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尔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1、段生遇仙记 荥阳有个叫郑曙的人,是着作郎郑虔的弟弟。他学问广博,本事又多,还总爱琢磨些新奇事儿,骨子里带着几分侠义劲儿。某天家里请客,大伙儿聊起人间稀罕事,郑曙忽然话锋一转:“各位常读《晋书》吗见过里面记载的太尉郗鉴吗史书虽说他早过世了,可如今啊,他还好好活着呢!” 满座客人都惊得直起身,忙催他细说。郑曙便讲起了朋友的故事:“我认识个武威人叫段扬,在定襄当县令。他有个儿子,打小就喜欢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不沾酒肉。十六岁那年,这孩子跟父亲请求:‘我想寻访名山大川,找得道高人学本事。’段扬疼儿子,也敬重他的志向,给了他十万钱,让他去了。” 天宝五载,段生赶路经过魏郡,在一家客栈歇脚。店里住着个客人,自己驾着一头驴,买了几十斤药材,全是些养生辟谷用的稀罕玩意儿。这客人总说还差几味难寻的药,天天去集市上的商栈找胡商打听。段生瞧这客人,七十多岁的年纪,眉毛胡子都白得像雪,脸色却红得跟桃花似的,也不吃五谷杂粮——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段生又惊又喜,知道遇上得道高人了。趁客人空闲时,他特意买了珍贵的果子、精致的点心,还有上好的药酒,恭恭敬敬地送到客人面前。客人见了反倒一愣,问他:“年轻人,你这是做什么”段生躬身答道:“晚辈看先生气度不凡,定是有道之人。晚辈一心求道,想跟着先生学些真本事,还望先生成全。” 客人沉吟片刻,点点头:“我住在山里,那儿还有几位老友。你若真有诚心,便跟我来吧。”段生喜出望外,收拾好行李,跟着客人往山里走。越往里走,风景越奇:山路旁满是奇花异草,溪水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石头,连空气都比外面清新几分。走了约莫半天,终于到了一处山谷,谷里有几间石屋,一看就有些年头了。 客人领着段生进了谷,指着石屋说:“北边那几间,是几位先生住的地方。东边厢房有厨房灶台,房檐下有山泉往下流,不用去井里打水。北边那扇门里,西边两间合为一室,常年关着门;东边两间住了六位先生。屋前的走廊下,摆着好几架书,总共有两三干卷。谷里还存着上千石粮食,药材更是多得数不清,醇酒也总有好几石。” 说着,客人就带段生去拜见其他几位先生。先生们打量着段生,开门见山地道:“年轻人,住在山里可跟在人间不一样,辛苦得很。得能忍饥挨饿,靠吃药饵过日子。你要是能甘心受这份苦,才能在这儿住下。你真的能做到吗”段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晚辈为了求道,什么苦都能吃!” 先生们见他态度坚决,便留他住了下来。转眼过了五天,姓孟的先生对段生说:“今日正好,带你去拜见老先生。”说着,就引着段生走到西边那间常年关着的石屋前,轻轻推开了门。屋里是个石堂,北边开着一扇窗,往外望去,能看见远处连绵的山谷,云雾在山谷间飘着,像仙境一样。 石堂中间,有位老者坐在绳床上,面朝北边,闭目凝神,正在打坐。孟先生示意段生上前拜见,段生恭恭敬敬地行了礼。过了好一会儿,老者才缓缓睁开眼睛,对孟先生说:“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年轻人看着倒还不错,就交给你当弟子吧。”段生听了,连忙再次下拜,感谢老者收留。 拜别老者后,孟先生带着段生走出石屋,又把房门关上。段生望着石屋前的景色,只见西边有条山涧,涧边种着十棵松树,每棵都有好几丈高。松树下有块巨大的磐石,能坐下上百人,石头中间还刻着棋盘——想来是几位先生空闲时下棋的地方。 往后的日子里,段生跟着先生们学道:白天跟着读道家典籍,了解天地自然的道理;傍晚跟着采草药,分辨哪些能治病、哪些能养生;闲暇时,先生们还会教他吐纳之术,教他如何在山林里辨别方向、寻找食物。刚开始时,吃惯了五谷的段生,吃起药饵来总觉得难以下咽,夜里也会想家。可一想到自己求道的初心,他就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段生吃药饵渐渐习惯了,身体也越来越硬朗,爬山涉水不觉得累,连眼神都比以前清亮了。先生们见他好学又能吃苦,也愿意把更多真本事教给他:教他看星象辨吉凶,教他用草药治小病,还教他如何在乱世中保全自身。段生也越发恭敬,不管是扫地、砍柴,还是整理书籍、晾晒药材,都做得一丝不苟。 有天,段生跟着之前在客栈遇到的那位客人去山里采药,忍不住问:“先生,之前听郑曙先生说,《晋书》里记载的郗鉴太尉还活着,莫非……”客人微微一笑:“你说的那位老先生,便是郗鉴。当年他功成身退,潜心修道,不知不觉就活了这么多年。世人只知他是前朝太尉,却不知他早已得道成仙。” 段生这才恍然大悟,心中对老先生更添了几分敬佩。又过了几年,段生学到的本事越来越多,言行举止也越发沉稳,先生们都说他“得了道的真谛”。后来,段生曾下山探望过父亲段扬,段扬见儿子不仅身体康健,还多了几分仙风道骨,心里又欣慰又骄傲。段生没在山下多留,只嘱咐父亲保重身体,便又回了山里——对他来说,那处山谷才是真正的归宿。 郑曙讲到这儿,满座客人都听得入了迷,有人忍不住感叹:“原来真有得道长生之人!”郑曙笑着说:“不是人人都能遇上仙缘,但段生的诚心和坚持,倒是值得我们学。” 是啊,这世间哪有凭空掉下来的“仙缘”段生能得高人指点、学得真道,靠的不是运气,而是那份“一心求道、不畏辛苦”的执着。无论是求道、求学,还是做事,只要有这份坚定的初心和咬牙坚持的韧劲,终能抵达自己想去的地方——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抵就是这般道理。 2、契虚求仙记 姑臧李氏有个儿子叫契虚,他父亲在唐玄宗时做过御史。契虚打小就对佛教的事格外上心,总爱跟着庙里的僧人问东问西,看那些描绘佛国的壁画能看大半天。到了二十岁那年,他索性剃了头发、穿上僧衣,住进了长安的一座佛寺,成了真正的出家人。 日子本该就这么平静下去,可没几年,安禄山就攻破了潼关,唐玄宗带着人往蜀地逃去,长安城里乱作一团。契虚不想卷入战乱,收拾了简单的行囊,一路往太白山逃去。山里没什么吃的,他就采柏树叶充饥,渐渐竟断了五谷杂粮,只靠柏叶和山泉过活。 有天清晨,契虚正在山腰的岩石上打坐,忽然听见身后有脚步声。他睁开眼回头一看,只见个道士站在不远处:道士身形清瘦,眉毛胡子全白了,可眼神亮得像星星,身上的青色道袍虽旧,却干干净净。那道士走到契虚面前,上下打量他一番,开口说道:“师父你骨骼清奇,透着股孤高灵秀的劲儿,日后定能去仙都游历一番。” 契虚闻言一愣,连忙站起身合十行礼:“贫道就是个尘俗里的僧人,哪有福气去仙都那样的地方”道士笑了笑:“仙都离这儿不远,只要你肯用心去寻,就能找到。”契虚心里一动,连忙请道士指条明路。道士思索片刻,说:“你可以先去商山的客栈准备些吃食,到时候会遇到个‘捀子’——就是背着竹篓做买卖的人。你在商山好好招待他,给他些吃食。要是他问你要去哪里,你就说想去稚川。到时候,他自会带你去该去的地方。” 得了道士的指点,契虚又惊又喜,当天就收拾好东西下了太白山,往商山赶去。一路上,他看着战乱后的村庄一片荒芜,心里越发盼着能找到一处安宁之地。走了约莫半个月,终于到了商山,找了家还算干净的客栈住下,又买了些干粮、糕点和一壶米酒,天天在客栈门口等着捀子出现。 这一等就是三天。第四天午后,契虚正坐在客栈门口的石阶上晒太阳,忽然看见远处来了个人:那人背着个大大的竹篓,里面装着些草药和山货,脚步轻快地往客栈这边走。契虚一眼就认出,这准是道士说的捀子,连忙起身迎了上去,恭敬地说:“这位大哥,一路辛苦,要不要进来歇歇脚,吃点东西” 捀子停下脚步,有些诧异地看着契虚:“咱们素不相识,你怎么平白无故请我吃东西”契虚把捀子请进客栈,摆上准备好的吃食和米酒,才慢慢说道:“实不相瞒,我想请大哥帮个忙。我想去稚川,却不知路怎么走,听人说大哥熟悉这一带的山路,所以想请大哥指条路。” 捀子端起酒杯喝了口酒,又夹了块糕点放进嘴里,嚼了嚼才说:“稚川可不是普通人能去的地方,你去那儿做什么”契虚叹了口气:“如今世间战乱不休,我只想找个清静地方修行。之前有位道长说,稚川是个好去处,还说您能带我去。”捀子闻言,盯着契虚看了好一会儿,见他眼神诚恳,不像是说谎,便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明日一早你跟我走吧。路上不好走,你得有个准备。” 第二天天刚亮,契虚就跟着捀子上了路。山路比他想象的还要难走,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路,全靠捀子在前面用砍刀砍断荆棘开路。走了约莫半天,周围的景色渐渐变了:路边的草木越来越茂盛,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花香,连鸟鸣声都比别处清脆。又走了两个时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捀子忽然停住脚步,指着前面一处发光的地方说:“前面就是稚川了,你跟着我,别乱说话。” 契虚顺着捀子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不远处的山谷里透着柔和的光,像是有无数盏灯在里面亮着。他跟着捀子慢慢走进山谷,越往里走,那光越亮,最后竟像日月照耀一般,把整个山谷照得清清楚楚。契虚心里又惊又怕,后背不知不觉冒出了汗,连头发都竖了起来。 走了一会儿,捀子指着石壁下卧着的一个人说:“那人姓乙,名叫支润,原本也是人间的普通人,后来得道才到了这里。”契虚顺着看去,只见那人闭着眼睛,神态安详,身上似乎也透着淡淡的光。他正想再多看几眼,捀子却催着他继续往前走。 又走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他们来到一座石屋前。捀子推开门,对契虚说:“里面是真君,你进去拜见吧,记得态度要恭敬。”契虚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迈步走进石屋。屋里坐着位老者,身穿白色长袍,面容慈祥,见契虚进来,缓缓开口问道:“你既来此,可知‘三彭之仇’是什么” 契虚一下子愣住了,他从未听过“三彭之仇”,张了张嘴,却答不上来。老者也不责怪,只是耐心解释道:“‘彭’是三尸的姓,这三尸常年住在人的身体里,专门盯着人的过错。每逢庚申日,它们就会把人的过错记录下来,上报给天帝。所以想学仙的人,得先断绝这三尸,这样才能修成神仙;不然的话,就算你再用心修行,也没什么用处。” 契虚听着老者的话,恍然大悟,连忙跪下磕头:“多谢真君指点,贫道受教了。”老者点了点头:“你既有向道之心,又能吃苦,日后定有成就。你先回去吧,好好修行。” 从石屋出来后,捀子就带着契虚往回走。回去的路还是之前走过的那些,可契虚心里却跟来时完全不一样了,满脑子都是真君说的“断绝三尸”的道理。路上,他忍不住问捀子:“大哥,真君说的三尸,真的能断绝吗”捀子笑道:“只要你能坚守本心,不被贪念、嗔念、痴念所困,自然就能断绝三尸。修行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啊。” 回到太白山后,契虚找了个山洞住了下来,按照真君的指点,一边继续绝粒吸气,一边修养心性:遇到山里的野兽,他不驱赶,只是安静地避开;捡到猎人丢失的弓箭,他会放在显眼的地方,等着猎人来取;就算遇到下雨天,山洞漏雨,他也不抱怨,只是找些茅草把漏雨的地方堵上。他再也没跟别人提起过去稚川的事,只是默默修行。 日子一年年过去,契虚的道行越来越深,面色也越来越红润,看起来比同龄的僧人年轻不少。到了贞元年间,他离开了太白山,搬到了华山脚下居住。 有一回,荥阳的郑绅和吴兴的沈聿从长安往东出关,走到华山脚下时,天忽然下起了大雨。两人没带雨具,看见路边有间简陋的茅屋,便跑过去敲门,想进去避避雨。开门的正是契虚,他见两人浑身湿透,连忙把他们让进屋里。 茅屋里很简单,只有一张石床、一张木桌和几把竹椅,墙角堆着些晒干的草药。郑绅和沈聿坐下后,才发现屋里没有厨房,也没有米缸,忍不住问:“师父,您平日里吃什么啊”契虚笑着说:“我早已断绝五谷,平日里就靠吸气和草药过活,不用做饭。” 两人听了都很惊讶,沈聿忍不住问:“师父,断绝五谷会不会很辛苦啊我听说有人绝粒几天就受不了了。”契虚摇了摇头:“刚开始确实有些难受,总觉得饿,后来慢慢就习惯了。其实最难的不是绝粒,是守住本心。只要心不贪、不躁、不怨,就算吃再多苦,也不觉得难。” 郑绅和沈聿听着契虚的话,心里都很受触动。那天雨下了很久,他们在茅屋里跟契虚聊了很多,听他讲太白山的生活,讲修行的道理,直到雨停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后来,郑绅和沈聿逢人就说,华山脚下有位得道的高僧,不仅能绝粒修行,还懂得很多人生道理。可契虚依旧像以前一样,每天打坐、采药、修行,不管外面的人怎么说,他都不为所动。 契虚这一生,从长安的僧人到太白山的修行者,再到华山脚下的隐士,始终坚守着向道之心。他明白,仙都虽好,却不是修行的终点;真正的修行,不在远方的稚川,而在自己的心里——只要能守住本心,断绝贪嗔痴念,就算身处尘世,也能拥有一片安宁的“仙都”。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在“修行”:有人追求事业,有人追求家庭,有人追求理想。可无论追求什么,最难的都是守住本心,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困,不被一时的困难所打败。就像契虚一样,只要心里有方向,脚下有力量,就算走得慢一点,也终能抵达自己想要的“稚川”。

玄幻奇幻推荐阅读 More+
武途

武途

牧光之尘
武者命运,谁主沉浮。武道一途,我当逆天!
玄幻 连载 9万字
神骗秒警

神骗秒警

三三二一
骗术,不是邪术,本无善恶之分,但因使用目的不同而有正邪之别。骗子,以行骗为职业,以骗术为手段,以获得为目的,损人利己,是为邪!而当骗子成为警察,当骗子成为捕杀..
玄幻 连载 2万字
开局大限化神老祖,觉醒九星天赋

开局大限化神老祖,觉醒九星天赋

诸葛灵珠
穿越灵界,叶玄德历经四千多年,终成修仙世家的化神老祖。然而,大限将至,他本以为只能遗憾坐化,却在生死关头获得重宝葬仙塔。葬仙塔中天赋晋级,灵体晋级,悟性提升,根骨晋级,神通晋级……自此,叶玄德踏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修行之路。百年踏入炼虚天尊,三百年成为合体道尊,五百年晋级大乘圣尊,千年之后,他终得飞升仙界。而云阳叶氏,也在他的引领下,成为修仙界第一修仙世家,威震万界!数个纪元后,叶玄德成为仙界最强者
玄幻 连载 34万字
灌篮之三井

灌篮之三井

被遗忘的指环
《灌篮》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因为灌篮而爱上篮球,因为它的热血,他的纯粹,每当看到三井流着泪说我想打篮球是总是不自禁的鼻子一酸。看到三井因为两年的空白而体力..
玄幻 连载 14万字
一念逍遥:仙魔逆苍穹

一念逍遥:仙魔逆苍穹

魔天帝g
李凌霄本是一介凡人,却因一场意外获得了神秘的力量,从此踏上了修仙之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凌霄独自在山中赶路,不慎跌入一个深不见底的山洞。在山洞的深处,他发现了一块散发着奇异光芒的宝石,当他触碰到宝石的瞬间,一股强大的力量涌入他的体内,让他几乎昏厥。他一路修炼,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逐渐成长为一名强大的仙者。在一次修炼中,凌霄因急于突破瓶颈,导致走火入魔,体内真气乱窜,痛苦不堪。但他凭借着顽强
玄幻 连载 52万字
十世轮回篇逆天萝莉也成神

十世轮回篇逆天萝莉也成神

艇顶豞*
君渡她花开十世,怎扰她半夏幽梦。—若兰嗣音你的眼眸如星辰,回眸却是潇潇暮雨。—神谷夜宿等了多久,梦了多久,一百年,一千年,就算没有了黑夜白昼,我也要追到六..
玄幻 连载 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