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远县城西北角,原本是一片荒废的空地,杂草丛生,偶有野狗觅食。如今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新建的房屋整齐排列,琅琅书声从院内传出,不时有衣衫朴素的孩童进出,脸上洋溢着求知的渴望。 这就是苏明远亲自督建的义学。 大人,义学的学童已经招满了,总共八十三人。师爷赵文渊拿着册子向苏明远汇报,年龄从七岁到十五岁不等,都是家境贫寒的孩子。 苏明远点头,放下手中的《论语》注解。自从欧阳修考察结束后,他更加专注于手头的改革事业。无论最终是留在清远还是调往京城,他都希望将这些改革推进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夫子的情况如何苏明远询问道。 目前有三位夫子。赵文渊翻看着记录,主教是原县学助教李老夫子,副教有退休的前任主簿王先生,还有落第秀才张公子。每月束修按约定发放,都很用心教学。 苏明远起身,走,我们去看看。 从县衙到义学只有半里路程,但沿途却能感受到这个小县城的变化。街道比以前整洁了,商铺多了,百姓的精神面貌也更好了。这些细微的变化,都是三年改革的成果。 走进义学,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整洁的院落。正房作为主要教室,可容纳五十多个学生;两侧厢房分别作为小班教室和藏书室;后院则是学生们的活动场所,还种着一小片菜园。 县令老爷来了!一个小学童眼尖,第一个发现了苏明远,立刻大声喊道。 正在院中背书的孩子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书简,整齐地向苏明远行礼:拜见县令老爷! 苏明远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都是好孩子,继续读书吧。 这时,从正房里走出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正是义学的主教李夫子。他向苏明远深深一揖:大人光临,有失远迎。 李夫子客气了。苏明远扶起老人,学童们的情况如何 李夫子捋了捋胡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大人,这些孩子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都很用功。有些天资聪颖的,进步非常快。 说着,他指向正房:您看那个在角落里读书的孩子,叫王小三,父亲是个木匠,家中兄弟姐妹六个,他排行最小。刚来时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现在已经能背诵整篇《千字文》了。 苏明远顺着李夫子的指向看去,只见一个约莫十岁的男孩,正聚精会神地读着书。虽然衣衫破旧,但神情专注,一看就是个好学的孩子。 还有那个女孩,叫小翠,是城东卖豆腐老汉的孙女。李夫子又指向另一个方向,女孩子能来读书的本就不多,但她特别爱学,字写得工整,文章也通顺。 苏明远暗自点头。在这个重男轻女的时代,能让女孩子接受教育确实不容易。但他坚持在义学中接收女学童,就是希望能够打破传统的束缚,给更多的孩子以受教育的机会。 夫子,学童们除了读书识字,还学些什么苏明远问道。 按照大人的要求,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我们还教授一些实用的知识。李夫子详细介绍道,比如算术,教他们加减乘除,以及一些简单的几何知识;比如农事,让他们了解节气变化和作物种植;比如礼仪,教他们基本的社交规范。 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融入了苏明远的现代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死记硬背经典,更应该培养孩子们的实用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田的收成如何苏明远又问道。 很好!李夫子的语气中带着自豪,学田共有二十亩,去年收获稻谷一百二十石,除了上交赋税,剩余的足够支付三位夫子半年的束修。孩子们也都参与了耕种,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农事知识。 苏明远满意地点头。这种半耕半读的模式,既解决了义学的经费问题,又让学生们保持与实际生产的联系,避免了读书人脱离现实的弊病。 这时,从侧房传来阵阵争论声。苏明远皱眉问道:那边发生了什么事 李夫子苦笑道:大人,是这样的。县里的一些富户对义学的存在颇有微词,认为让贫民子弟读书识字,会动摇社会秩序。今日就有几位乡绅来,实际上是来兴师问罪的。 苏明远的脸色沉下来。他预料到义学的创办会遇到阻力,但没想到来得这么直接。 具体是哪几位苏明远问道。 为首的是县里的大户陈老爷,还有刘员外、周举人等。李夫子压低声音说道,他们说义学破坏了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传统,要求关闭义学。 苏明远冷笑一声:走,我倒要听听他们有什么高论。 来到侧房,只见几个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正在与副教王先生争论。为首的是一个胖大的富商,正是县里的首富陈老爷。 王先生,你也是读书人,应该明白道理。陈老爷的语气颇为倨傲,自古以来,贫民就是务农做工的命,让他们读书识字,岂不是乱了天下秩序 旁边一个戴着方巾的中年人附和道:正是如此。孔圣人曰: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各安其分,才是正道。这义学简直是胡闹! 王先生被说得面红耳赤,正要反驳,忽然看到苏明远走了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大人! 几个乡绅看到苏明远,神情都有些尴尬。他们虽然对义学不满,但苏明远毕竟是县令,不敢太过放肆。 拜见县令大人。几人勉强行礼。 苏明远坐了下来,淡淡地说道:诸位今日光临义学,有何指教 陈老爷硬着头皮说道:大人,我们是来关心教育事业的。只是觉得这义学的做法,似乎与传统不符。 苏明远故作不解,如何与传统不符 那个戴方巾的举人立刻接话:大人,自古以来,读书是士大夫的事,农民就应该种田,工匠就应该做工。如今让这些贫民子弟也来读书,岂不是乱了纲常 苏明远听了,心中冷笑。这些人打着的旗号,实际上是担心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冲击。在他们看来,知识就应该是少数人的特权,普通百姓只配做牛做马。 周举人说的有理。苏明远表面上附和,那么敢问,孔圣人是什么出身 周举人一愣:孔圣人...自然是圣人。 我是问他的家庭出身。苏明远继续追问。 这...周举人犹豫了,听说孔圣人的父亲是武士... 正是。苏明远点头,孔圣人出身贫寒,三岁丧父,靠母亲抚养长大。按照你们的逻辑,他也不该读书,更不该成为万世师表了 周举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苏明远又转向陈老爷:陈老爷,你们家祖上是做什么的 陈老爷涨红了脸:我...我祖上是...是农民... 那么你读过书吗 读...读过一些... 既然祖上是农民,按照各安其分的道理,你也应该种田,而不应该读书经商,对吗 陈老爷被问得无言以对。在场的其他乡绅也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应。 苏明远站起身来,语气变得严肃:诸位,教育乃国之大计,民之根本。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有何不可难道只有富家子弟才配读书识字贫民的孩子就该一辈子目不识丁 见几人仍然不服,苏明远继续说道:你们担心什么担心这些孩子读书后,会威胁到你们的地位还是担心他们有了知识,就不愿意被人任意剥削 这话说得很重,几个乡绅的脸色都变了。但他们心知理亏,不敢正面反驳。 陈老爷勉强辩解道:大人,我们并非反对教育,只是担心...担心这些孩子读书后,会不安于本分... 什么叫本分苏明远冷笑,人人生而平等,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只要他们品行端正,学有所成,无论出身如何,都应该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说到这里,苏明远的语气缓和了一些:当然,我也理解诸位的担忧。读书的人多了,确实会带来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好的变化。有知识的农民能够更好地种田,有知识的工匠能够改进技艺,有知识的商人能够诚信经营。这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益的。 周举人还想争辩:可是大人,如果人人都去读书,谁来种田做工 苏明远摇头:周举人,你这话就不对了。义学只是给那些有读书天赋而家境贫寒的孩子一个机会,并不是强迫所有人都来读书。而且,即使读了书,他们大部分人还是会回到原来的行业中去,只是会做得更好而已。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再说,如果真的培养出一些杰出的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不是好事吗难道你们宁愿看到天才因为贫穷而埋没 这番话说得在理,几个乡绅也找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但他们显然还是不甘心。 陈老爷最后试探道:大人,义学的费用不少吧是否会增加我们的负担 苏明远明白了,原来他们最担心的还是钱的问题。 义学的经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苏明远耐心解释道,一是县府的支持,二是学田的收入,三是社会捐助。至于捐助,完全是自愿的,绝不强迫。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当然,如果诸位愿意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我们也非常欢迎。毕竟,这些孩子将来都是清远县的栋梁,他们成才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几个乡绅互相看看,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苏明远的道理说得很充分,而且态度坚决,显然不是他们能够说服的。 最终,陈老爷勉强说道:既然大人如此用心,我们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希望这些孩子读书后,能够知礼守法,不要生出什么乱子。 这个自然。苏明远点头,义学不仅教授知识,更注重品德教育。我们培养的是有知识、有品格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几个乡绅见无法达到目的,只好告辞离开。临走时,陈老爷还回头看了一眼义学,眼中带着复杂的神情。 送走了这些不速之客,苏明远在义学里转了一圈。看着那些专心读书的孩子们,他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些孩子或许不知道,他们今天的读书声,正在改变着这个时代的某些东西。 大人,您刚才说得太好了!李夫子激动地说道,那些人仗着有钱有势,平时就看不起我们这些教书的。今天总算是出了一口气。 苏明远摇头:李夫子,我们办义学,不是为了和任何人作对,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至于那些反对的声音,我们要用事实来证明义学存在的价值。 大人说得是。李夫子点头,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时,一个小学童跑过来,怯生生地问道:县令老爷,我们真的可以一直在这里读书吗不会被赶走吗 苏明远蹲下身来,和蔼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当然可以。只要你们用心学习,品行端正,就可以一直在这里读书。而且,如果你们学得好,将来还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呢。 孩子的眼中瞬间亮了起来:真的吗我们也能考状元 为什么不能苏明远笑道,只要努力学习,人人都有机会成才。出身不能决定一切,关键是要有志气、有毅力。 孩子高兴地跑开了,去和其他同伴分享这个好消息。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苏明远心中感慨万千。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普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这个时代,让贫民子弟接受教育,却要面对如此多的阻力和偏见。不过,他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这些孩子将来的成就,就是对那些质疑者最好的回答。 离开义学时,苏明远回头看了一眼那些新建的房屋。在夕阳的照耀下,义学显得格外温馨。那琅琅的书声,就像是希望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也许现在还看不出太大的变化,但苏明远相信,十年、二十年后,当这些孩子成长起来时,清远县乃至整个大宋,都会因为今天的决定而变得不同。 这就是改革的力量——虽然微小如星火,但终有燎原之时。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云颠牧场

云颠牧场

磨砚少年
午后的阳光洒落下来,轻风吹拂,薰衣草的香气夹杂着氤氲的水汽,袅袅茶香,书墨相伴,金毛牧羊犬调皮地在脚边打滚,耳边的蝉鸣若隐若现,时光的流淌像是一条清凉的小溪,..
军史 连载 0万字
超级至尊系统

超级至尊系统

君莫惜
神剑大陆,大陆为剑。四柄绝世神剑立于大陆四方,里面,握有绝世神通。少年韩枫,丹田闭塞,却意外获得魔剑入体,掌控神秘系统。从此,各项属性全面提升,践踏至尊,诛武..
军史 完结 286万字
神话三国领主

神话三国领主

大汉护卫
领地建设、高武、争霸文。网游《天下》,关羽一刀断群山,黄忠箭射大天使,罗马军团弑神,龙骑士与狮鹫争雄,虎豹骑与斯巴达争锋!华夏区更有72个隐藏武将!徐天开...
军史 完结 272万字
我在永不磨灭的番号当政委

我在永不磨灭的番号当政委

莫问大大
+++徐岩:大本事,快来!这儿有野鸡脖子!李大本事:谁说县大队不是主力?九纵司令员:李大本事,恭喜你最近发财啊?李大本事:......徐岩:本事,快来!这儿有大炮!吸铁石:打碉堡很难?那不是一炮一个吗?九纵司令员:李大本事,恭喜你最近发财啊?李大本事:......徐岩:本事,快来,一仓库的白面啊!丁大算盘:来来来,都参加我们县大队了啊,顿顿白面,餐餐有肉啊!九纵司令员:李大本事,恭喜你最近发财啊?
军史 连载 120万字
诸天:万化纵游

诸天:万化纵游

往生堂闲人
诸天万界+深度拓展+故事重构在一拳超人,改写人类末世,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在弑神者,凝聚众生信仰,汇聚万千愿力,击碎神话,诛灭众神在恶魔高校,纵横神魔两道,尽起人族大势,横压天地两界在箱庭世界,对垒百万神群,书写原典,登临至高
军史 连载 96万字
重生灰包蛋

重生灰包蛋

管家希
管九洲积德行善百世。终于,在又一次的英雄救美中被人捅死之后轮回转世。转世成为一名天使。然而,他还仅仅是一枚天使的蛋蛋,还未孵化,就从天堂跌入了地狱。
军史 连载 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