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江阴的晨光刚漫过城墙垛口。 郑森已站在陈家冶铁坊的高台上。 台下,二十名乡勇随着陈明遇的口令劈砍刺击。 旧刀磨得发亮,新打铁矛的枪头泛着团钢法的青幽光泽。 这是泉州铁料运到后的第一批成品。 “公子,阎先生的船已过了常州。” 甘辉的声音带着海雾湿气。 他身后跟着两个穿郑氏商号短打的护卫,腰间各悬黄铜腰牌。 “郑氏通商”四个字被摩挲得发亮。 这是郑森给的凭信,凭此牌江南水路畅通无阻,黄得功的巡江兵都要礼让。 郑森望着江面上远去的乌篷船。 阎应元昨夜登船时,怀里揣着他写的两封信。 一封给徽州叶氏医馆当家人,以十担武夷岩茶换三月诊金。 另一封给镇江四叔郑鸿逵,只说“江阴需良医,烦请照拂”。 他知道,让这位刚直武将归心,光靠铁料和饷银不够。 得让他看见实在的安稳:母亲咳疾能愈,手里的刀能护百姓。 “冯先生那边如何” 郑森转身,袖口扫过台上的城防图。 朱砂标注的哨卡位置已添三个新点。 “冯教谕带着文庙生员在登记户籍。” 甘辉递上账册,纸页边缘沾着墨汁。 “他把城西三个里坊百姓编了号,谁家有壮丁、谁家存粮,记得比知县鱼鳞册还清楚。” 郑森翻开账册。 “张木匠家”条目下写着“长子能打铁,次子会划船,存粮五斗”。 字迹娟秀却力透纸背,是冯厚敦亲笔。 “让票号准备好,明日给乡勇发月钱。” 郑森合上账册,指尖顿在“月钱三百文”那行。 “按市价折成新米,每斗加两合,算安家费。” 甘辉刚要应声,李颙急匆匆穿过铁坊石板路。 月白长衫下摆沾着泥点。 这位十八岁少年自引荐陈明遇后,成了郑森在江阴的“活地图”。 哪个码头脚夫可靠,他都了如指掌。 “郑公子,李寄回来了!” 李颙声音带着激动,手里攥着揉皱的纸。 “就在城外渡口,刚下船!” 郑森心中一动。 李寄,徐霞客庶子,史料里的“关中大儒”,此刻以落魄举子身份回江阴。 他接过纸,上面是“疏通漕运、改革盐法”的潦草策论,末尾钤着模糊的“江南贡院”印章。 “他给朝廷递了策论” 郑森指尖划过“盐法”二字。 李颙说过,李寄继父家原是煮盐的,懂盐业利弊。 “递到户部,被打了回来。” 李颙声音沉下去。 “阮大铖见他没送礼,骂他‘贱籍也敢妄议朝政’。” “还在贡院贴告示,说他‘文风不正,永不许入闱’。” 阮大铖,现任光禄寺卿,在南京把持朝政。 郑森记得史料:此人常称“伯乐”,实则只看银子。 去年苏州富商之子,花三千两从他手里买了“同进士出身”。 “他现在在哪” 郑森将策论折好塞袖中。 这务实见解,比朝堂“恢复祖制”的空谈靠谱。 “在码头茶馆,说要见您。” 李颙望着冶铁坊忙碌的工匠,低声道。 “他怕是有些傲气,公子莫怪。” 江阴码头茶馆里,鱼腥气混着茶沫苦涩。 李寄坐在靠窗位置,青布长衫洗得发白,袖口沾着船板青苔。 听到脚步声,李寄抬头。 眉眼有徐霞客画像里的清亮,却多了锋芒。 他起身,没有举子的谄媚,只拱手作揖,声音带着江南口音的冷峭:“郑公子” “李先生。” 郑森在他对面坐下,故意将袖中策论露了个角。 “在南京时,见过阮大人” 李寄手指猛地收紧,指节泛白。 他想起那日在阮府外,被门丁推搡时的嘲讽: “你一个被徐霞客赶出家门的庶子,也敢妄议朝政” 这话让他连夜离开南京。 “阮大铖之流,只知声色犬马。” 李寄声音压得低。 “他要我在策论里写‘重征商税’,说能‘充实内帑’,我不肯。” 郑森笑了。 明末商税已被官吏层层盘剥,再加征只会逼得商户破产。 他展开策论:“‘以盐引换商船’,这个法子很妙。” 李寄眼睛亮了。 这是他最得意的一笔:用滞销盐引折算船票,让商户支付漕运费,盘活盐引又降成本。 可南京官员只当他异想天开。 “只是行不通。”李寄自嘲摇头。 “漕运把总靠克扣运费吃饭,怎会容商户插手” “他们不容,我们自己开漕线。” 郑森前倾身体,声音带着海商的干脆。 “郑氏的船,下月从江阴走,运棉布去淮安,回程带盐。” “李先生若肯来商会,这盐引的账,我想请你算。” 窗外江风掀起李寄的长衫,露出里面打补丁的短褂。 他想起继父临终前说的“商人重利,却也能济民”。 那时只当安慰话,此刻在郑森眼中看到认真。 “我是徐霞客的儿子,”李寄语气带着倔强,“虽为庶出,却也知‘士农工商’的规矩。” “霞客公踏遍山河,写的是《游记》,不是《朱程语录》。” 郑森声音平稳却有力。 “他在《江源考》里说‘溯流穷源,当有其实’。” “按事物本来的样子做事,商人若能通有无、济民生,为何不能居四民之首” 这话让李寄猛地抬头。 他读《商道论》时曾为“专利”二字拍案,却总因“出身”自我束缚。 此刻郑森的话,与他批注“匠人有恒产,方有恒心”的念头相合。 “冯先生在登记乡勇户籍,陈先生在造炮。” 郑森数着手指。 “江阴的油坊、铁坊、织坊,若能咬合运转,就不怕税吏盘剥,不怕流寇袭扰。” “李先生的才华,不该困在‘出身’两个字里。” 茶馆外传来铜锣声,是冯厚敦带着生员通知百姓领新米。 李寄望着匆匆跑过的身影:油坊伙计,文庙旁乞讨的老妇。 他们手里攥着“郑氏票号”纸钞,边角磨卷,却比朝廷“欠据”踏实。 忽然,茶馆门被撞开。 一个穿皂衣的差役闯进来,手里举着令牌:“谁是李寄” “苏州府衙行文,说你‘私递策论,惑乱民心’,跟我走一趟!” 李寄猛地站起,手按在桌沿。 郑森按住他的手腕,对差役抬了抬下巴:“他是商会的账房先生,你要带他走,先看这个。” 说着掏出那块“郑氏通商”腰牌,铜光晃得差役眯起眼。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香郁果

香郁果

洛阳小妹
天上人间都寻遍,四姐来到万花台
军史 连载 101万字
四合院:跟大孝子断亲,娶娄晓娥

四合院:跟大孝子断亲,娶娄晓娥

柳叶飘飘
又名:李建国穿越情满四合院世界,父母双全,还是双职工,还有一个漂亮的妹妹。妥妥的完美开局。然而他父亲是个愚孝的大孝子,不仅把他单位分的房子给他弟弟借住,还时常接济他们,甚至,连他的工作名额在他老母亲的游说下,也都让给了他侄子。甚至,前身意外摔死,尸骨未寒,还没死透,他二叔家的人全来了,想要霸占他的房子给他们儿子当婚房,而他父亲却不吭声,明显认可了。就在四合院的禽兽们看着热闹的时候,李建国当即诈尸吓
军史 连载 14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