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三石7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向二人对视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疑不定。 随后仔细地看起了电报上的情况。 根据陕北发来的电报,应该是有一支红军部队,去到闽浙赣交界处的武夷山山区,发展出了根据地,花生米于是派出大军,对苏区展开围剿,结果仅仅半个多月,便无疾而终了。 是的,陕北的人,经过解读国府的报纸,从中看出了一些信息。 首先,肯定是没能消灭那里的红军,要不然报纸上不可能就那么寥寥几笔内容。 这不禁让他们感到好奇,这支部队究竟是谁领导的竟然有这样的能耐。 他们天天被白狗子追的疲于奔命,而这支队伍,竟然重新建立起了苏区。 从上面的信息看,这已经不是白狗子的第一次围剿了。 看到这里,陈不由得笑了起来。 “哈哈,挺厉害的嘛,老向,你说,这支队伍既然这么厉害,肯定是已经站稳了脚跟吧” 向书记闻言,瞥了陈一眼,随即说道:“你这说的都是废话,没有苏区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没有稳定的根据地,他们不可能打出这样的成绩的。” 陈闻言,不由得有些羡慕的说道:“那他们过年的时候,应该是能吃饱的,哈哈。” 闻言,向书记也是沉默了。 他们这样的境地,面对能够吃饱饭的友军,都是生出了极大的羡慕。 但很可惜,他们和此刻在赣州周边区域打游击,距离闽浙赣苏区足有超过四百公里的路程,又没有张浩那样的天眼。 这最少四百公里的路程,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堑一般的存在。 所以,他们目前来说,也只能羡慕了。 ........... 而伴随着花生米针对闽浙赣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失败,根据地也是迎来了新的一轮休整的时间。 而这段时间,虽然苏区在进行反围剿作战,但苏区的工业发展却是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苏区的小型铁矿和小型煤矿也都顺利的投产并且逐步取代了张浩从系统商城购买的资源。 而苏区发电厂的投产,更是让以顺风山为中心的苏区中心区域,终于用上了电灯。 通过根据地内遍布的河道,各种矿产资源和生产出来的东西,也能以一个较小的代价进行运输。 作为目前整个苏区最重要的横江口工业区,经过大半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发展成了一座小镇。 整个镇子基本上全都是工业人口,包括钢铁厂、化工厂、兵工厂、水泥厂和机械厂等工厂。 再加上遍布其他几个区域的小煤矿和小铁矿,整个苏区的工人数量,已经超过了三千人。 目前钢铁厂的产量也是随着铁矿的产能提升而有所提升。 虽然钢铁厂的设计产能能够达到年产钢铁12万吨,但碍于原材料方面的掣肘,实际上的产能大约只有三万吨左右。 当然了,三万吨也不少了,至少对于现如今的苏区来说,完全够用了。 而工业母机这方面,张浩是不缺的,通过系统商城,大量的工业设备流入到根据地之中。 有了工业母机之后,又解决了钢铁厂的问题,机械厂也是逐步开始投产了。 当然了,现如今的机械厂,主要还是生产一些农具和工业方面的初级器具为主。 主要是因为人才方面比较缺乏,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工业产品的生产。 不过,机械厂生产的脚踏式脱粒机,倒是挺受周围百姓的喜爱的。 同时,机械厂在拆卸了几辆张浩从系统商城之中购买的自行车以后,如今也在尝试制造自行车。 若是能够成功的话,张浩倒是计划未来再投产一个自行车厂的。 当然了,对于自行车的投产问题,其他方面都不算什么,关键现在需要解决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橡胶的来源。 没办法,苏区根本不产橡胶,未来如果投产的话,短期内,张浩只能通过商城购买橡胶原材料了。 当然了,机械厂某种程度上说,和兵工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今机械厂也在单独开辟了一个车间,在一个曾经在魔都兵工厂参与过沪造75毫米克式山炮生产的技工的帮助下,看看能不能生产出来山炮。 为此,张浩还特地从商城之中订购了一批75口径的钢管。 这些无缝钢管的价格,一吨才5200商城币。 而一吨钢管,如果用来制造炮管的话,最少能造十多根。 而这么思维一发散,张浩同时想到,能不能制造迫击炮呢 当机立断,张浩紧跟着又购置了一批60毫米和82毫米口径的无缝钢管,送到兵工厂,让工人尝试制造出迫击炮来。 就算是无法成功,损失也不大,总共张浩也没花多少钱。 其实,真要算起来,张浩从系统商城之中购买的钢管,比自己生产的要便宜一大半。 但为了培养自己的工业体系,有些事情,哪怕多花点钱,也是要搞的。 也是因此,现如今的横江口工业区,每天都在变大,每天都有新人加入进来。 哪怕因为武夷山区的各种情况的影响,这里的工业区注定不可能太大,但目前来说,整个武夷山根据地,至少安置一两万工业人口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除了重工业,根据地现在还有木材加工厂、卷烟厂、食品厂、纺织厂、被服厂等轻工业工厂。 其中,根据地生产的‘武夷山’牌香烟,不仅在根据地内十分畅销,甚至还大量流入到了根据地外。 张浩不抽烟,但李润覃和秋白同志抽烟啊,自从卷烟厂投产以后,这俩老烟枪倒是高兴的不行。 一下子香烟自由了。 当然了,他们购买香烟,也是要花钱的就是了。 但之前是有钱没地方买,现在至少想买多少就能卖多少了。 之后的几天,张浩带着根据地的主要人员,先后视察了各个工厂,查看了工厂的生产和建设情况。 算是对根据地的情况有了个底了。 就这般,时间一晃,已经来到了三月底。 这一天,武夷山根据地来了个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