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三方合作的扩张:香港市场的打开
胖胖的篮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笔尖在蓝皮本子上划下的那道红痕还清晰可见,陈默却已不再看它。他合上本子放回保险柜,顺手从抽屉里取出一部老式对讲机,按下通话键,声音平静:"南风行动,现在开始。" 苏雪坐在终端前,听见这句话,立即调出港英政府最新的电子产品管理条例。她手指在键盘上轻敲几下,眉头微动:"上周刚放宽了进口审批,音频设备只要通过安全认证就能上市。我们的时间窗口很短,最多十天。" "够了。"陈默靠在桌边,语气轻松,"他们改政策是因为本地厂商吵着要引进新技术,咱们不过是顺水推舟。林晚晴那边怎么样了" "昨天就到香港了,住在半岛酒店。"苏雪看了眼屏幕,"她说今天上午十点,在中环街头做公开演示。" 陈默笑了笑:"正好和王振国落地时间撞上了。一个进,一个出,倒是热闹。" 苏雪抬头看他:"你不担心两边同时进行会顾不过来" "怕什么"他耸耸肩,"一个过气间谍头子,一个当红女明星,谁更吸引眼球" 话音刚落,对讲机传来一阵杂音,接着是林晚晴清亮的声音:"喂,能听见吗我这边已经开始布置了。" "很清楚。"陈默拿起话筒,"按计划来,别提专利归属,也别扯技术原理,就说这收音机能听全国电台,还能自动搜台。" "行啊。"林晚晴笑了一声,"我还准备了句台词——'这不是机器,是自由的声音',怎么样" "太浮夸。"陈默摇头,"改成'这玩意儿不用换电池,插电就能用',实在点。" "你真是毫无浪漫细胞。"她哼了声,"算了,听你的。反正你们要的是销量,不是掌声。" 信号断开后,苏雪忍不住笑了:"她倒是真敢干。" "不然怎么让她去"陈默走到监控屏前,调出香港中环的实时画面。镜头里,林晚晴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米色风衣,正指挥工人搭展台。一台台银灰色的收音机整齐排列,外壳上有清晰的中文标识。 "她一个人露面,不怕被盯上"苏雪问。 "怕才怪。"陈默轻笑,"她是明星,公开活动天经地义。而且她越张扬,别人就越不会想到背后有我们在推。再说——"他顿了顿,"她投的钱可不少,这点风险都不担,还叫什么合伙人" 苏雪没接话,只是盯着屏幕。几分钟后,第一个路人停下脚步,好奇地拿起一台收音机摆弄。林晚晴立刻上前,笑着说了几句,那人点点头,掏出钱包。 "成交了。"陈默抬手看了看表,"九点四十七分,第一单。" 苏雪迅速记下时间,又打开舆情监测窗口。起初只有零星报道,但随着现场人群聚集,几家本地小报记者也赶了过来。镜头扫过展台,特写落在产品铭牌上:"中国制造专利编号:cn81-0726"。 "有人开始问背景了。"苏雪指着一条弹窗新闻,"《明报》记者追问她是否与内地官方合作。" "来了。"陈默不慌不忙,"等的就是这一出。" 他重新接通对讲机:"林小姐,媒体要是问起来源,你就说——这是你私人投资的科技项目,所有技术都来自合法授权,合同和付款记录随时可查。" "然后呢" "然后告诉他们,你之所以选这个产品,是因为它改变了你对华语广播的看法。"他顿了顿,"顺便提一句,你最喜欢的节目是《午夜心声》,主持人声音温柔,像小时候妈妈讲故事。" 苏雪愣了一下:"这也能编进去" "这不是编。"陈默笑了笑,"是人情味。人家要的是八卦,不是论文答辩。你说一堆技术参数,没人听;你说一个女人因为一台收音机找回了乡音,故事就有了温度。" 对讲机那头沉默两秒,林晚晴才开口:"你还真懂媒体。" "我不懂媒体。"陈默靠在椅背上,"我只懂人心。" 信号再次中断。苏雪看着屏幕上越来越多的围观人群,忽然发现有两家外媒记者混在现场,正在拍摄展台全景。 "有点麻烦。"她低声说,"美联社和路透社的人到了,标题可能会往'政治象征'方向引。" 陈默站起身,走到她身后看了一眼:"让他们拍。我们现在不怕曝光,怕的是没人注意。" "可万一他们说这是国家行为呢" "那就给他们证据。"他伸手点了点键盘,"把上次港商签约的公证视频放出去,转账记录也挂上。记住,只发给本地媒体,别主动递到外国记者手里——让他们自己'挖'出来,才显得真实。" 苏雪照做。不到半小时,几家本地论坛开始转载那份签约仪式的影像。画面里,林晚晴亲手签下名字,随后将支票交予代表。评论区迅速热了起来: "原来真是私人投资" "这女明星还挺拼啊。" "关键是价格便宜,音质还不赖。" 陈默看着数据曲线缓缓爬升,轻轻敲了敲桌面:"成了。" 苏雪也松了口气:"海关那边应该不会再卡了。正规渠道,合法签约,连律师公证都有,他们没理由拦。" "不是没理由。"陈默纠正她,"是找不到借口。这世道,只要有漏洞,就有人钻。我们做的,就是把所有缝都堵死。" 正说着,监控画面突然一闪,信号中断。屏幕黑了两秒,再亮起时,已是延迟回放。 "干扰"苏雪皱眉。 "估计是有人不想让这场秀太顺利。"陈默不动声色,"重启接收协议。" 他按下控制台上的绿色按钮,系统重新校准。五秒后,画面恢复。直播回放显示,林晚晴正高举一台收音机,面对镜头大声宣布:"今天,我们卖出第一百台!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人群欢呼鼓掌,记者争相提问。她笑容灿烂,毫不怯场。 陈默盯着屏幕,嘴角微扬:"她说得没错,这是开始。" 苏雪侧头看他:"下一步是不是该谈出口了东南亚、南美,甚至非洲市场都能铺开。" "不急。"他摇头,"先稳住香港。这里是个窗口,也是个试金石。只要这里走得通,别的地方自然水到渠成。" "那你刚才还说'这是开始'" "我是说,"他目光落在进度表上,拿起红笔,一笔一划写下:"南风已起,港市通达。" 苏雪看着那行字,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过去几年,他们一直在暗处布局,如今终于有一缕风吹到了岸上。 "林晚晴真打算一直做下去"她问。 "她喜欢舞台。"陈默收起笔,"只不过现在,她的舞台不止是电影院了。" 两人沉默片刻。实验室里只剩下设备低鸣和键盘敲击声。 忽然,对讲机又响了。 这次是林晚晴的声音,比之前急促:"喂,你们还在听吗刚有个穿灰西装的男人在展台附近拍照,保安让他离开,他扔下一句话——'你们撑不了三天'。" 陈默眼神一沉。 苏雪立刻调取现场周边摄像头,放大画面。一个瘦高身影正快步走入街角巷口,风衣下摆被风吹起,露出半截黑色公文包。 "认出来了"她低声问。 陈默盯着那人的背影,缓缓开口:"王振国的人,从来不喜欢亲自动手。" 他拿起对讲机,声音依旧平稳:"林小姐,收摊吧,今天够了。剩下的事,我们来处理。" "就这么算了" "不是算了。"他笑了笑,"是换个打法。" 信号断开。苏雪看向他:"你要反追" "不急。"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阴沉的天色,"他既然派人去了香港,说明他自己也快动身了。咱们这边守着,那边开着,两条线一起走。" "万一他是调虎离山呢" "那就让他以为得逞了。"陈默转身,拿起蓝皮本子翻开一页,"真正的部署,从来不在敌人看得见的地方。" 他指着其中一行数据:"你看这儿,信号加密层已经完成第二阶段调试。等王振国落地,他会发现——他想偷的东西,早就换了锁。" 苏雪看着那串复杂的代码序列,忽然明白过来:"所以你一早就要打开香港市场" "嗯。"他点头,"让他以为我们在往外冲,实际上,我们在往深处扎。" 门外传来脚步声,沈如月抱着一叠文件走进来:"默哥,新一批电路板测试完成了,良率百分之九十二。" 陈默接过文件扫了一眼:"不错。这批货,准备发往深圳那边的合作厂。" "真的要量产了"她眼睛一亮。 "第一批五千台。"他合上文件,"从香港开始,一步步来。" 沈如月高兴地转身要走,又被他叫住:"等等。" "怎么了" "下次进出实验室,记得检查随身物品。"他语气平淡,"最近风大,别让人顺手牵羊。" 她愣了愣,重重点头:"知道了。" 门关上后,苏雪轻声问:"你觉得...实验室里还有问题" 陈默没回答,只是走到主控台前,按下一段录音回放。几秒钟后,细微的电流声中,夹杂着一句模糊的低语: "......三号通道...资料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