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2618281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在破败的荷塘里,那早已枯黄的荷叶低垂着,承接天赐的甘霖。沈青荷坐在窗前,一袭素衣,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佛经,目光却落在窗外那一片残荷上。 她已经在这座山间小寺住了三个月。从繁华的京城,到这座无人问津的静心庵,仿佛走完了一生。 “青荷师姐,天凉了,加件衣裳吧。”一个小尼姑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件薄棉袈裟披在她肩上。 沈青荷回头微笑:“多谢妙音师妹。” 妙音顺着她的目光看向窗外,不解道:“这残荷有什么好看的住持说等来年春天都要清掉,种上新藕。” 沈青荷轻轻摇头:“残荷听雨,也是一种境界。你听,雨打枯叶的声音,是不是比打在青石上更显温柔” 妙音侧耳倾听片刻,恍然道:“还真是,这声音闷闷的,软软的,听着心里就安静了。” 沈青荷含笑点头,目光又回到了那片荷塘。 曾几何时,她是京城最耀眼的牡丹。沈家嫡女,才貌双全,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她犹记得十五岁那年的牡丹宴,她一曲《霓裳》惊四座,满园春花都失了颜色。那时的她,何尝不是一朵盛放的牡丹,招摇着,明媚着,以为整个世界都会为她让路。 然后就是那场改变了一切的婚事。 父亲为她择定了宁远侯府的二公子,一个她只在诗会上见过一面的翩翩少年。她本是不愿的,那少年眼中的轻浮让她不安。但父亲说,侯府势大,与沈家是强强联合;母亲说,女子终归要嫁人,这般门第已是难得。 出嫁那日,十里红妆,羡煞旁人。她坐在花轿里,悄悄掀开盖头一角,看见街边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那些羡慕的眼神,让她暂时忘却了心中的不安。 “或许,是我多虑了。”那时的她这样安慰自己。 然而婚后的日子,远比她想象的艰难。侯府规矩森严,婆婆严苛,丈夫风流。不过半年,二公子就纳了第一房妾室,是个青楼清倌人,弹得一手好琵琶。 她记得那夜,她独自坐在新房里,等来的却是丫鬟战战兢兢的传话:“二少爷说,今夜不过来了,请少夫人早些歇息。” 红烛燃尽,烛泪堆了满满一盘,如同她破碎的心。 次日请安,婆婆淡淡地说:“男子三妻四妾本是常事,你是正室,要有容人之量。” 她低头称是,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那些年,她努力做一个合格的侯府媳妇。晨昏定省,管理中馈,招待宾客,从不懈怠。然而不管她做得多么出色,换来的不过是婆婆更加挑剔的目光,和丈夫日渐冷淡的态度。 三年无出,婆婆终于忍不住,从娘家接来一个远房侄女做贵妾。那姑娘年方二八,娇憨可人,一进门就夺走了丈夫全部的注意。 不久,贵妾有孕,侯府上下喜气洋洋。只有她,这个明媒正娶的正室,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她开始失眠,食欲不振,常常一个人坐在花园的荷塘边,一坐就是半日。夏日荷花开得正好,她却只觉得那层层叠叠的花瓣像极了侯府繁复的规矩,将她紧紧束缚。 “少夫人,风大了,回屋吧。”丫鬟轻声劝道。 她摇摇头:“再待一会儿。” 那时的她,还存着一丝希望,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忍耐,足够贤惠,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然而命运从不按预期的轨迹前行。 中秋前夕,一封加急军报传入京城:北疆战事失利,主将沈巍殉国。 她的父亲,大梁的镇北将军,战死沙场。 消息传来时,她正在为婆婆准备中秋礼单,手一抖,墨迹污了整整一页。 “少夫人!”丫鬟惊呼。 她却顾不得这些,提着裙子就往外跑,一路跑到侯府大门前,却被守门婆子拦住。 “少夫人,您不能出去。” “我父亲死了!我要回家!”她几乎是吼出来的。 婆子们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放了行。她一路狂奔,穿过三条街,回到沈府。 昔日车水马龙的将军府,此刻门庭冷落。她推开大门,看见母亲已经哭晕在灵堂前,兄长强忍悲痛主持大局。 “哥哥...”她哽咽道。 兄长回头,眼中满是血丝:“青荷,你回来了。” 她跪在父亲灵前,看着那具空空如也的棺椁——父亲尸骨无存,只有一套染血的战袍入殓。 那一夜,她守在母亲床前,听兄长说起朝中局势。父亲战败,皇上震怒,虽追封了爵位,却明显是要冷落沈家了。 “树倒猢狲散,往日那些巴结我们的人,现在都避之不及。”兄长苦笑道。 她在娘家住了三日,第四日回到侯府时,明显感觉到气氛不同了。 往日的恭敬不见了,下人们看她的眼神带着怜悯,甚至有一丝轻慢。婆婆称病不见,丈夫更是连着几日宿在贵妾房中。 一个月后,贵妾生下侯府长孙,满月宴办得风风光光,她这个正室却称病未曾出席。 那晚,丈夫破天荒地来到她房中,带着一身酒气。 “青荷,我知道这些日子委屈你了。”他醉眼朦胧地说,“但沈家如今这般光景,你在侯府更要谨言慎行,别让人拿了把柄。” 她静静地看着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同床共枕多年的男人,陌生得可怕。 “夫君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从那天起,她变得更加沉默,除了必要的请安和家务,她几乎足不出户。侯府的下人们都说,二少夫人变了,从前那个明艳张扬的沈家大小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沉默寡言、循规蹈矩的深闺妇人。 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不是认命,只是在积蓄力量。 父亲去世一年后,母亲病重。她回府探望,母亲拉着她的手说:“青荷,沈家败了,你在侯府的日子必定艰难。若是...若是实在过不下去,就求和离吧。你哥哥说了,养你一辈子。” 她摇头:“女儿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怎好再回来连累兄长。” 母亲泪如雨下:“是爹娘对不起你,当初不该逼你嫁入侯府...” 她替母亲擦去眼泪,强颜欢笑道:“母亲说的什么话,女儿过得很好。” 很好,只是心死了而已。 母亲去世后,她在世上的牵挂又少了一分。兄长守孝期满,被外放到偏远的柳州做知州,离京前特意来侯府辞行。 “青荷,真的不随我去柳州吗”兄长问道,“天高皇帝远,总好过在这里受人白眼。” 她还是摇头:“我是宁远侯府的二少夫人,怎能随意离京。” 兄长叹息着离去,她在侯府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贵妾仗着得宠又有儿子,日渐嚣张,有时甚至敢公然顶撞她。下人看人下菜,克扣她的用度也是常事。婆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丈夫更是全然不管内宅之事。 深秋时节,她染了风寒,咳嗽月余不见好。请来的大夫说是郁结于心,需放宽心才能痊愈。 郁结于心她只觉得好笑。在这深宅大院里,谁能真正放宽心 一日,她强撑病体去佛堂为母亲诵经,听见两个婆子在门外闲话。 “二少夫人也是可怜,堂堂将军府嫡女,落到这步田地。” “谁说不是呢我听说沈将军是被自己人出卖才战败的,朝廷里有人看不得沈家势大...” “嘘!这种话也敢乱说,不要命了!” 她手中的佛珠突然断裂,珠子滚落一地。 父亲...是被自己人出卖的 这个念头像毒蛇一样缠绕着她的心。她开始暗中调查,借着侯府的名头,一点点搜集当年的消息。 过程比她想象的艰难,许多人三缄其口,许多线索断断续续。但她有的是耐心,在侯府这些年,她学会的最重要的本事就是忍耐。 三年时间,她终于拼凑出真相:父亲确实是被陷害的,而主谋之一,竟然有她公公宁远侯的影子。 那一刻,她站在荷塘边,看着满池残荷,忽然笑出声来,笑着笑着,泪流满面。 原来如此!怪不得侯府对她如此冷淡,不只是因为沈家失势,更是因为心中有鬼! 当夜,她病倒了,高烧三日不退。迷迷糊糊中,她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在自家花园里扑蝶,父亲站在廊下看着她,眼中满是宠溺。 “爹爹...”她喃喃道。 醒来时,丈夫坐在床边,眼中有一丝真实的担忧。 “你终于醒了。”他松了口气,“大夫说你是忧思过甚,需要静养。” 她静静地看着他,忽然问道:“夫君,你可知我父亲是怎么死的” 他神色微变,避开她的目光:“自然是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她笑了,不再追问。 有些真相,说出来反而无益。 病愈后,她仿佛变了一个人,不再沉默寡言,开始主动参与侯府事务,对婆婆更加恭敬,对丈夫更加体贴,甚至对那个嚣张的贵妾也和颜悦色。 侯府上下都说二少夫人想通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在等待时机。 一年后的宫宴上,她随侯府女眷入宫。宴席间,她借故离席,求见了当时的后宫之主——德贵妃。 德贵妃是她的表姨,也是朝中少数还敢与沈家来往的亲戚。 她在德贵妃宫中待了半个时辰,出来时,手中多了一封密信。 三个月后,朝中掀起大案,数名官员落马,宁远侯府虽未伤筋动骨,却也被皇上申斥治家不严,罚俸一年。 没人知道,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侯府深处那个不起眼的二少夫人。 复仇的快感并没有持续太久,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空虚。侯府对她越发冷淡,几乎视她为透明人。贵妾被送去庄子上“养病”,丈夫看她的眼神中带着恐惧。 她突然觉得这一切都很可笑。 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清晨,她向婆婆提出想去家庙静修,为侯府祈福。 婆婆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答应了。 于是她收拾行装,只带了两个贴身丫鬟,来到了侯府的家庙。那里条件简陋,但胜在清静。她每日诵经念佛,种种菜,养养花,日子反倒比在侯府时自在。 在家庙住了两年,京城传来消息,宁远侯府卷入皇子夺嫡风波,被削爵抄家。因她早已离家静修,皇上开恩,准许她和离归家。 她没有回兄长那里,而是来到了这座更偏远的静心庵,正式落发出家。 “师姐,雨停了。”妙音的声音将她从回忆中唤醒。 沈青荷抬眼望去,果然,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残荷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微弱的日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 “是啊,雨停了。”她轻声道。 那些前尘往事,也如同这场秋雨,来时淅淅沥沥,去时无影无踪。曾经的恨与怨,爱与痴,都随着时间慢慢淡去。 她起身走出禅房,来到荷塘边。经过雨水的洗涤,那些枯黄的荷叶显得格外干净,虽然破败,却有一种历经风霜的从容。 曾几何时,她是那样憎恨侯府荷塘里的荷花,觉得它们娇艳得虚伪,繁华得空洞。而如今,看着这片残荷,她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 原来,放下不是忘记,而是不再被那些记忆所困扰;平静不是麻木,而是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过往的一切。 “师姐不觉得这些残荷凄凉吗”妙音跟在她身后问道。 沈青荷弯腰拾起一片落在岸边的枯叶,轻轻摩挲着它的纹理:“花开有时,花落有时。盛放时的绚烂固然美好,凋零后的残缺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你看这荷叶,虽然枯黄破败,但脉络依然清晰,形态依然优雅,它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平静。” 妙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沈青荷微微一笑,将枯叶放回地上:“用晚斋的时候到了,我们回去吧。” 二人转身向斋堂走去,夕阳的余晖将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晚斋很简单,清粥小菜,沈青荷却吃得香甜。曾经的侯府宴席,山珍海味,她却食不知味;如今粗茶淡饭,反而能品出食材本身的滋味。 用罢晚斋,她照例去佛前诵经。烛光摇曳,映照着佛像慈悲的面容。她跪在蒲团上,不急不缓地敲着木鱼,诵经声低沉而平稳。 诵经完毕,她并没有立即起身,而是静静地望着佛像出神。 她想起刚到静心庵的时候,住持对她说的话:“佛门是清净地,但真正的清净不在寺庙,而在心里。你若放不下,即便身在佛门,心仍在红尘;你若放下了,即便身处闹市,心也是静的。” 当时的她,虽然点头称是,心中却仍有波澜。如今一年过去,她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从禅堂出来,月已中天。清冷的月光洒满庭院,一切都笼罩在柔和的银辉中。 她缓步走回自己的禅房,点亮油灯,准备继续白日未读完的经书。 忽然,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轻轻的叩门声。 “青荷师姐,睡了吗”是守门的小师妹慧明的声音。 沈青荷起身开门:“还没,有什么事吗” 慧明递上一封信:“山下有人送来的,说是您的故人。” 沈青荷接过信,信封上没有任何署名。她道谢后关上门,就着灯光拆开信封。 信是她从前的丈夫写来的。宁远侯府被抄家后,他被流放边疆,如今期限已满,返回京城。信中说他得知她在此出家,想来见她一面。 她平静地读完信,然后将信纸凑到灯焰上,看着它慢慢燃烧,化为灰烬。 不见,是最好的告别。 翌日清晨,她照常早起做早课,然后去菜园浇水。静心庵的菜园不大,但种类不少,青菜、萝卜、茄子,长势喜人。 “师姐,这些菜长得真好。”妙音也来帮忙。 “是啊,自己种的,吃起来格外香甜。”沈青荷微笑道。 浇水完毕,她拿起扫帚,开始清扫院中的落叶。扫到荷塘边时,她停下动作,看着晨光中的残荷。 经过一夜,荷叶上的水珠已经蒸发,只剩下干净利落的枯黄。一支早已干枯的莲蓬倔强地立在水中央,里面空无一物,种子早已落入淤泥,等待来年重生。 她忽然想起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从前只觉得凄凉,如今才懂得其中的禅意——接受生命的残缺,在寂静中聆听天籁。 “师姐,有香客来找您。”妙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沈青荷回头,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不远处。虽然布衣荆钗,依然难掩曾经的雍容华贵。是侯府的大少夫人,她从前的大嫂。 “大嫂。”她平静地唤道。 那妇人眼中含泪:“青荷,你...你还好吗” 沈青荷微笑颔首:“很好。大嫂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我费了好大劲才打听到你的下落。”大少夫人走上前,仔细端详着她,“你瘦了,但气色很好。” “山间清净,粗茶淡饭,反而养人。”沈青荷请她在石凳上坐下,“侯府...大家都还好吗” 大少夫人苦笑:“树倒猢狲散,能好到哪里去婆婆去年病逝了,几个姨娘各自投亲靠友,我们这一房搬到了城西的一处小院子。好在从前有些私蓄,日子还算过得去。” 沈青荷静静听着,心中并无波澜。 “你哥哥...他上个月回来了。”大少夫人看着她,“他很想你,但不敢来见你。” 沈青荷轻轻“嗯”了一声。 “青荷,你恨我们吗”大少夫人突然问道。 沈青荷摇头:“不恨了。” “真的” “真的。”她望向远处的山峦,“恨一个人,折磨的是自己。我用了大半生才明白这个道理。” 大少夫人长叹一声:“是啊...若是早些明白,或许...” “没有或许。”沈青荷打断她,“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的,怨不得别人。” 二人沉默片刻,大少夫人起身告辞:“我该走了,只是来看看你过得好不好。” “多谢大嫂挂念。” 送走故人,沈青荷回到荷塘边,继续清扫落叶。扫着扫着,她忽然发现枯叶下有一抹嫩绿——是一株新发的荷芽。 在这深秋时节,它提前感知到了来年的生机。 她小心地将周围的落叶扫开,为那株荷芽留出生长的空间。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柔和,她坐在廊下缝补衣物,一针一线,从容不迫。妙音坐在她身边,好奇地问:“师姐,早上来的那位夫人,是您从前的亲人吗” “算是吧。” “她看起来过得不开心。” 沈青荷手中的针线不停:“因为她还活在从前。” “活在从前” “嗯,放不下从前的富贵,看不透眼前的现实,所以不快乐。” 妙音歪着头想了想:“那师姐为什么能快乐” 沈青荷笑了:“因为我活在当下。你看这阳光多好,风多柔和,我们身体健康,衣食无忧,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妙音似懂非懂,但还是点了点头。 缝补完衣物,沈青荷起身去厨房帮忙准备晚斋。静心庵人不多,所有尼姑都要轮流做杂役。她熟练地生火、洗米、切菜,动作不疾不徐。 住持静安师太偶尔经过,看见她的样子,满意地点点头。 晚斋后,沈青荷照例去后山散步。这是她一天中最喜欢的时刻,夕阳西下,百鸟归巢,整座山都沉浸在一种安宁的氛围中。 她沿着熟悉的小路慢慢走着,不时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野花,或者听听林中的鸟鸣。走到半山腰的一块平地上,她驻足远眺。 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几处村落点缀其间,炊烟袅袅。更远处,依稀可见官道如带,车马如蚁。 那里有她来时的路。 她想起自己这一生,从将军嫡女到侯门媳妇,从深闺怨妇到佛门弟子,经历了荣华富贵,也尝尽了世态炎凉。曾经以为永远放不下的仇恨,永远忘不了的伤痛,都在时间的洗涤下慢慢淡去。 如今的她,不再是沈家大小姐,不再是宁远侯府的二少夫人,只是静心庵的一个普通比丘尼,青荷。 残荷听雨,心已平。 回到庵中,夜幕已经降临。她点亮禅房的油灯,开始每晚的功课——抄写佛经。 笔尖在宣纸上流畅地移动,一个个端正的小楷跃然纸上。她的心境如同这笔下的字,平稳而安宁。 抄完一卷《心经》,她放下笔,轻轻吹干墨迹。 窗外,又下起了雨,打在残荷上,发出细碎而温柔的声音。 她推开窗,让湿润的空气涌入禅房。雨中的荷塘朦胧而静谧,那些残破的荷叶在雨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她点头致意。 她忽然明白,生命中的每一次经历,无论是喜是悲,是荣是辱,都是修行的一部分。就像荷花,无论是盛放时的绚烂,还是凋零后的残破,都是它生命必经的阶段。 接受这一切,才能真正地放下,达到心灵的平静。 她关上窗,吹熄油灯,在黑暗中躺下。雨声渐大,却不再扰她清梦。 这一夜,她睡得格外香甜。 梦中,她不再是那个被困在深宅大院的少夫人,而是一朵自由自在的云,飘过千山万水,无拘无束。 清晨醒来,雨过天晴,朝阳初升。她推开窗,看见荷塘上笼罩着一层薄雾,那些残荷在晨曦中若隐若现,美得如同仙境。 妙音跑来告诉她,那株她昨天发现的荷芽又长高了一些。 她微笑着点头,开始新的一天。 早课、用斋、劳作、诵经...日复一日,平淡而充实。 她终于明白,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红尘,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是忘记过往,而是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残荷听雨,心已平。 这是她用大半生苦难换来的领悟,也是她想要警示世人的——放下执念,方能自在;心平气和,处处是桃源。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今世之只为寻你

今世之只为寻你

曲苏苏
今世,他只想守着她,护她今世周全。前世始终没来得及说的话,今世就让他慢慢说给她听!就算有着彼岸花的诅咒,那又如何?他不怕,他怕的只是她不能给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决心而已!
都市 连载 28万字
棺底重生,神医丑妃战天下

棺底重生,神医丑妃战天下

素律
楚昭从棺材里醒来,发现自己成了靖南王府的丑颜弃妃。渣男厌她,下人欺她,还有个妾室上蹿下跳恶心她。楚昭冷笑,银针在手,杀机乍现!渣男?去死!贱女?去死!恶奴?去死!谁稀罕在这后宅里勾心斗角抢男人,她要抢的是皇位与天下。然而当她恢复美貌招兵买马踏上征程时,却被渣男抱住了腿:本王不和离,打死也不和离!楚昭:你想多了,在我这里只有丧偶,没有和离!下一刻,满身煞气的战神将军长剑出鞘,直指渣男咽喉:愿为我主代
都市 连载 138万字
想在修真界做个全能手艺人

想在修真界做个全能手艺人

何不识君呐
二十一世纪的全能手艺人时君一朝穿书成了修仙文中早死的路人甲秦朝朝,当然根据穿书定律基本同名,这货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名字,好巧不巧就叫时君。自此时君就成了文中那个拥有双重马甲却被作者忘记填坑的倒霉蛋。时君:我叫秦朝朝,主业炼丹,副业:炼器、画符,样样精通,物美价廉,童叟无欺。男主女主靠边站,我只想一夜暴富。陆寒归:我不是男主,我一点光环都没有,穷的都揭不开锅了。只想一夜暴富,把富送给秦朝朝。
都市 连载 89万字
一梦成仙

一梦成仙

一梦成仙
《一梦成仙》是一梦成仙精心创作的都市小说,恋上你看书网实时更新一梦成仙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一梦成仙评论,并不代表恋上你看书网赞同或者支持一梦成仙读者的观点。
都市 连载 13万字
豪门强娶:娇妻撩又甜

豪门强娶:娇妻撩又甜

蜜糖伴砒霜
商时雨被系统安排进书里,做了个人人羡慕的消遥快活的女配。丈夫英俊多金还对她宠到不行。就是长了一张让她百看不爽的前夫脸。“你能别离我这么近吗?”“不能。外面狼太多,我怕你被狼叼走。”呸,明明他才是恶狼。“你能别再说甜言蜜语了吗?我耳朵疼。”“不行。我要不说,怕你被别的男人骗走。”呸,明明他才是那个一直骗她的男人。有人疼有人宠的商时雨天不怕地不怕,就怕95588来找她。各种狗血脑残无耻小任务搞到她想死
都市 连载 53万字
穿越之掌家婆婆

穿越之掌家婆婆

舞瑜
姜玲玲穿越到了不知名古代农家,便宜丈夫苏长青当兵打仗去了,面对着这个家四个子女,她脑壳痛。苏长青年少时捡回来的大儿子都已成婚刚生女,后与原配杜氏又育有两女,姜玲玲作为续弦生了儿子!丈夫被征用后原主的地位全家最高的,刻薄大儿媳,虐待原配两女,宠溺自己小儿子那都是家常,被誉为左邻右舍不讲道理的掌家婆婆!
都市 连载 6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