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2618281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 寒来暑往,岁月如梭,转眼间沈府庭院里的海棠花已开了又谢了二十余回。 那个曾经权倾朝野、又历经沧桑的名字——沈墨言,如今已化作街头巷尾的说书人口中一段传奇。而与他命运纠缠一生的女子林素问,也成了这传奇中最动人的篇章。 京城最大的茶馆“一品香”里,已是座无虚席。今日说书的老先生要讲的,正是那脍炙人口的《墨言素问传》。 “诸位客官,今日咱们不说那三国英雄,不讲那隋唐好汉,单表一对痴情儿女,他们一个是当朝首辅,权倾朝野;一个是医女出身,悬壶济世。二人相知相惜,历经三朝更迭,看尽人间荣辱,最终参透生死,留下无数警世箴言...” 老先生醒木一拍,满堂寂静。角落里,一个青衣书生独坐一桌,听得格外专注。他名唤陈远,是今科新中的举子,慕名来听这京城最负盛名的传奇。 “话说那沈墨言,年少时便胸怀大志,十六岁中举,二十岁入仕,不出五年便官至三品。先帝曾赞他‘才堪大用’,赐他尚方宝剑,准他先斩后奏。那时的沈大人,何等意气风发!” 老先生声音抑扬顿挫,将沈墨言的早年仕途说得绘声绘色。堂下听众无不屏息凝神,仿佛亲眼目睹那个年少得志的沈墨言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 “然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沈大人位极人臣之日,也是他危机暗伏之时。朝中宵小嫉妒他的才华,诬陷他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先帝听信谗言,一纸诏书,将沈大人打入天牢...” 陈远听得入神,手中的茶凉了也浑然不觉。他想起自己寒窗苦读十余载,如今好不容易中举,将来是否也会面临这般仕途险恶 “诸位可知,沈大人在狱中三月,受尽酷刑,却始终不屈不挠。他于牢狱壁上以血书诗:‘铁窗寒月照孤忠,一片丹心向日月’。此等气节,令狱卒都为之动容啊!” 堂下一片唏嘘之声。陈远也不禁暗自赞叹:这般风骨,确非寻常人可比。 “好在天理昭彰,沈大人冤情得雪,官复原职。经此一劫,他性情大变,不再汲汲于功名,转而体恤民情,改革弊政。这便是沈大人人生的第一重境界:从追逐功名到心怀天下。” 老先生话锋一转,开始讲述沈墨言与林素问的相遇。 “那一日,沈大人微服私访,在江南一小镇偶遇一场瘟疫。眼见百姓疾苦,当地官员却束手无策。正当此时,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她便是后来名满天下的神医林素问。” “这林姑娘不过双十年华,却医术高超,更难得的是仁心仁术。她不顾自身安危,日夜不休地救治病患。沈大人见她十指因煎药而溃烂,衣衫因奔波而褴褛,却依然笑对病患,不由心生敬意...” 老先生将二人如何并肩抗疫、如何相知相惜娓娓道来。说到动人处,堂下不少女客已悄然拭泪。 “沈大人回京前夕,向林姑娘表明心迹。诸位猜那林姑娘如何回应”老先生故意一顿,待众人好奇心被吊足,才继续道:“她说:‘君心我知,我心君晓。然天下病患甚多,素问不敢为一己之私,弃众生而去。’竟是婉言相拒!” 台下一片惋惜之声。陈远也不禁为这对有情人未能早日相守而感慨。 “此后数年,沈大人在朝中推行新政,林姑娘在民间行医济世。二人虽天各一方,却书信不绝。沈大人每遇难题,林姑娘必以医理喻政道,点拨于他。譬如她曾说:‘治国如医病,急症当用猛药,沉疴需以缓图’。沈大人依此理推行改革,循序渐进,终见成效。” 陈远听得此言,茅塞顿开。他原以为治国只需雷厉风行,如今方知还需懂得循序渐进之理。 十年光阴,弹指而过。老先生继续讲述:“直到那一年,朝中大变,奸佞当道,沈大人连上十二道奏折,直斥其非,惹怒龙颜,再次被贬至边疆苦寒之地。” “此时的林姑娘,已是一代神医,名满天下。闻此消息,她毅然放弃如日中天的医馆,追随沈大人而去。有人问她为何如此抉择,她答:‘昔日不为私情弃众生,今日众生已得良医,而知己唯他一人。’” 堂下掌声雷动。陈远也深受震撼,这等情义,远超才子佳人的俗套故事。 “沈大人在边疆三载,林姑娘不离不弃。她不仅照料他的起居,更在当地开设医馆,救治边民。边地苦寒,物资匮乏,她却甘之如饴。沈大人见她双手冻疮累累,心痛不已,林姑娘却笑言:‘皮肉之痛,何足挂齿心之所安,便是归处。’” 老先生声音哽咽,堂下更是泣声一片。 “后来朝中奸佞伏诛,新帝登基,下诏召沈大人回京重任首辅。此时的沈大人,历经沉浮,已看淡荣辱。他上表婉拒,只求一闲职,与林姑娘在边地终老。” “然天命难违,边境突发战事,沈大人临危受命,率军抗敌。那一战,他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却也身负重伤,命悬一线...” 老先生将沈墨言重伤、林素问日夜不休救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说到林素问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终将沈墨言从鬼门关拉回时,堂下欢呼雀跃,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一场生死考验。 “经此一劫,二人终成眷属。成婚那日,没有凤冠霞帔,没有高堂满座,只有边地百姓自发前来祝贺。沈大人题写喜联:‘历经生死心方定,看尽荣辱情始真’。这十四字,道尽了多少人生真谛!” 陈远默默记下这对联,只觉比那些风花雪月的诗句更有分量。 “婚后二人定居江南,沈大人虽居闲职,仍心系百姓;林姑娘开设‘济世堂’,免费为贫苦百姓诊治。他们将自己的宅院改为书院,亲自授课,教化乡里。曾有学子问沈大人何为君子之道,他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此乃古人之道。吾以为,不论穷达,皆当以济世为怀。’” 陈远闻言,如醍醐灌顶。他寒窗苦读,原为光宗耀祖,如今方知读书人当有更高远的志向。 “晚年沈大人患病,林姑娘亲自照料。病中沈大人着书立说,将一生感悟写成《浮生悟》一书。书中写道:‘权势如流水,名利似浮云。唯有真心与善行,可抵岁月漫长。’” “临终前,沈大人握林姑娘手言:‘此生得遇知己,无憾矣。’林姑娘笑而答:‘君先行,我随后。’其情其景,令在场之人无不泪下。” 堂下寂静无声,唯闻唏嘘之音。 “沈大人去世后,林姑娘将他安葬在二人初遇之地,墓碑上刻着沈大人自题之诗:‘来时赤子去时真,不负苍天不负心。红尘一梦终须醒,留取丹心照古今’。” “七日后,林姑娘无疾而终,如愿随沈大人而去。百姓感念二人恩德,将他们合葬一处。自此,每年清明,墓前总有无名鲜花,经年不绝。” 老先生醒木再拍,故事已了,堂下却久久无人离去,仍沉浸在故事的余韵中。 陈远步出茶馆,心潮澎湃。他原本赴京应试,一心求取功名,听完这个故事,却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漫步至城郊,忽见一老农在田间歇息,陈远上前搭话,偶然提及沈墨言与林素问的故事。老农笑道:“客官说的是沈公与林神医啊!我祖父当年曾在边疆受他们恩惠。说起来,我们这一带的灌溉水渠,还是按沈公当年绘制的图纸修建的呢!” 陈远惊讶不已,这才知那传奇中的人物,竟与寻常百姓的生活有如此深的联系。 继续前行,至一医馆前,见门上匾额题着“素问医馆”四字。陈远入内,与坐堂大夫攀谈。那大夫年约六旬,须发皆白,言谈间颇有见识。 “老夫年轻时曾有幸得林神医指点三日,受益终身啊。”老大夫捋须笑道,“林神医常说,‘医者,意也。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她不仅教我们医术,更教我们医道。” 陈远好奇问道:“何为医道” “林神医曾说,医道即是人道。治病不难,难在治心;救人易,难在渡人。她与沈公相知相守一生,便是最好的医道——相互疗愈,彼此成全。” 老大夫见陈远似有所悟,继续道:“年轻人,我看你像是个读书人。你可知沈公晚年常说什么他说,人生在世,不过是一场修行。位高权重时修的是定力,落魄困顿时修的是耐力,平淡日常修的是心力。而最重要的,是无论在何种境遇,都要守住本心。” 陈远躬身谢道:“晚辈受教了。” 辞别老大夫,陈远心绪难平。他想起自己苦读多年,为的是金榜题名,光耀门楣。如今听了沈林二人的故事,方知人生价值不在官位高低,而在是否真正利益众生。 是夜,陈远在客栈灯下,将日间所闻所思一一记下。他忽然明白,为何沈墨言与林素问的故事能流传至今,不仅因为他们的爱情感人至深,更因为他们的一生,是对世人最好的警示与启迪。 “权势会消散,钱财会散尽,唯有精神与德行,能穿越时空,永驻人心。”陈远在日记中写道,“我若他日有幸为官,必以沈公为楷模;若不幸落第,也当效仿林神医,以所学济世。” 窗外,月华如水。陈远想起老先生讲述的沈墨言临终诗句:“红尘一梦终须醒,留取丹心照古今”。他忽然理解了那种超脱与坦然——人生虽如梦,但只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便不负此生。 此后数月,陈远在准备科举之余,常去沈林二人曾居住的旧宅——如今的“墨言书院”拜访。他在那里读到了沈墨言着的《浮生悟》手抄本,书中字字珠玑,皆是人生智慧。 “少年时,以为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中年时,方知人力有穷尽之时;老年后,才懂顺其自然方为大道。” “与人交往,重在一个‘真’字;处理世事,贵在一个‘中’字;修养自身,求在一个‘静’字。” “看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遇事不顺心,是自己智慧不足。” 陈远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只觉得这些道理比圣贤书更贴近人生。他终于明白,为何这故事能流传不衰——因为它不仅是爱情传奇,更是一部人生教科书。 科举放榜那日,陈远高中进士。在众人祝贺声中,他却异常平静。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虽侥幸得中,然想起沈公故事,知此非终点,而是起点。往后为官之路,当时时以沈公为镜,不忘为民初心。” 次日,陈远受邀参加琼林宴。席间,众进士高谈阔论,多有炫耀才学、攀附权贵者。唯陈远静坐一隅,不卑不亢。有同榜问他为何如此低调,他微笑道:“方才路过一品香茶馆,听闻沈墨言故事,有感而发——功名如浮云,转瞬即逝;唯有德行业绩,能长留人间。” 众人闻言,有的嗤之以鼻,有的若有所思。 不久后,陈远被任命为江南某地知县。赴任前,他特地绕道至沈墨言与林素问墓前拜祭。墓碑朴素无华,却洁净如新,显然常有人打扫。墓周围松柏苍翠,花香淡淡。 陈远焚香敬拜,默默立誓:必以沈公林神医为榜样,做一名清正爱民的好官。 在江南任职期间,陈远始终牢记自己的誓言。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兴办教育,惩治豪强。遇到难题时,他常回想沈墨言的故事,从中汲取智慧。 有一次,当地豪强联合抵制新政,陈远不慌不忙,效仿沈墨言当年改革之法,循序渐进,分化瓦解,最终顺利推行政令。面对下属的敬佩,他谦逊道:“这不是我的智慧,是前人的经验。” 又有一年,瘟疫流行,陈远亲赴疫区,组织救治。他按照林素问医书中记载的方法,设立隔离区,分发药剂,最终控制住疫情。百姓感念他的恩德,送来了“爱民如子”的匾额。陈远却道:“我不过是效仿前人罢了。真正该感谢的,是那些为后世留下宝贵经验的人。” 时光荏苒,陈远官至巡抚,始终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每年回京述职,他都会去一品香茶馆听一段《墨言素问传》。虽然已听了无数遍,但每次都有新的感悟。 晚年致仕后,陈远也学着沈墨言,开办书院,教书育人。他常对学子们讲起沈墨言与林素问的故事,并将自己的一生感悟融入其中。 “先生,这故事是真的吗”有学生好奇地问。 陈远抚须微笑:“真与不真,有何重要重要的是,这故事中的道理是真的。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为官,如何面对顺境与逆境,如何看待生与死。” 又一年的春天,陈远在书院海棠树下为学子讲述《墨言素问传》。说到动情处,满园寂静,唯有花瓣悄然飘落。 “所以,诸位要记住:人这一生,不在于你当了多大的官,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你为这世间留下了什么。沈公与林神医留下的是精神,是智慧,是警醒后世的故事。我们普通人,虽不能如他们那般光芒万丈,但也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发一分光,散一分热。” 学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领悟的光芒。 陈远望着这群年轻的学子,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忽然明白,传奇之所以能够流转人间,不仅因为故事本身的魅力,更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从中汲取智慧,并将其精神践行于自己的生活之中。 暮色渐起,课程结束。学子们散去后,陈远独坐园中,看着西沉的落日,脸上露出平静的微笑。 他想,明天,又会有新的听众坐在一品香茶馆里,听着那百听不厌的传奇;又会有新的学子,在某个书院里,领悟着那亘古不变的人生真谛。 而这,正是传奇流转人间的方式——不在书页中,不在口耳间,在每一个被它改变的生命里。 清风拂过,满树海棠簌簌作响,仿佛在回应他的思索。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黄粱笙歌梦

黄粱笙歌梦

暖暖小时光
初见时是开满繁花的春,她唤他谦谦公子,他笑回道,他是她未来的夫君。十五岁时她换他师父,他换她小徒弟。十六岁时她换他夫君,他换她夫人。十八岁时她换他殿下,他换她将军。后来啊,她换他陛下,他换她皇后。最后呢,他换她“歌儿”,她却再也没有回答过他。一个心思单纯的将门之女——楚笙歌一个表里不一的皇室之子——穆北冥两人的相遇究竟是美丽的邂逅,还是另一场阴谋,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楚笙歌的梦便是同穆北冥在一
都市 连载 33万字
娇软雌性万人迷,兽世老公宠宠宠

娇软雌性万人迷,兽世老公宠宠宠

木洛语
(兽人+万人迷+娇弱美人+团宠+男全洁+1vN)汐语意外穿越,来到兽人大陆。这里雄多雌少,何况是她这样娇娇软软的极品美人。她只是个傻白甜,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奈何一个又一个雄性为她沦陷,可她真的无福消受呀。纯真善良的她,不知不觉中吸引了一个又一个身份不凡,俊美又专一的兽人。狼族少族长,万兽城城主,深海皇子,谪仙大祭司…雪狼,黑曼巴,鲛人,还有一个…神?她如何能担得起他们的深情,又如何回报他们呢?
都市 完结 74万字
唐引

唐引

児尾
阴阳蛊女陆川绫,一支骨笛江湖行。前有师傅宠上天,敢与太阳肩并肩。后有唐某如形影,不过这都不要紧。要说这江湖上名声最大最臭的非陆川绫莫属,人人避之不及可又都想为民除害,虽说名声不好,但能做到无人不晓,这一点她还是很自豪的,什么!?某唐的臭名昭彰竟然盖过了自己?什么!?他还是天下王城的少城主?好吧,野了这么久,其实被人保护的感觉还不错,做城王妃的感觉应该也不错。大婚之日,唐家覆灭,与此同时他的另一个身
都市 连载 43万字
一将功成

一将功成

西风白马
英姿飒爽的清清女侠巧遇了一个可怜兮兮的盲眼少年,一时间爱心泛滥不可收拾。又是长阶,我最不喜欢的长阶。少年慵懒地扬起臂弯,笑意清浅故作无奈,你扶我。至此..
都市 连载 22万字
慕忆,修真界的一朵奇葩

慕忆,修真界的一朵奇葩

不吱声就睡觉
慕忆穿书后发现自己只是女主的工具人,连夜跑路。加入了同是五大宗门的上清宗。想到原主的三世记忆。慕忆决定,与其狗狗祟祟,不如重拳出击。闹得整个修真界都对她的名字如雷贯耳,让那几个渣仔不敢动她。好消息:出名了,整个修真界无人不知无人晓她慕忆的大名。坏消息:人已经社会性死亡了。
都市 连载 12万字
1号傲妻:宫少,别硬来

1号傲妻:宫少,别硬来

苏小凝
仇恨滔天,一朝重生。她正忙着虐渣,撕逼,狂打脸。他却忙着骗她入怀,花样宠她!“宫泽宸!你上来就亲都不问别人愿不愿意的?”“下次会问你!”“那我说不愿意呢?”“反驳无效!”“宫!泽!宸!”“乖,叫老公!”
都市 连载 25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