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腊月中旬,一个寒冷的清晨。 苏明远正在三司衙门处理公务,忽然接到宫中急召。他心中一凛,不知又发生了什么大事,连忙整理衣冠,快步入宫。 宣政殿内,皇帝神色凝重,几位重臣也都在场——宰相王旦、兵部尚书张齐贤、礼部尚书等。 苏爱卿来了。皇帝看到他,微微点头,正好,朕有要事商议。 臣听旨。苏明远行礼。 昨日鸿胪寺来报。皇帝道,西域大食国派遣使团前来,说是要进贡朝见,商议通商事宜。但据探子回报,这个使团规模庞大,有三百余人,而且携带了大量货物和兵器。 大食国 苏明远脑海中迅速搜索相关信息。大食,是当时对阿拉伯帝国及其后继国家的统称。虽然阿拉伯帝国已经分裂,但通过丝绸之路,大食商人与中原的贸易往来从未中断。 三百余人王旦皱眉,这不像是普通的朝贡使团。 正是如此。皇帝道,朕怀疑,他们此行不仅仅是为了通商,可能另有图谋。 陛下英明。张齐贤出列道,臣以为,应当严加防范。可将使团控制在驿馆中,不让其随意走动。 但若是处理不当,又怕伤了两国邦交。礼部尚书提出不同意见,大食远在万里之外,若能与之通商,对我朝也有好处。 众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皇帝沉吟片刻,忽然看向苏明远:苏爱卿,你曾经接待过波斯使团,对外邦事务有些经验。你来说说,该如何应对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苏明远身上。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思绪,缓缓道:臣以为,陛下和诸位大人的担忧都有道理。大食使团规模庞大,确实不同寻常,需要防范。但若是一味防范,又显得我朝小气,有失大国气度。 那依你之见 臣以为,可以明防暗查。苏明远道,表面上按照正常礼节接待,给足面子,让他们感受到天朝的恩德。但暗地里要严密监视,探查他们的真实意图。 具体如何操作皇帝追问。 首先,安排他们住在设施完善的驿馆,提供上好的食宿,让他们挑不出毛病。苏明远条理清晰地说,但同时,驿馆周围要布置便衣护卫,名为保护,实为监视。 其次,安排专人接待,既要礼貌周到,又要从言谈中探听情报。若是臣斗胆,愿意担任这个接待官员。 皇帝有些意外。 正是。苏明远拱手道,臣虽不才,但对西域历史地理略有了解。而且臣任三司使,掌管财赋,若是使团真的想谈通商,臣也能代表朝廷与之商议。 皇帝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好,此事就交给你。礼部协助,兵部负责安保。 他看着苏明远,语重心长地说:苏爱卿,这是一次重要的外交接触。既要维护国家尊严,又要探明对方意图。朕相信你能办好。 臣定不负圣恩。 散朝后,苏明远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商议。 礼部的官员提供了以往接待外邦使节的案例和礼仪规范;兵部的官员介绍了安保部署;鸿胪寺的官员则提供了关于大食国的基本信息。 根据以往的记录,大食使团上次来访已经是二十年前了。鸿胪寺卿翻阅档案,当时他们进献了香料、宝石、良马等物,朝廷也回赐了丝绸、瓷器。 这次他们带来了什么苏明远问。 据探马回报,除了常规的香料、宝石,还有大量的书籍、地图,以及一些从未见过的奇异物品。 书籍和地图 苏明远心中一动。这不像是普通的贡品,更像是情报资料。 他们什么时候到京 明日午后。 好,立即准备接待事宜。苏明远果断道,驿馆要打扫干净,食材要准备充足。另外,找几个懂大食语言的通译,最好是去过西域的。 忙活了一整天,苏明远回到府中已是深夜。 他点燃油灯,翻阅着白天从鸿胪寺借来的关于大食的资料。 大食,即阿拉伯世界,曾经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虽然现在帝国已经分裂,但其文明依然辉煌——他们精通数学、天文、医学,在哲学、文学上也有很高成就。 更重要的是,他们控制着丝绸之路的西段,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关键。 这样一个使团突然来访,而且规模空前,必然有深层原因。 苏明远在纸上列出几个可能: 一、真的只是为了通商,恢复中断多年的丝路贸易; 二、想借通商之名,刺探中原虚实; 三、西域局势发生变化,需要寻求大宋的支持; 四、有更深的阴谋,比如策反边疆部族,或者与西夏、辽国勾结。 无论是哪种,他都要在接待过程中探明真相。 窗外,寒风呼啸。 苏明远望着跳动的烛火,心中盘算着明天的接待方案。 这是他第一次独立负责如此重要的外交事务。 虽然祭天大典时接待过各国使节,但那时他只是负责后勤和协调,真正的外交接待由礼部负责。 这次不同,他是主要负责人,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大宋朝廷。 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外交事故。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展示才能、拓宽视野的好机会。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研读资料。 第二天午后,苏明远带着一队官员来到城外十里的驿站。 远远地,就看到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官道而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几匹高大的阿拉伯骏马,马上骑着身穿异域服饰的武士,腰间佩着弯刀。 后面跟着数十辆马车,装载着货物。再后面是步行的随从,足有两三百人。 最引人注目的,是队伍中央的一顶华丽的轿舆。轿舆用金色的丝绸装饰,四周悬挂着宝石流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好气派。李安在旁边小声道。 不只是气派。苏明远眯起眼睛,这是在向我们展示实力。 他注意到,那些武士虽然表面上是护卫,但个个身手矫健,腰间的弯刀也不是装饰品。这些人,都是真正的战士。 队伍渐渐接近,轿舆停了下来。 帘幕掀开,一个身穿白色长袍、头缠白色头巾的中年人走了出来。他身材高大,深目高鼻,留着精心修剪的胡须,举止优雅而威严。 这位应该就是大食使团的首席使节了。礼部的官员低声介绍。 苏明远上前一步,用标准的官话说道: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在下苏明远,奉圣上之命,前来迎接贵使团。 通译立即将话翻译成大食语。 那位使节也上前一步,右手按胸,微微鞠躬,用流利的汉语说道:苏大人,久仰大名。在下哈桑本阿里,大食国王特使。 苏明远一愣——这位使节竟然会说汉语,而且说得相当流利。 使节大人会说汉语 在下年轻时曾沿丝绸之路游历,在长安住过三年,学了一些。哈桑微笑道,虽然多年不用,有些生疏,但基本交流应该没问题。 那太好了。苏明远也笑了,这样我们交流起来就方便多了。请,驿馆已经准备好,诸位一路辛苦,先去休息。 多谢苏大人。 队伍继续前行,进入京城。 街道两旁,许多百姓好奇地观看着这支异域队伍。那些奇特的服饰、高大的骆驼、华丽的货物,都让人啧啧称奇。 来到专门接待外宾的鸿胪寺驿馆,一切安排妥当后,苏明远告辞离开。 回到府中,他立即召集心腹商议。 这个哈桑不简单。他说道,他会说汉语,而且在长安住过三年,对中原情况必然有所了解。这样的人担任使节,绝不是偶然。 大人是说……李安问。 大食国派他来,必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苏明远分析道,他既了解我们,又能直接沟通,在谈判中会占据优势。 他顿了顿,但这也是好事。聪明人和聪明人对话,往往更有效率。 那大人准备如何应对 明天正式会谈,我会试探他们的真实意图。苏明远道,今晚你派人盯着驿馆,看他们有什么异常举动。 当夜,京城下起了小雪。 苏明远坐在书房中,整理明天会谈的要点。 他列出了几个关键问题: 一、大食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二、西域局势如何有哪些变化 三、他们想从大宋这里得到什么 四、那些书籍、地图里藏着什么秘密 每个问题都需要小心试探,不能直接问,要在闲谈中旁敲侧击。 这需要高超的外交技巧。 窗外雪花飘飞,将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洁白之中。 苏明远望着窗外,心中却在盘算着明天的外交博弈。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胜负,往往在言辞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