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点醒
O呆兔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特区之行像一扇窗,为黎书禾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她带回来的不仅是几包新颖的辅料和布样,更是一种颠覆性的思路和敢想敢干的冲劲。 她的“小事业”不再局限于家属院一隅,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她首先将带回来的那些别致的花边、纽扣和珠片,巧妙地运用在新设计的夏装上。 一件普通的白色棉布连衣裙,因领口和袖口缀上了淡蓝色的蕾丝花边而显得清新脱俗。 一件简简单单的衬衫,因为换上了带有贝壳光泽的异形纽扣而瞬间提升了质感。 这些细节处的巧思,让她的衣服在驻地附近的集市上脱颖而出,往往一摆出来就被抢购一空。 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零散的订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黎书禾想起了在特区看到的流水线和预定模式,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成型——她或许可以,小规模地“批量生产”一些畅销的款式 这个想法让她心跳加速。 这意味着需要更大的场地,更多的设备,以及更稳定的布料来源和销售渠道。 投入和风险都呈几何级数增长。 晚上,她将自己反复修改、写满密密麻麻数字和计划的笔记本,再次推到了宋祈年面前。 这一次,她的神情不再是试探和忐忑,而是带着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坚定与渴望。 “祈年,我想试试这个。”她指着本子上画的简易“生产流程图”和资金预算,“可能需要租用旁边空置的那个旧仓库,再添置两台二手的缝纫机,还得找个固定的帮手……” 宋祈年拿起笔记本,看得比上一次更加仔细。 他目光扫过那些预估的成本、产量和利润,手指在“风险”一栏停留了片刻。那里,黎书禾清晰地罗列了可能遇到的问题:销路不畅、布料积压、管理不善…… “帮手,有人选了吗”他问,切入点依旧务实。 黎书禾连忙点头:“有几个相熟的嫂子手艺不错,人也勤快可靠,我跟她们提过,她们都愿意来帮忙,按件计酬。” 这也是她从特区学来的,能调动积极性,也相对灵活。 宋祈年沉吟片刻,合上笔记本:“旧仓库,我去跟后勤处协调。设备,我托人问问。” 没有多余的废话,依旧是直接切入核心,提供最实际的解决方案。 他的支持,从来不是空泛的鼓励,而是落在实处的行动。 黎书禾看着他冷峻而可靠的侧脸,心中大定。 在宋祈年的斡旋下,部队后勤处很快以极低的价格,将那个闲置的小仓库租给了黎书禾使用。 他又通过战友的关系,从市里一家效益不好的小服装厂,淘换来了两台保养得还不错的二手工业缝纫机和一个大型裁剪台。 当这些设备被搬进简单打扫过的仓库时,黎书禾抚摸那冰凉的金属机身,激动得指尖都在发颤。 这不再是家里那台哒哒作响的脚踏缝纫机,这是她迈向更广阔天地的基石。 “黎书禾服装作坊”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挂牌成立了。 作坊虽小,五脏俱全。 黎书禾负责设计和裁剪核心部分,请来的两位军属嫂子负责缝纫和琐碎工序。 她严格把控质量,又借鉴了预定制,根据订单数量采购布料,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险。 由于款式新颖、质量过硬、价格实惠,她的衣服不仅在当地集市畅销,甚至开始有附近县城的个体户找上门来批量拿货。 小小的作坊,渐渐有了稳定的产出和收益。 宋祈年将她的忙碌和成效看在眼里。 他依旧沉默,却会在她因为赶订单熬夜时,默不作声地给她披上外衣,递上一杯温水。 会在她为布料价格或货款结算烦心时,看似无意地提点一两句谈判技巧或风险把控的关键。 会在周末,主动承担起带孩子的任务,让黎书禾能全身心投入到作坊的管理中。 这晚,黎书禾盘完账,将一部分利润再次存入那个属于她的存折后,将存折推到宋祈年面前,脸上带着小小的骄傲和感慨:“祈年,你看,我们有自己的小金库了。” 存折上的数字,已经颇为可观。 宋祈年拿起存折看了看,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抬眼看着她:“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黎书禾愣了一下。她还没想那么远,只觉得现在这样已经很好。 “现在……这样就挺好了吧”她有些不确定地说。 “特区看到的,忘了”宋祈年语气平淡,却像一记警钟敲在黎书禾心上,“市场很大,满足现状,就是落后。” 黎书禾心头一震。 是啊,她在特区看到的,是日新月异的发展,是激烈的竞争和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 自己这点小小的成绩,又算得了什么满足于现状,很快就会被淘汰。 看着她若有所悟的神情,宋祈年将存折放回她手里:“钱,留着。眼光放长远。” 他没有具体指路,只是再次提醒她,不要被眼前的成绩迷惑,要看到更远的未来。 这句话点醒了黎书禾。 她开始不再仅仅满足于模仿和改良,而是更加注重原创设计。 她利用去市里进货的机会,观察最新的流行趋势,结合本地女性的身材特点和审美偏好,设计出更具特色的款式。 她甚至尝试着给自己的衣服缝上了一个小小的、绣着“禾”字的布标,算是拥有了自己第一个“品牌”标识。 同时,她也开始留意更大的市场。 她带着自己最得意的几款成衣,鼓起勇气,走进了市里刚刚兴起的、规模更大的百货商场和服装店,小心翼翼地推销自己的产品。 起初并不顺利,吃了不少闭门羹。但她没有气馁,一次次修改样衣,调整说辞。 终于,有一家看重质量和特色的百货商场采购员,看中了她设计的一款连衣裙,下了第一个小批量的订单。 当黎书禾拿着那份盖着红章的订货合同回到作坊时,她和两位帮忙的嫂子都激动得红了眼眶。 这不仅仅是一份订单,更是对她能力和产品的认可,意味着她的“作坊”真正走出了家属院,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晚上,她将这份合同拿给宋祈年看。 宋祈年仔细看了一遍合同条款,点了点头,只评价了四个字:“条款清楚。” 一如既往的简洁,但黎书禾却从他眼中看到了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 这比任何夸奖都让她感到振奋。 夜色渐深,作坊里依旧亮着灯,为了赶制第一份商场订单,黎书禾和嫂子们在加班加点。 宋祈年抱着已经会跑会跳、咿呀学语的宋曦,站在仓库门口,没有进去打扰。 他看着灯光下妻子忙碌而专注的身影,那纤细的脊背挺得笔直,指挥若定,眼神里充满了自信的光芒。 这不再是那个需要他小心翼翼护在羽翼下的柔弱女子,她已经成长为一棵能够独自迎接风雨的木棉,与他这棵橡树并肩而立。 宋曦在父亲怀里,指着仓库里的妈妈,奶声奶气地说:“妈妈,忙。” 宋祈年低头,用下巴蹭了蹭儿子柔软的头发,低低地“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