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的篮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默的手指在抽屉边缘停了一瞬,没有拉开。他盯着那个拎着工具箱的男人,目光从箱子内部的金属盒滑到对方胸前的工作牌上。那人还在笑,说王主任派他来处理信号干扰问题。 陈默没接话,只是轻轻把桌上的图纸往里推了推,挡住了一角露出的波形记录。 “你们后勤现在也管高频接地”他终于开口,声音像平时一样平稳,“我记得上个月老刘来修电闸,连示波器是什么都不知道。” 那人笑容僵了半秒:“这次是专项改造,统一安排。” “哦。”陈默点点头,起身走到墙边配电柜前,“那你动手吧,我这边正忙着,就不陪着了。” 他背对着对方打开柜门,实则借着金属门板的反光,看清了那人的动作——并没有拿出任何电工工具,反而从金属盒里抽出一个巴掌大的装置,贴在实验台底座靠近角落的位置。 三分钟后,人走了。 陈默关上门,立刻从书包夹层取出一台改装过的收音机,调到特定频段。指针微微晃动,捕捉到了一丝异常信号。他记下频率,顺手撕了张草稿纸画了个简图,标出刚才那个设备的大致外形和安装位置。 这不是普通的信号放大器。 他知道是谁在背后伸手。 第二天下午,阳光斜照进实验室,窗台上那盆绿萝叶子泛着光。陈默正在调试一台短波接收模块,门被推开。 一个穿灰色风衣的男人走进来,脚步很稳。 陈默抬头看了眼,继续低头拧螺丝。 “陈默”男人站在工作台前,语气平和,“我是市外办的王振国,负责留学生项目对接。听说你在做通信方面的研究” “算是爱好。”陈默放下螺丝刀,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学校允许学生自主实验。” 王振国笑了笑,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照片,轻轻放在桌上。 照片上是苏雪,穿着浅色衬衫,坐在一间咖啡馆里,对面是个戴墨镜的女人,两人举杯相碰,神情亲近。背景有外文招牌,看起来像是境外场所。 “你觉得这张照片如果出现在校报头版,会怎么样”王振国语气依旧温和,“苏记者的父亲在公安系统,一向清廉自律。要是被人说女儿跟境外势力勾结……你说,她还能继续当记者吗” 陈默没碰照片,只用指尖把它往旁边推了两厘米。 “你找错人了。”他说,“我对别人的私生活不感兴趣。” “可这是你的软肋。”王振国靠在桌边,“我知道你跟她走得很近。昨晚你还让她妹妹带了个信封出去——是不是想让她查什么事” 陈默笑了下:“你想吓我” “我只是提醒你合作的好处。”王振国声音低了些,“你手里那些技术,对我们很有价值。只要你愿意分享一部分资料,这照片就不会流传出去。否则……我不敢保证它会不会出现在某些不该出现的地方。” 陈默站起身,拉开最下面的抽屉,取出一个牛皮纸袋。 他倒出里面的东西——几张底片,夹在透明胶片框里。 “你伪造得挺认真。”他说,“但有个小问题。” 他拿起放大镜,指着其中一张底片:“这是苏雪去年冬天去港城采访时拍的。她在‘星光咖啡’见了一个人,谈的是录音机改良方案的投资意向。时间、地点、人物都对得上。而你这张合成照,用的明明是另一张背景图,连窗外的树影方向都不一致。” 王振国眼神微变。 “还有。”陈默翻到底片背面,“她耳垂上有颗小痣,左边的。你找的替身演员没有。ps的时候忘了补。” 王振国没说话,手指微微收紧。 “你们以为我会慌”陈默把底片收好,重新装进袋子,“你们盯我多久了看我修dvd机,看我和沈如月上课,看我跟苏雪说话。可你们从来没搞明白一件事——” 他直视对方:“我不是靠一个人在做事。她也不是我的弱点。” 王振国冷笑一声:“你以为这些就能证明什么一张底片谁都能说是你后来做的。” “我不需要证明。”陈默坐回椅子,“我只是告诉你,别打她的主意。你们的动作我已经知道了,下一步会怎么走,我也大概能猜到。你现在离开,还能体面收场。再往前一步,我不保证接下来的事,还能控制得住。” 空气静了几秒。 王振国忽然笑了:“好,很好。看来我们低估你了。” 他转身走向门口,手扶上门框时顿了顿:“不过你也别太自信。这个城市里,不是所有事都由你说了算。有些人,你还没见过。” 门关上了。 陈默没动,等了足足五分钟,才从抽屉里拿出录音笔,按下回放键。 对话完整录了下来。 他又打开笔记本,在一页空白纸上写下几行字: 王振国,亲自现身 威胁失败,但未撤退 使用ps照片,技术粗糙 目标明确:逼我就范,或制造舆论压制 下一步可能动作:策反身边人、制造事故、安插新内线 写完后,他撕下这页纸,塞进一个贴着“v级”标签的铁盒里,锁进柜子最底层。 窗外天色渐暗,楼道传来零星的脚步声。他起身把窗帘拉紧,顺手检查了昨天发现的那个微型装置——还在原位,信号强度没变。 他拆开收音机外壳,把一根细导线接到改装电路中,再重新组装好。打开开关,调频旋钮缓缓转动,直到某个固定频率停下。 收音机发出轻微的嗡鸣,随后是一串断续的嘀嗒声。 他在本子上记下一组数字:137.8mhz,脉冲间隔0.6秒,持续发射。 这不是正常设备该有的信号模式。 他合上本子,喝了口凉透的茶水,重新戴上眼镜。 笔尖落在新图纸上,写下标题:《抗定向窃听信号屏蔽方案(初稿)》。 刚画完第一根线路,楼下传来一阵喧哗。 他走到窗边,看见几个学生围着一辆黑色轿车指指点点。车停在实验楼前,车牌遮着布,司机戴着帽子,看不清脸。 不到两分钟,车就开走了。 陈默没急着下去查监控——他知道不会有影像留存。这种人做事,总会避开摄像头死角。 他回到桌前,翻开通讯录副本,找到一个标注为“港城-何”的号码,犹豫片刻,还是划掉了。 现在还不能惊动她。 他转而拨通校保卫科值班电话:“喂,刚才有辆黑车停在三号楼门口,没登记吧麻烦查一下进出记录,我这边实验设备最近有点敏感。” 挂了电话,他靠在椅背上,闭眼几秒。 脑海里忽然闪过一幅画面——一间会议室,墙上挂着某国情报机构的徽章,桌上摆着一份文件,标题是《代号:收割者——目标人物陈默技术评估报告》。 画面一闪而过,像旧电影片段。 他睁开眼,迅速在纸上记下关键词:收割者、量子加密原型、1985年测试节点。 这不是他学过的东西。 但他知道,这是真的。 他把纸条折好,放进另一个信封,写上“待验证”。 然后打开抽屉,取出一枚u盘大小的金属片,插进实验台下的接口。屏幕亮起,显示一串进度条:反向追踪程序启动,预计耗时4小时。 他看了眼钟,晚上七点十八分。 外面彻底黑了。 他起身关灯,只留下台灯一束光打在图纸上。 笔尖继续移动,画出一组新的滤波电路结构。 走廊尽头传来电梯运行的声音,接着是脚步,朝这边走来。 他没抬头。 门被推开。 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人探头进来:“陈默你还在这儿” 是隔壁实验室的李工。 “嗯,收个尾。”陈默答。 “这么晚了,小心点。刚才保卫科说,最近校外有些可疑人员活动。”李工压低声音,“听说是冲着科研项目来的。” 陈默点头:“谢谢提醒。” 李工走了。 陈默坐着没动,五分钟后,他起身走到门边,从门缝往外看。 走廊空无一人。 他回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小型信号干扰器,放在门把手内侧,打开开关。 绿灯亮起。 他坐回位置,继续画图。 笔尖沙沙作响。 突然,收音机传出一声清晰的杂音。 他猛地抬头。 屏幕上,反向追踪程序的状态变了:连接建立,数据源定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