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梦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节课,政治课。 当戴着厚重黑框眼镜,发际线高得令人担忧的政治老师赵建国,用他那催眠般的语调,照本宣科地念着ppt时,整个课堂的氛围瞬间垮了下来。 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来,混着粉笔末的味道,简直是最佳的助眠环境。 班里超过一半的人,已经进入了“小鸡啄米”模式。 就连苏沐晴,都忍不住用手撑着下巴,长长的睫毛偶尔会因为困意而轻轻颤动几下。 王如烟则强撑着精神,她不允许自己在苏沐晴面前表现出任何懈怠,但眼神也早已失去了焦距。 “……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点,大家要牢记,是重点,每年必考。” 赵建国推了推眼镜,用激光笔在ppt上画了个圈,声音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 “那么,有没有同学能结合时事,谈谈对这个‘反作用’的具体理解” 他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也没指望有人回答。 以往,这种问题抛出来,得到的回应只会是更深沉的寂静。 然而今天,意外发生了。 一只手,在靠窗的位置举了起来。 是陈正宇。 赵建国愣了一下,扶了扶眼镜,才确认自己没看错。 陈正宇 那个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发呆,政治成绩永远在及格线边缘疯狂试探的家伙 他举手干什么想上厕所 “陈正宇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吗”赵建国迟疑地问道。 陈正宇站起身,整个班昏昏欲睡的同学,精神都为之一振,齐刷刷地看了过去。 “赵老师,我想回答您刚才的问题。” “哦好,那你谈谈。”赵建国来了点兴趣,想看看他能说出什么花来。 “我认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我们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陈正宇逻辑清晰地开口。 “比如2014年,也就是今年,莓国还在为两党扯皮导致的政府关门而焦头烂额,而我们已经可以规划未来十几年的高铁网络、西电东送这些超级工程了。” “这背后,就是上层建筑,也就是我们的政治制度,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甚至是在主动塑造和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它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有预见性的。” “课本上说,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但我想补充一点,在某些时候,一个有远见的、强有力的上层建筑,甚至可以‘创造’出新的经济基础。比如,通过政策扶持,催生出一个全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番话说完,教室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这他妈是陈正宇能说出来的话 这格局,这视野,这深度,别说学生了,就是电视台的评论员也不过如此吧 赵建国彻底愣住了,他扶着讲台,嘴巴微张,看着陈正宇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 他教了二十年书,从来没听过一个学生,能把枯燥的政治原理,剖析得如此透彻,还结合了最新的时事,甚至提出了超越课本的观点! 这哪里是及格线水平 这他妈是学神之姿啊! 过了好半天,赵建国才找回自己的声音,语气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好!说得太好了!陈正宇同学,请坐!你这个观点……非常有深度!非常有见地!” 苏沐晴看着身边这个侃侃而谈的男生,美眸中异彩连连。 他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光。 自信,沉稳,博学。 这种魅力,比单纯的帅气和财富,更能击中她这个学霸的内心。 而另一边的王如烟,则是彻底傻眼了。 她引以为傲的,除了美貌,就是还算不错的成绩。 可现在,陈正宇在全班面前展现出的学识,已经将她碾压得体无完肤。 她心里那个“陈正宇在演戏气我”的念头,又一次……开始动摇了。 …… 历史老师李卫国,是个性情中人,讲课从不拘泥于课本,喜欢引申和拓展。 这节课,他讲到了明末的农民起义。 “……崇祯皇帝我们都知道,勤政,节俭,不是昏君,但他为什么还是亡了国除了李自成,除了关外的满清,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李卫国把课本往讲台上一扔,目光扫视全班。 这个问题,超纲了。 但李卫国就喜欢问这种问题,他想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室里,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然后,那只熟悉的手,又举了起来。 又是陈正宇! 全班同学的表情,已经从震惊变成了麻木。 行吧,你牛逼,你来。 李卫国眼睛一亮,大手一挥:“陈正宇!你来说!” 陈正宇站起身,目光沉静。 “李老师,我认为,明朝的灭亡,是一个全球化背景下的系统性崩溃。” “全球化”李卫国被这个词勾起了浓厚的兴趣。 “对。”陈正宇点头,“我们看明朝,不能只看国内。当时,正处于全球性的‘小冰期’,北方持续大旱,粮食减产,这是农民起义的直接导火索。但这只是天灾。” “更致命的是人祸,是经济上的崩溃。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而当时全球百分之七十的白银,都流向了我们国家。我们的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了当时的全球贸易体系。” “但到了明末,一方面,欧洲爆发三十年战争,西班牙等国自顾不暇,减少了对美洲银矿的开采;另一方面,日本也闭关锁国,中断了白银流入。这就导致了全球性的‘白银危机’。” “输入性通货紧缩,对于严重依赖白银的明朝经济,是毁灭性的打击。朝廷收不上税,军饷发不出,赈灾的钱没有,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王朝轰然倒塌。” “所以,崇祯的勤政,在这样的大势面前,就像一个想用木桶堵住大坝缺口的人,无力回天。他不是亡于李自成,也不是亡于满清,而是亡于那个时代。” 陈正宇说完,整个教室死一般的寂静。 李卫国呆立在讲台上,像一尊石化的雕像。 他看着陈正宇,眼神里充满了震撼,甚至……是敬畏! 小冰期! 白银危机! 全球化视角! 这些概念,有些连他自己都是在读研究生时才接触到的! 一个学生,居然能把这些知识点融会贯通,构建出如此宏大而深刻的历史叙事! 这已经不是好苗子了! 这是个妖孽! “啪!啪!啪!” 李卫国猛地鼓起掌来,激动得满脸通红。 “说得好!说得太他妈好了!”他甚至爆了句粗口,“陈正宇,下课来我办公室一趟!” …… 下课后,两位老师几乎是前后脚回到了办公室。 “老赵!你听说了吗陈正宇!我们班那个陈正宇!”李卫国一进门就嚷嚷开了,激动得像个孩子。 “听说了,我刚上完他的课。”赵建国正端着保温杯喝水,表情却同样不再平静。 “这小子,简直是开了天眼了!他对明末那段历史的分析,比我备课资料里的专家评论还深刻!”李卫国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我得看看他上次月考的卷子,我记得他历史不怎么样啊!” 说着,他就在一堆试卷里翻找起来。 赵建国也鬼使神差地放下杯子,走到自己的柜子前,翻出了政治试卷。 “找到了!” 两人几乎同时找到了陈正宇的试卷。 李卫国看着上面的分数:“86分……我记得他以前,都是六七十分的样子啊……” 赵建国也看着手里的卷子,喃喃道:“我这也是,88分……选择题几乎全对,大题的论述也很有条理,比以前进步了不止一个档次。” 两个中年男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的震惊和喜悦。 “老李,你说这小子……是不是突然开窍了”赵建国问道。 “什么叫开窍这叫顿悟!是厚积薄发!”李卫国一拍大腿,“我就说嘛!这孩子眼神都不一样了,沉稳,自信!这是要一飞冲天的征兆啊!” “真是个好苗子!”赵建国也忍不住感叹,“今年我们学校,说不定真能出一个惊为天人的学神!” “我看行!”李卫国越说越兴奋,“得好好培养!绝对不能埋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