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混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燕皇自从得知了隆国有了炸弹和轰天炮之后,就派出了无数暗探调查此事,但安天一将所有的火药的生产和炸弹轰天炮等的制造都放在了十万大山里面。 而十万大山,外人是不让进的,甚至隆军和各部官员的生人都是不让进的,现在十万大山里都是之前的那群人,都是最早跟着安天一的那群人,也是安天一最信得过的一群人。 但是暗探也是机智,潜伏在十万大山外,尾随十万大山出来采买物资的马车,看都采买哪些东西,之后将这些采买的物品记录,再将消息送回燕国。 有了这些信息,燕皇就安排唐力在深山中开始研究。 唐力不断尝试,终于研究出了炸药的配比,随后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红衣大炮的研制。 几个月前唐力就已经制造出了一批,三十门红衣大炮,并且测试后比较成功,但是燕皇选择隐藏起来,这样的攻城神器,燕皇想着不得已的时候再用。 但就是青龙甲组六人的刺杀行动,让燕皇感觉到了危机,隆军竟然威胁到了他的生命安全,这才调唐力带着二十门红衣大炮去离火城。 第二天,燕无双再次带大军来到离火城下,二十门红衣大炮也都带上了,并且放在了最前面。 孔秀和庄毕凡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就来到城头。 “卧槽,他们怎么有轰天炮!”孔秀惊呼道,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庄毕凡也懵逼了,“我想到燕国隐藏了很多东西,没想到竟然如此恐怖。” “庄军师,怎么办这东西可是老猛了!”孔秀焦急的问道,他太熟悉这东西的威力了。 “快,将圆木和石头往城门前扔,将城门堵上!”庄毕凡大喊道。 隆军将士看到红衣大炮也是有些害怕了,这东西以前都是打别人的,现在居然敌人也有了。 很快,隆军将士将无数的圆木和石头向着城门前扔去。 燕无双嘴角压不住的笑,“唐将军,让隆军尝尝红衣大炮的威力。” “末将领命。”唐力兴奋的应道,这一刻他期待已久了。 唐力来到红衣大炮前,右手高高举起令旗,“调整方向,离火城城头!” 二十门红衣大炮前的将士熟练的操作了起来。 “填装火药,填装铁丸。”唐力再次大喊。 唐力看到已经准备就绪,令旗落下,“开炮!” “轰!轰!轰!”二十个铁丸向着离火城的城头飞去。 离火城是建在两山之间,城墙也是就地取材,用的石头,但即便如此,也扛不住铁丸的撞击。 几枚铁丸撞击在城墙之上,城墙的石头被砸的碎石迸溅。 一位隆军将士正举起一块石头,准备向城门外扔去,一个铁丸迎面就砸了过来,顿时砸的血肉模糊,残缺的死尸倒在地上。 一时间城头乱作一团,死伤了几十人。 “继续往城门外扔圆木、扔石头!快!下一次炮击要等一会的。”庄毕凡两眼通红的大喊道,他也拿起石头往城门外扔去。 燕无双看到眼前的一幕放声大笑,他已经压抑的太久了,“不要停!砸死这群杂碎!” 唐力此时满脸得意,他可是扭转战局的大功臣啊。 再次高高举起令旗,“准备!” 二十门红衣大炮前的将士熟练的操作了起来。 唐力看到已经准备就绪,令旗落下,“开炮!” “轰!轰!轰!”又是二十枚铁丸向着离火城飞去。 “躲避!”听到爆炸声孔秀大喊道。 隆军将士纷纷躲避了起来。 但那铁丸威力太大了,一位躲在垛口处的隆军将士,本以为安全。 但是一枚铁丸撞击在垛口,将残缺的石头垛口直接撞碎了,落在那位隆军士卒的肩膀,将那士卒砸的一声惨叫,倒在血泊当中。 “趁着间隙,快,往城门外扔圆木和石头!”庄毕凡像发疯了一样大喊,随后拿起石头就往城门外扔去。 庄毕凡知道,如果燕军将城门轰开,离火城就不可能守住了。 随后庄毕凡跑下城头,撕心裂肺的大喊,“用石头和圆木将堵住门洞,快!” “别想着出去了,将城门彻底封死!” 城门前的将士看到庄毕凡如此神情,也是不由分说的就开始堵城门。 燕军阵前,燕无双冷冷的看着离火城头,此时他已经胜券在握。 “唐将军,将城门轰开吧!大军杀进去,孤要屠城!” “末将领命!”唐力兴奋的说道,太过瘾了,这可比之前在深山里测试更加有成就感。 “调整方向,目标离火城城门!” 二十门红衣大炮前的将士熟练的操作了起来。 “填装火药,填装铁丸。”唐力再次大喊。 唐力看到已经准备就绪,令旗落下,“开炮!” 这次二十枚向着城门飞去,但是精准度不高,只有三枚铁丸撞在城门之上,城门处发出巨响。 肉眼可见的城门晃了晃,如果里面没有石头和圆木堵着,这一次撞击就能破开城门。 “用石头和圆木将堵住城门内侧。”庄毕凡看着城门不住的摇晃,大声嘶吼。 好在红衣大炮发炮有间隙,不然城门马上就会被破开。 城头上,孔秀也是带着一众将士冒着生命危险,不断的往城门前扔着石头和圆木。 “轰!轰!轰!”片刻后又是一轮铁丸飞了过来,撞在城门上和城门旁边的城墙之上。 城门承受不住这样的撞击,向后倒去,好在后面已经堆积了很多石头和圆木,支撑住了城门,没有倒下去。 燕无双冷笑连连,“隆军还是很顽强的,但是在绝对实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 “唐将军,再轰击城门三轮!” “末将领命。”唐力兴奋的说道。 “传旨,三轮攻击之后,全军出击,今日一定要拿下离火城!” “末将领命。”燕河沉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