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笑晏晏17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九月的夜,原本该是清朗朗的,可这天傍晚刚收完最后一筐土豆,乌云就像被人用墨汁泼过似的,从西边的山头涌过来,转眼就把月亮遮得严严实实。三秒和春花坐在田埂上歇了口气,想着把最后几袋土豆运到山脚下的仓库,就能回家煮碗热粥暖身子,可没承想,刚往坡上走了没几步,天就彻底黑透了。 “怎么突然这么黑连星星都看不见了。”春花紧紧攥着三秒的胳膊,声音里带着点慌。坡上的路本就不好走,平时靠月光照着还能看清坑洼,现在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脚下的碎石子硌得鞋底生疼,稍不留意就会踩空。三秒放慢脚步,掏出手机想打开手电筒,可按了好几下,屏幕都没亮——白天在地里忙了一天,手机早没电关机了。 “别慌,我记得这条路,顺着坡往下走,再拐两个弯就能到仓库。”三秒嘴上安慰着春花,心里却也没底。刚才收土豆时走得急,没太记清路线,现在周围全是黑压压的玉米地和红薯地,风吹过庄稼叶的“沙沙”声,在黑夜里听着格外清楚,反而让人辨不清方向。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走了约莫十分钟,却没看到平时熟悉的仓库灯光。春花停下脚步,声音发颤:“三秒,咱们是不是走反了我怎么觉得这周围的庄稼地看着不一样啊”三秒也停了下来,仔细听了听周围的动静——没有仓库附近水渠的流水声,反而能听到远处山坡上的虫鸣,显然是走偏了。 “好像是迷了路。”三秒叹了口气,摸了摸身边的庄稼——叶子宽大,边缘有锯齿,是土豆苗。他们现在应该还在土豆地附近,可仓库在山脚下,按说往山下走就能到,怎么会越走越偏乌云还在往上堆,连一丝月光都透不出来,想靠天辨别方向都不行。 春花往三秒身边靠了靠,手心里全是汗:“那可怎么办手机也没电了,喊人也没人听见,咱们不会要在这坡上待一晚上吧”三秒拍了拍她的手背,让她别慌:“别急,爷爷以前教过我,夜里迷了路,能靠庄稼辨方向,咱们找找土豆叶的朝向。” “土豆叶还能辨方向”春花疑惑地问,伸手摸了摸身边的土豆苗。三秒蹲下身,借着微弱的天光(虽然乌云密布,但仍有极淡的环境光),仔细看了看土豆叶的生长方向:“对,植物都有向光性,咱们这的土豆苗,叶尖大多朝着东边——因为东边最先见到太阳,叶子会跟着光长。仓库在西边,咱们往叶尖的反方向走,就能找到仓库。” 春花半信半疑地蹲下来,跟着三秒一起看:“我怎么看着这些叶子长得乱七八糟的,没个准方向啊”三秒笑了笑,指着一片长得格外茂盛的土豆苗:“你看这片,叶尖是不是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咱们再换几处看看。”两人在周围找了四五处土豆苗,果然,不管是路边的还是地中间的,土豆叶的叶尖都隐隐朝着同一个方向——虽然黑夜里看得不真切,但多比对几处,就能确定那是东边。 “真的!好像都是朝着那边!”春花的声音里有了点底气,“那咱们就往反方向走,肯定能到仓库!”三秒点点头,拉起春花的手:“走的时候慢点,脚下小心,咱们每走几步就看看土豆叶,别又走偏了。” 两人顺着土豆叶反方向的路往前走,脚下的路渐渐平坦了些。走了大概五分钟,三秒忽然停住脚步,指着旁边的一片玉米地:“你听,是不是有流水声”春花屏住呼吸听了听,果然,远处传来“哗哗”的流水声——那是仓库附近的水渠!两人心里一喜,加快了脚步,朝着流水声的方向走。 又走了约莫十分钟,前方忽然出现了一点微弱的光——不是月光,是仓库窗户里透出来的光!虽然很暗,但在黑夜里格外显眼。“是仓库!咱们到了!”春花高兴得跳了起来,拉着三秒的手快步往前走。 走到仓库门口,三秒掏出钥匙打开门,把灯拉亮——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空荡荡的仓库,只有墙角堆着几袋早上运过来的土豆。两人松了口气,靠在门框上,看着对方满是泥土的鞋和汗湿的衣服,忍不住笑了起来。 “还好有土豆叶指路,不然咱们真得在坡上冻一晚上。”春花拿起桌上的水壶,倒了两杯温水,递给三秒一杯,“以前只知道植物会朝着太阳长,没想到还能当‘指南针’用。”三秒喝了口温水,心里暖暖的:“这都是爷爷教我的,他说老辈人夜里下地迷了路,都是靠庄稼辨方向——土豆叶朝东,玉米叶朝西,连红薯藤都能指路,只要留心观察,庄稼比任何指南针都准。” 两人歇了会儿,开始把剩下的几袋土豆搬进仓库。搬完土豆,天已经快半夜了,乌云渐渐散了些,月亮从云缝里钻出来,洒下清冷的光,照在坡上的庄稼地里,像铺了层薄银。三秒锁上仓库门,和春花并肩往回走,月光照着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你看,月亮出来了,要是刚才月亮没被遮住,咱们也不会迷路了。”春花抬头看着月亮,笑着说。三秒点点头:“不过也多亏迷路,咱们才知道土豆叶还能这么用。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不用慌了。” 回到镇上,两人先去了春花家。春花的奶奶还没睡,正坐在门口等他们,看见他们回来,赶紧迎上来:“你们怎么才回来我都快担心死了,刚才还去村口望了好几趟。”春花走过去,挽着奶奶的胳膊,把迷路又靠土豆叶指路的事说了一遍。 奶奶听了,笑着说:“你们爷爷说得对,庄稼都是通人性的,你对它好,它就会帮你。我年轻的时候,有次跟你爷爷去山里采蘑菇,也是迷了路,最后靠山里的松树辨的方向——松树的年轮密的一边是北边,稀的一边是南边,跟着稀的一边走,才回了家。” “还有这种说法”三秒好奇地问。奶奶点点头,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慢慢说起以前的事:“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指南针,老辈人出门都是靠天、靠地、靠庄稼辨方向。春天看柳树芽,哪边芽先冒出来,哪边就是南边;夏天看向日葵,花盘总朝着太阳转;秋天看庄稼的长势,长得好的一边大多是南边,因为光照足;冬天看雪,雪化得快的一边是南边,化得慢的是北边。这些法子,都是一辈辈传下来的,比什么都管用。” 三秒和春花听得入了迷,没想到身边的植物里藏着这么多辨方向的学问。“奶奶,您知道的真多!以后您多跟我们说说这些老法子,我们记下来,说不定以后还能用上。”春花笑着说。奶奶点点头:“好啊,你们年轻人愿意学,我就愿意说。这些老法子不能丢,丢了就可惜了。” 从那以后,三秒和春花就经常找村里的老人请教辨方向的老法子,还把这些法子一条一条记在小本子上——土豆叶朝东,玉米叶朝西;松树年轮辨南北;向日葵花盘追太阳;柳树芽南先北后;积雪南化北冻……本子上记满了各种靠植物辨方向的法子,旁边还画了简单的示意图,方便记忆。 有一次,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去山里采摘野果,回来的时候遇到了大雾,迷了路,手机也没信号,急得团团转。三秒和春花听说了,赶紧拿着小本子去山里找他们。找到年轻人的时候,他们正坐在石头上发愁,看见三秒和春花,赶紧迎上来:“你们怎么找到我们的这雾这么大,我们都不知道往哪走。” 三秒笑着拿出小本子,指着上面的内容:“你们看,这山里的松树多,咱们看松树的年轮——密的一边是北边,稀的一边是南边,咱们朝着南边走,就能出山。”年轻人半信半疑地跟着三秒找了棵松树,伐倒后一看,果然,年轮密的一边朝着北边,稀的一边朝着南边。 “真的!年轮真的能辨方向!”年轻人惊讶地说。三秒笑着说:“不止年轮,你们看旁边的灌木,南边的枝叶长得比北边茂盛,也是因为光照足。咱们跟着这些植物指的方向走,肯定能出山。” 在三秒和春花的带领下,年轻人很快走出了大雾,回到了村里。他们围着三秒和春花,好奇地问着各种辨方向的法子,三秒和春花也耐心地一一解答,还把小本子借给他们看。 “以前总觉得这些老法子没用,现在才知道,关键时刻能救命!”一个年轻人感慨地说。三秒点点头:“这些都是老辈人用经验总结出来的,虽然现在有手机、有指南针,但多学些老法子,总没错。” 从那以后,村里的年轻人也开始跟着老人学辨方向的老法子,有时候还会一起去山里实践,看看哪些植物能指路,哪些法子更管用。三秒和春花把小本子里的内容整理了一下,打印出来分给大家,还在村里的公告栏上贴了一张,标题就叫“庄稼地里的指南针”。 转眼到了冬天,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子,坡上的庄稼地都被雪盖得严严实实,看不见一点绿色。有天早上,李叔家的孙子小宇在村口玩雪,不小心走得太远,迷了路,村里的人都出去找,可雪太大,能见度低,找了半天都没找到。 三秒和春花听说了,赶紧拿着小本子去帮忙。三秒想起本子上记的“积雪南化北冻”,对大家说:“咱们看路边的积雪,化得快的一边是南边,化得慢的是北边。小宇平时喜欢往南边的山坡上玩,咱们往积雪化得快的方向找,肯定能找到他。” 大家听了,赶紧分成几组,朝着积雪化得快的方向找。走了约莫半个钟头,春花忽然看见远处的雪地里有个小小的身影,正蹲在地上哭:“是小宇!”大家赶紧跑过去,小宇看见大家,哭得更凶了:“我找不到家了,雪太大了,我看不见路……” 李叔赶紧把小宇抱起来,裹紧了衣服:“别怕,咱们这就带你回家。多亏了三秒和春花,知道靠积雪辨方向,不然还不知道要找多久。”小宇看着三秒和春花,抽噎着说:“谢谢三秒叔,谢谢春花姨,我以后也要学怎么辨方向,再也不迷路了。” 回到村里,李叔特意做了一大锅红薯粥,邀请三秒和春花还有帮忙找小宇的人来家里喝。粥煮得软糯香甜,大家围坐在炕上,喝着粥,聊着辨方向的老法子,屋里暖融融的,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些老法子真是个宝,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李叔喝了口粥,感慨地说,“以前我总觉得这些都是老迷信,现在才知道,都是实打实的经验。以后我也要教小宇这些法子,让他也知道,身边的一草一木都能当‘老师’。” 三秒和春花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欣慰。他们没想到,当初一次偶然的迷路,竟然让他们发现了植物辨方向的奥秘,还把这些老法子传给了更多人。现在,村里的人不管是下地还是出门,都会留意身边的植物和自然现象,再也不怕迷路了。 春天的时候,三秒和春花在土豆地旁边种了几排向日葵。夏天向日葵开花的时候,金灿灿的花盘总是朝着太阳转,成了田埂上一道美丽的风景。村里的孩子们经常来地里玩,指着向日葵问三秒和春花:“三秒叔,春花姨,向日葵为什么总朝着太阳转啊是不是也能辨方向” 三秒和春花就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向日葵的花盘跟着太阳转,是因为它怕太阳晒坏花盘里的种子。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花盘就朝东;中午太阳在南边,花盘就朝南;下午太阳往西落,花盘就朝西。所以,看到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就能知道太阳的方向,也就不会迷路了。” 孩子们听得认真,还会学着向日葵的样子,跟着太阳转圈圈,田埂上满是他们的笑声。有时候,孩子们还会拿着小本子,把三秒和春花教的辨方向的法子记下来,像小大人一样,说要把这些法子传给自己的弟弟妹妹。 有一次,镇上的小学组织学生去山里春游,特意邀请三秒和春花去给孩子们讲辨方向的老法子。三秒和春花带着小本子和一些植物的枝叶,给孩子们演示怎么靠土豆叶、玉米叶、松树年轮辨方向,还带孩子们在山里实践了一番。孩子们学得兴致勃勃,纷纷说以后再也不怕迷路了。 春游结束后,小学的老师特意给三秒和春花送了面锦旗,上面写着“自然课堂的好老师”。三秒和春花看着锦旗,心里满是自豪——他们没想到,这些从老辈人那里学来的法子,不仅能帮到村里的人,还能教给孩子们,让更多人了解自然的奥秘,了解老辈人的智慧。 又是一个九月的夜晚,三秒和春花坐在田埂上,看着地里的土豆苗。月亮挂在天上,清朗朗的,照在土豆苗上,叶子的朝向清晰可见。春花指着土豆叶,笑着说:“你看,叶尖还是朝着东边,咱们的‘指南针’从来都没错过。” 三秒点点头,握住春花的手:“这些植物就像咱们的老朋友,只要咱们用心对待它们,它们就会一直帮咱们,给咱们指引方向。以后,咱们还要把这些老法子一直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自然里藏着最朴素的智慧,也藏着最温暖的指引。” 风从田埂上吹过,带着土豆苗的清香,月亮的光洒在两人身上,温柔又明亮。他们知道,只要身边还有这些庄稼,还有这些自然的“指南针”,不管走多远,都不会迷路,日子也会像这月光下的庄稼地一样,踏实又充满希望。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臣本布衣,带女帝一统八荒

臣本布衣,带女帝一统八荒

孽臣
【无系统+杀伐果断+智商在线+搞笑+后宫】女帝要选秀男了!刚穿越没几天的沈长恭,本想老老实实的过骄奢淫逸的日子,把美艳动人的好嫂子给攻略下来,却被女帝的部下选为秀男,抓到了校场。巨大的校场,一千名秀男宛如斗兽,活下来的那一个,将获得女帝的青睐,成为帝夫。从面首杀到将军,从布衣杀到摄政王!既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就天街踏尽公卿骨,辕门遍挂权贵头。他靠着自己的能力,独揽大权,变法改革,带领大燕国
都市 连载 196万字
噬魂之月

噬魂之月

双影成萃
她是月族小兔仙,仙力平平,却活得逍遥自在。他是蓬莱仙山灵鹿仙官,心系苍生,以斩妖除魔为己任。初次相遇,他们就上演了一部英雄救美、美救英雄的好戏。她对他一眼万年。几次不经意的撩拨,终于让他成为裙下之臣,甘愿为她赴汤蹈火!直到有一天,羽族太子告诉她,你身上流着羽族的血,你是我未过门的妻子,是我命中注定的太子妃。一个爱得深沉,柔情似水;一个爱得炽烈,热情似火。她到底该如何抉择?
都市 连载 44万字
含生草

含生草

劭君
小说时间跨度近六七年,以林子苏所从事的地产行业开始,讲述了林子苏如何在风云际会的险恶职场生存中,从一个单纯无邪的应届毕业生成长为职场精英的历程,小说人物性格刻画饱满立体,故事情节构架丰富,心理活动描绘生动,其中不乏引经据典、诗词对唱的浪漫,也有诡谲商道、智慧对决的职场现实,亲情、友情、爱情交相融汇,都触发这女主角点点滴滴的成长。
都市 连载 282万字
重生之后中奖十亿

重生之后中奖十亿

每天叫不醒
林青鹿猝死了,在熬了几夜兼职的之后在疫情期间被亲戚无奈拐进深坑,欠下几十万债款为早日还清债务。林青鹿除了白天干本职工作以外,还另有几份兼职终于把自己作死了只是一醒来却惊奇地发现,竟然睡在了高中寝室里正在她惊喜自己人生可以重来的时候有个更大的惊喜砸在她的身上她记得那期彩票,林青鹿瞪大双眼,重生一次,她的人生就到终点了?那接下来干什么?房子买起来,买它个几个!车子买起来,也来个几辆!男人,想谈几个谈几
都市 连载 185万字
重生后我与死对头he了

重生后我与死对头he了

肉酥
【小甜饼】【全文无虐】对路星夜来说,原随之是天上星辰,远不可摘。只因十八岁那年的惊鸿一瞥,七年爱与恨的纠葛,一腔热血,全身心付诸这位天子骄子。得到的却是一句。“别费劲了,就算你想破头,用尽一切办法,我也不会喜欢你,我们之间永远不可能!”年少天骄,她为爱蹉跎,追他追得风风火火、全国皆知,大多都是不看好她还幸灾乐祸看好戏的。七年时光,换来一个心死情灭。重生后。原随之的基友:“废话不多说,三个字‘我可以
都市 完结 35万字
狼性小叔,别玩我!

狼性小叔,别玩我!

安缨
一纸婚书沦为寡妇,她被要求终身不得改嫁,觊觎者,杀!欲望的黑夜,却被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神奇宝贝的狼性小叔强势入侵!“极品面膜+极品万能药+极品小鲜肉,今晚给睡你,要不要?”“不要,除非你允我改嫁!”“想改嫁,除非我死!”“呜呜,可你明明是不老不死的怪物,而且势力滔天,是总统的侄子,哪有办法让你死?”“有!”冷夜谨突然欺身压下,邪恶的唇弯起:“你可以采阳补阴,睡、死、我!”
都市 完结 4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