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定海神针&开路先锋!
富婆收割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知节此言大善!” 尉迟恭也站了起来:“话糙理不糙!咱行伍之人就认这个理儿!”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有敌人就干掉敌人!这才是真豪杰,真盛世!” “知节言语虽粗豪,却道出了实干兴邦的真谛!”秦琼也不禁抚须赞叹。 经过李恪医治,他的病算是彻底治好了。 又在家将养这么多天,已然初步恢复。 武将集团这边,也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 他们不懂什么圣人之道,什么之乎者也。 但明白一点,靠嘴说,说不死来犯之敌;靠之乎者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黄河泛滥,异族寇边,贪官横行,光靠圣人之道,是解决不了的。 唯有像秦王殿下说得这般,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不断向前。 就连一些文官,思量过后,也纷纷附和。 “不错!殿下与知节所言,深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精髓!” “盛世非空谈而来,正是靠这般遇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干精神铸就!” “《诗经》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大唐欲保天命,亦当有此除旧布新、战胜困难的勇气与能力!” 一时间,附和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听着满堂文武,尤其许多文臣都面露赞同,孔颖达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 他深知,这场辩经,自己已然落了下风。 秦王殿下的理论,因其进取性与现实性,明显更符合眼下贞观朝堂风气。 不过。 孔颖达胸中所怀,乃是儒家士大夫守护道统的执念,岂能轻易退缩 他硬着头皮,再次向李世民深深一揖: “陛下!老臣并非不知变通,更非无视现实之功。然老臣所虑者,远也!” 孔颖达抬起眼皮,目光中带着深深的忧虑: “若朝廷公然放弃对先王之道,这一完美标准的追求,只谈动态与应对!” “久而久之,则上下臣工,乃至天下百姓,极易滋生懈怠苟且之心!” “他们会以为,凡事差不多便可,过得去就行!” “此心一起,则道德底线必将日渐后退!” “今日退一寸,明日退一尺,积弊渐生!” “终有一日,会致使礼崩乐坏,不可收拾!” “陛下啊!” 孔颖达深深一礼:“理想,必须如同天上的北辰,永远高于现实!” “方能指引方向,不断向上,向善攀升!” “故!” “老臣坚持认为,完美治世,必须作为一个至高无上,永恒不变的标杆!” “牢牢立于此间!” “从而警醒后世之君,鞭策当代之臣!纵不能至,亦当心向往之!” “此乃立国之本,社稷之梁,万不可失!” 孔颖达这番话语,充满了卫道者的悲情与执着,显然并未彻底放弃。 他的这番话,李恪也是认同的,道德与理想,当然不能完全抛弃。 该有的道德标杆和完美目标,永远是要有的。 李恪整理了一下衣冠,向着孔颖达,也向着御座上的李世民,深深一揖。 “孔老大人其心赤诚,其志高远,晚辈敬服!” 李恪首先给予了对方理念最高度的尊重。 随即,话锋又是一转:“而恪所想,是如何让这星空照亮我们脚下的路。” “何为道路” “何为答案” 李恪环视全场:“陛下亲手开创的这贞观盛世,不就是最好的答案吗” “我们没有机械地复刻井田制、三代之法!” “但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得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仓廪日渐丰实!” “我们没有回到分封,但革新吏治,使得国家政令统一,疆域空前稳固!” “由此可见!” “我们追求的,从来不是只存在于典籍之中的、过去的‘完美标本’!” “我们要开创的,是属于大唐、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完美治世’!” “这完美治世,必定由陛下运筹帷幄,由在座衮衮诸公齐心协力!” “由天下万民的辛勤汗水,共同垒砌而成!” “恪想……它可能永远无法达到真正的完美,因为我们的目标永远在前方!” “但这重要吗” “重要的是,不在于真正达到完美治世!” “而在于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所展现出的自强不息、勇于开创的精神!” “这就是属于我大唐,独一无二的完美治世!” 话音落下,赏月台上再无争论之声。 孔颖达怔怔地看着李恪,嘴唇动了动,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 他并非完全认同,但无法反驳这基于贞观伟业本身,充满进取精神的结论。 李世民缓缓站起身,扫视着台上群臣道: “朕,今日闻此一辩,如饮醇醪,初品辛辣,回味却甘洌悠长,不觉自醉。” 说到这里,李二首先看向孔颖达,带着敬重: “孔爱卿告诉朕,何为这世间最高的标准,何为先王垂训的永恒之道。” “让朕……知不足,懂敬畏,永不自满!” “此乃定海神针!” “定海神针”四字,给予了孔颖达,及其代表的儒家理想的评价与肯定。 “谢陛下!” 孔颖达闻言,身躯微微一震,有些哽咽。 李世民微笑颔首,随即转向李恪,眼中满是欣赏: “而恪儿告诉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该如何前行,该如何权变,又该如何凝聚这天下万民之心!” “恪儿,你乃我大唐开拓前路之先锋!” “谢父皇!” 开路先锋! 无疑是对李恪那套“动态完美”理论,最精准的定位和最有力的支持! 最后,李世民的目光扫过全场每一位臣子,声音陡然拔高,声音威严: “至此!” “朕豁然开朗!” “完美治世,并不是一个封存于宗庙之内,供人瞻仰的冰冷器物!” “而是一首需要我等君臣与万民共同谱写的乐章。” “这首乐章,当以先王之道为定调,以吾等君臣为乐手,以大唐万民为和声。” “它或许永远有下一个音符,但它此时的恢宏与壮美,便是当下的完美!” “传朕旨意!” “今日之诗、今日之论,皆载入史册。” “朕要让我大唐子孙后代都知道,何谓仰望星空的理想,何谓脚踏实地的气魄!” 说到最后,李世民高高举起酒杯,杯中御酒在月光下荡漾着金色的光辉: “诸卿!” 李二高声说道:“且与朕,共饮此杯!” “陛下圣明!” 赏月台上,顿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拜贺之声。 文武百官,无论此前持何种观点,此刻无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宴会的气氛,在此刻达到了真正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