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猫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木石重重地点点头,眼里闪着坚定的光,像淬了火的钢。 他转身走到阿砚面前,把那把磨好的镰刀递过去: “这是我刚才磨的,您看看……合格吗” 阿砚接过镰刀,刃口亮得能照见人影,开刃的角度正好是三十度,不多不少。 “合格。” 她笑着把镰刀还给他,“这把就留给你自己用,记住这次的教训——打铁和做人一样,都得实在。” 木石的脸又红了,却用力“嗯”了一声,把镰刀紧紧抱在怀里,像抱着什么宝贝。 阿砚看着这一切,突然觉得鼻尖发涩。 这碗普通的稻米粥里,不仅有米香枣甜,还有更珍贵的东西—— 是村民们捧着粗瓷碗时眼里的感激,是石陀把稠粥让给她时的笨拙关怀,是木石低头认错时的真诚悔悟,更是墨家“兼爱”精神最鲜活的模样。 抢收结束后,村民们把最好的稻穗挑出来,装了满满二十麻袋,用牛车送到墨家据点。 巨子墨渊站在寨门口,看着那堆饱满的稻穗,对阿砚道: “你可知这二十袋稻子,比百炼精钢还珍贵” 阿砚握着腰间的三角铜矩,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 “因为这是百姓的心意” “不止。” 墨渊的目光扫过站在一旁的石陀、墨影和木石,“这是你用手艺守住的信任。百姓信墨家,不是因为我们的铁器有多锋利,而是因为我们肯用真心换真心。你做到了。” 阿砚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心还有打铁留下的薄茧,虎口处磨出的水泡刚结痂。 她突然明白,木公传她“看家锤”,传的不仅是淬火的火候、锻打的力道,更是“守正”二字的分量—— 守得住初心,才能正得了人心。 傍晚的锻铁坊,火炉的余烬还在发光,像颗不肯睡去的星。 阿砚把“看家锤”轻轻放在老铁砧上,锤头的“守正”二字在暮色里若隐若现,仿佛有了温度。 石陀在一旁收拾工具,把散落的铁屑扫进簸箕,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墨影蹲在角落里,给自动鼓风器的齿轮上油,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 木石则在仔细打磨着一把新镰,磨石转动的“沙沙”声,和三年前阿砚刚到墨家时听到的一模一样,却又格外不同。 夕阳透过气窗照进来,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在地上交织成一片,像幅最温暖的画。 阿砚知道,这场与蝗虫的较量,他们赢的不只是粮食,更是人心。 夜风从坊门的缝隙钻进来,带着远处稻田的清香,吹得油灯的火苗轻轻晃动。 老铁砧上,“看家锤”的影子和阿砚的影子叠在一起,仿佛在说: 守正者,方能行远。 蝗灾过后的韩地像是被水洗过,田埂上的虫尸早已被雨水冲净,只留下些淡褐色的痕迹。 墨家据点的锻铁坊却比抢收时更热闹,门口的石阶被往来的商客踩得发亮,竹筐里堆着的订单竹简快赶上人高了。 “阿砚匠士,赵国商人订的五十把铁剑,说要最好的百炼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