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一早,苏明远就起来了。 客栈的早饭很简单——一碗稀粥,两个粗面馒头。粥很稀,几乎能数出里面有几粒米;馒头很硬,需要用力才能咬动。 但对于住在这里的人来说,这已经算是不错的早餐了。 吃完饭,三人继续出门。 今天苏明远打算去城南看看。城南是京城最贫困的区域,聚居着大量的底层百姓——有手工业者、有小商贩、也有很多没有固定职业的流民。 街道比东市更窄,两旁的房屋破旧不堪,有些甚至摇摇欲坠。 一大早,街上就已经很热闹了。卖早点的小贩支起了摊子,修鞋补锅的手艺人摆出了工具,还有一些人扛着扁担,等待雇主雇佣他们去干活。 苏明远走在人群中,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看到一个老人,佝偻着腰,在街角卖一些破旧的衣物。那些衣物上打着补丁,洗得发白,但老人还是认真地摆放整齐,期待有人光顾。 老人家。苏明远走上前去,这些衣服卖多少钱 老人抬起头,露出一张满是皱纹的脸:客官要买衣服这件上衣五十文,这条裤子四十文,都是好衣服,只是旧了些。 五十文在苏明远府里,随便一件衣服都要几贯钱。但对于这些穷人来说,五十文也许已经是他们一两天的口粮钱了。 老人家,您这些衣服是哪里来的苏明远随口问道。 都是我家里人穿过的。老人叹了口气,儿子前些日子生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实在没办法,只好把这些衣服拿出来卖。 您儿子病好了吗 还没完全好。老人眼眶有些湿润,请大夫要钱,抓药要钱,我们家实在拿不出来了。现在只能靠喝些草药汤子维持着。 为什么不去药铺赊账 老人苦笑:药铺哪里肯赊账我们这种穷人,人家怕我们还不起。再说,药铺的药太贵了,一副药就要几百文,我们哪里买得起 苏明远心中一痛。 他知道,这样的情况在普通百姓中很常见。生病了没钱看病,只能扛着。扛得过去就活下来,扛不过去就…… 这样吧,老人家。苏明远从怀里掏出一串钱,这些衣服我都买了。 老人惊讶,客官,这么多衣服,您一个人穿不完的。 没关系,我买回去送人。苏明远将钱递给老人,您拿着这钱,赶紧给您儿子请个好大夫看看病。 老人接过钱,数了数,发现竟然有五贯钱,比这些衣服的价值多了十倍不止。 客官,这……这太多了…… 不多。苏明远温和地说,您儿子的病要紧,赶紧去看病吧。 说完,他转身就走,不给老人推辞的机会。 李安连忙跟上,小声道:苏公子,您这样会不会…… 会不会引起注意苏明远接话,无妨。给老人一些钱看病,很正常。 他顿了顿,李安,你去跟着那个老人,看他是不是真的去给儿子看病了。如果是真的,你再给他们送些钱,让他们能好好治病。 李安领命而去。 苏明远和王忠继续往前走。 他们路过一家粥铺,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 这是在干什么苏明远问旁边的人。 施粥呢。那人头也不抬地回答,有个善人每天在这里施粥,给那些没饭吃的人。 苏明远走近一看,果然,粥铺里有几个伙计正在往外舀粥,每人一碗。那些领粥的人,大多衣衫褴褛,有老人、有妇女、也有孩子。 他们接过粥,就蹲在路边喝起来,生怕晚一点粥就凉了。 施粥的善人是谁苏明远又问。 是城里的一个大商人,姓赵。那人回答,人家心善,每天花钱施粥,已经坚持三年了。 苏明远点了点头。民间还是有很多好心人的。 但他也知道,仅凭个别善人的施舍,远远不能解决问题。这座城里有多少需要施粥的人就算这位赵商人再有钱,又能帮助多少人 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让百姓有工作,有收入,能够自食其力。 他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一个集市。 集市上熙熙攘攘,各种摊位林立。但苏明远发现,这里卖的东西,大多是最便宜、最基本的生活用品——粗粮、咸菜、旧衣服、破铁锅…… 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因为住在这附近的人,买不起值钱的东西。 他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守着一个小摊,上面摆着几筐鸡蛋。 大娘,鸡蛋怎么卖苏明远问。 五文钱一个。妇女连忙答道。 五文钱一个,这个价格比市场价要低一些。 大娘,您这鸡蛋为什么卖得这么便宜 妇女苦笑:不便宜卖不出去啊。这附近的人都很穷,买东西都要挑最便宜的。我要是卖贵了,就卖不掉了。 那您能赚多少钱 能赚什么钱妇女叹气,这些鸡蛋是我家自己养的鸡下的。我拿到这里来卖,除去路费,一天能赚个几十文钱就不错了。 几十文钱,连一顿像样的饭都吃不上。 为什么不去西市卖那里人多,价格也能卖得高一些。 西市妇女摇头,西市那边有人管着,要交摊位费。我们这种小本生意,哪里交得起而且西市那边都是富人,看不上我们这种穷人的东西。 苏明远又问了几个问题,了解到这个妇女家里有三个孩子,丈夫前年因病去世了,她一个人靠养鸡卖蛋维持生计。 他买了妇女所有的鸡蛋,给了双倍的价钱,然后让王忠把鸡蛋分给周围那些看起来很穷困的人。 妇女感激涕零,连连道谢。 苏明远摆了摆手,继续往前走。 一路上,他看到了太多这样的场景—— 一个老人,在街头卖唱,嗓音沙哑,但还是努力唱着,希望有人能施舍几文钱; 一个残疾的乞丐,跪在路边,面前放着一个破碗,里面只有几枚铜钱; 一群孩子,衣不蔽体,光着脚在冰冷的地上跑来跑去,追逐着一个破旧的布球; 还有更多的人,面色憔悴,行色匆匆,为了生计奔波着…… 这些都是大宋的子民,都是这个盛世下的百姓。 但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苏明远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他想起在朝堂上,那些官员们讨论的都是什么——如何增加税收,如何应对外邦,如何在派系斗争中占据优势…… 可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这些底层百姓的生活 有多少人知道,在这繁华的京城里,还有这么多人在为一日三餐发愁 中午时分,三人在一个小饭馆吃饭。 饭馆很小,只有五六张桌子,但挤满了人。菜单也很简单——一碗阳春面十文,一碗打卤面十五文,一碗肉丝面二十文。 苏明远要了三碗打卤面。 等面的时候,他听到旁边桌上的人在聊天。 听说了吗王屠户的儿子被抓了。 怎么回事 还不是因为欠税。王屠户今年生意不好,欠了五贯钱的税。县衙催了几次都没交上,就把他儿子抓去当人质了。 这也太狠了吧欠税就欠税,为什么要抓人 你不懂。那人压低声音,现在各地都这样。朝廷要钱,地方上交不上来,那些当官的就要倒霉。所以他们就拿百姓开刀,各种名目的罚款、强征,手段多着呢。 可朝廷不是说要减税吗怎么税反而越来越重了 减税那人冷笑,表面上是减了,但各种杂税、附加费反而多了。算下来,老百姓的负担比以前还重。 苏明远听到这里,心中一震。 这正是他一直担心的问题。 他推行的税赋改革,确实减少了一些正税。但地方官员为了完成任务,或者为了中饱私囊,就巧立名目,增加各种杂税和附加费。 表面上看,朝廷的税收政策更合理了;但实际上,百姓的负担并没有真正减轻。 这就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他的改革措施,在执行过程中被扭曲了、异化了。 那些地方官员,表面上遵守朝廷的规定,实际上却想方设法钻空子、找漏洞。 苏公子。王忠小声提醒,面来了。 苏明远回过神来,看着面前的那碗打卤面。 面条粗糙,卤汁寡淡,只有几片菜叶和一点点肉末。 但他吃得很慢,很认真。 因为他知道,这碗面,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很奢侈的食物了。 吃完饭,苏明远让王忠去打听王屠户的事。 很快,王忠带回了消息:确有其事。王屠户在城南开了一家小肉铺,今年因为瘟疫,猪肉卖不出去,赔了不少钱。交不起税,儿子就被县衙抓去了。 县衙在哪里 就在前面不远。 走,去看看。 三人来到县衙门口。 县衙大门紧闭,门口站着两个衙役,懒洋洋地靠在门柱上。 苏明远正想走进去看看,忽然听到里面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 打!往死里打!看你还敢不敢欠税! 一个粗暴的声音响起,伴随着皮鞭抽打肉体的声音和痛苦的呻吟。 苏明远脸色一变。 他快步走到门口,对衙役说:烦请通报一声,有人求见县令大人。 求见县令大人衙役打量着他,你是什么人有没有拜帖 在下一介书生,路过此地,听闻县令大人清正廉明,特来拜访。 拜访衙役冷笑,县令大人是你想见就能见的没有拜帖,也没有引荐人,一边去! 说着,他挥了挥手,示意苏明远走开。 苏明远强压怒火,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这点薄礼,请差爷通融通融。 衙役眼睛一亮,接过银子掂了掂,态度立刻变了:那行吧,你在这儿等着,我进去通报一声。 他转身进去了。 苏明远站在门口,脸色阴沉。 里面的惨叫声还在继续。 他握紧了拳头,指甲几乎掐进了手心。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全能大先生

全能大先生

骗人
先拳后腿次擒拿,兵器内家武合一。今天,我们既决高下,也分生死!我只是想打死你们,或者,被你们打死!这是一个武痴打遍全世界的故事!等等,故事好像不太..
军史 连载 29万字
乌木玲珑

乌木玲珑

梦拾三
一个猎户世家十代单传的憨笨少年,因为一时执念卷入一场惊天的阴谋......
军史 连载 11万字
我的影子里住着恶魔

我的影子里住着恶魔

夜玄歌
我的影子里面住着恶魔,仅此而已。(新书开坑,欲入从速)
军史 连载 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