一笑:“孙先生此举,恐怕并非只为这三个小国。” “实则是——为了牵制宋军” 孙膑眼中微光一闪,点头赞许:“太子明察。” 两人一问一答,宛如暗语,旁人一时难以参透。 对付小国,怎会与宋军有关 孙膑不再隐瞒,坦然道:“兴兵伐三国,理由有三。” “第一点,大秦一旦与宋国开战,后勤保障必然需要大量人力支撑,单靠征召百姓难以满足需求。” 这些任务不能交给作战士兵,只能依靠徭役民夫完成。 可百姓服役是要支付酬劳的。 而战俘则不同,只需提供最基本的食物,再配合工分激励机制,便能持续运转。 “攻下契丹、高丽、女真三国后,将俘获大批人口,这些人可直接投入后勤使用。” 无需额外支出,便可解决运输、修路、粮草调配等繁重任务。 众人听罢,纷纷颔首。后勤稳固,乃是战争根基。 “第二点,这场秦宋之争注定旷日持久,短则数年,长则十年。” “大秦国力虽有提升,但仍逊于宋国。” “若能吞并三国,掠其积蓄,财富总量虽仍不及宋国,却可大幅缩小差距。” “三地的粮仓、铁矿、布帛、金银皆可为我军所用。” “这些资源足以支撑我军打完这一仗。” 孙膑语气沉稳,“若等到三国资财耗尽而战事未歇,那便是国力尽头,无需再战。” “第三点,只要我军出兵北上,宋国定会认为有机可乘。” “他们极可能南调主力,进攻燕云十六州。” “而我们正好以逸待劳,待其深入,猛然反击。” 孙膑目光如炬,“真正的目标,从来都是宋军主力。” 帐中静默片刻。 “孙先生,讨伐三国确有益处,但其地势险要,兵力分散,强攻不易。” 王翦站起身,眉头紧锁,“若倾大军前往,南方空虚,宋军趁势压境,两面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正因如此,行动必须迅猛,且不可动用主力军团。” “只派精锐突进,速战速决。” “所有战事,务必在三个月内终结。” 孙膑立于地图前,手指划过北方三地,“等宋国察觉时,大局已定。” 届时秦军主力仍驻守边境,随时可迎击来犯之敌。 众人逐渐领会其意。 可难题仍在——如何以少胜多,闪电克敌 “我愿率军出征!” 一声洪亮的话语骤然划破寂静,众人循声望去,神情皆是一震。 说话之人竟是岳飞。 他大步走向扶苏,站定后肃然抱拳,朗声道:“臣请命出征,讨伐金、契丹、西夏!” “但借十万之众,两月之内,必取其首!” “臣愿立军令状,以证决心!” 言语如铁,目光如炬,全场为之动容。 谁也没想到,一向心系宋室的岳飞,竟会主动请缨,率秦军远征三国。 虽身在秦营,世人皆知他心中仍属宋国,断不会背弃故土。如今竟亲自请求领军,实属罕见。 扶苏微眯双眼,低声问道:“你当真要带兵征讨金、辽、西夏可想清楚了” 岳飞抬头直视,毫不迟疑地回答:“岳氏全家性命皆由殿下所救,此恩刻骨铭心,永世不忘。” “且金辽屡犯中原,屠我百姓,毁我山河。覆其国、雪其耻,乃华夏男儿分内之事!” 字字掷地有声,气势凛然。 他铭记扶苏之恩,亦感念白起授业之德。这份情义重若千钧,无法尽还。 但他绝不会挥师南下,攻伐宋国。那是底线,不容逾越。 于是,北上征伐外敌,成了他唯一能走的路。既报恩,亦守节。 流言蜚语,早已不在考量之中。 母亲曾言:忠与义,不可择一而弃另一。 他对宋是忠,对扶苏与白起是义。 他已经仁至义尽。不以才智损故国,便是他对宋最后的忠诚。 如今,他要以刀剑还恩。 至于天下人如何评说与我何干 只要仰不愧天,俯不怍地,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