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凉风吹拂!天地陷入寂静! 而镇江府衙后堂,早已被改造成临时中军帐。 牛油巨烛高烧,烛芯爆裂的噼啪声,在寂静的帐内格外清晰, 却压不住帐外,此起彼伏的马蹄声与急促的脚步声。 帐墙四周,密密麻麻挂满了镇江府及周边州县的堪舆图。 地图用细密的桑皮纸绘制,上面标注着山川、河流、村落、官道, 而最醒目的,是那些不断被贴上去、又撕下来的小红旗与蓝布条。 红旗代表己方兵力,蓝布条则是探子传回的张士诚部动向。 每隔半个时辰,就有浑身泥泞的探子掀帘而入, 将一卷写满情报的竹简或麻纸,递到值守参军手中,参军核对无误后, 立刻用炭笔在地图上涂改、标注, 有时是移动一面红旗,有时是在某个村落旁添上一个蓝点, 有时则干脆将整张局部地图撕下,换上新绘制的版本。 “又来一批!” 值守参军高声禀报,声音带着难掩的疲惫,眼底却闪烁着紧绷的光芒。 他手中的麻纸,还带着雨水的湿气,上面的字迹潦草却工整, 记录着丹徒县南二十里,发现张士诚部骑兵巡逻队,人数约三百,装备精良。 马昕就站在地图中央,一身软甲,腰间悬着一柄铁剑。 多日操劳!他的脸上带着明显的倦容,胡茬已经冒出了青色,眼底布满血丝, 但眼神却始终锐利,紧盯着地图上,那些不断变化的标记。 他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好好合眼了,吃住都在这中军帐里, 案几上还放着半碗,早已凉透的米粥和一块硬邦邦的麦饼,旁边堆着厚厚的一摞情报卷宗。 “参谋营都到齐了吗” 马昕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抬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扫过帐内两侧,端坐的十几名参军。 这些人都是他精挑细选的智谋之士, 有出身军校的书生,有退伍的老兵,还有熟悉江南地形的本地人。 此刻,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堆情报竹简, 有的在低声议论,有的在纸上写写画画,有的则紧锁眉头,盯着地图出神。 “回都督,都到齐了。” 首席参军周文彦起身拱手,他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戴着一副麻布手套,手指因常年握笔而显得有些僵硬, “方才收到丹徒、丹阳、句容三地的最新情报,张士诚部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各地的哨卡都加强了戒备,而且……” 他顿了顿,语气凝重, “我们安插在常州的暗桩传回消息,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亲自率领主力,已经离开了常州城,动向不明。” 马昕的心猛地一沉。 张士德骁勇善战,又精通谋略,是张士诚麾下最得力的干将。 他亲自领兵出征,显然是要对镇江有所动作。 镇江是金陵的门户,一旦失守,张士诚的势力就能直逼金陵,到时候局势将不堪设想。 “他们的目标到底是镇江城,还是想分兵偷袭其他州县” 马昕喃喃自语,目光在地图上的镇江城与周边州县之间来回移动。 他如今更是被委以镇守镇江的重任,成为一方统帅。 这是他从未想过的荣耀,却也带来了千斤重担。 他想起了出发前,朱元璋对他说的话:“镇江安危,系于你一身。 守住镇江,就是守住金陵的屏障,守住万千百姓的安宁。” 这话如同千斤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他怕的是决策失误,导致城池失守,百姓遭殃。 “将军,依属下之见,张士德大概率是想直取镇江城。” 周文彦指着地图,“镇江城地处长江南岸,交通便利,粮草充足,是兵家必争之地。 张士诚早就对镇江虎视眈眈,如今他势力大增,必然想拿下镇江,打通与江北的联系。” “可万一他是声东击西呢” 另一名参军提出异议,“句容县兵力薄弱,如果张士德分兵偷袭句容,再从句容迂回包抄镇江,我们就会腹背受敌。” 帐内顿时陷入了争论,各执一词,都有自己的道理。 马昕静静地听着,眉头越皱越紧。 他知道,每个人的分析都有依据, 但战争瞬息万变,任何一个错误的判断,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他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的铁剑,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外面的雨不知何时下了起来,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在帐帘上, 夹杂着远处传来的几声闷雷,更添了几分压抑。 马昕望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只觉得眼前的情报如同乱麻一般,理不清头绪。 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方统帅,在重大抉择面前的犹豫与艰难。 “再探!”马昕猛地提高声音, “让所有探子都加派人手,密切监视张士德部的动向,一有消息,立刻回报,不得延误!” “喏!” 值守参军高声应道,转身匆匆离去。 马昕重新将目光投向地图,心中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他都要守住镇江,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此刻,他必须冷静, 必须在这错综复杂的情报中,找出张士诚的真正意图。 帐内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坚毅而又带着一丝迷茫的脸庞, 风雨欲来的压抑感,如同乌云一般,笼罩在整个中军帐上空。 中军帐内的烛火已经换了第三轮, 牛油燃烧产生的油烟弥漫在空气中,混合着汗水、泥土和墨汁的味道,形成一种独特的气息。 马昕和参谋营的众人,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案几旁,案几上铺满了各种情报, 有探子传回的口述记录,有截获的敌军书信,有各地乡绅上报的见闻, 还有己方斥候绘制的敌军营地草图。 “大家再仔细看看这些情报,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马昕的声音比之前沉稳了一些,他已经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逐字逐句地分析每一份情报。 周文彦将几份情报摊开,用炭笔在纸上画着草图:“将军你看,张士德部离开常州后,先是向西北方向移动, 抵达武进县后,却又停留了一天, 随后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向西,朝着丹阳方向前进, 另一路则转向西南,直奔句容。” “这正是最让人费解的地方。” 一名陈姓的参军接口道,他曾是军中的斥候队长,对行军布阵颇有经验, “如果他想攻打镇江,直接从常州向西,经丹阳直扑镇江即可,为何要分兵去句容 而且据探子回报,前往句容的那一路兵力还不少,足有五千人。” 马昕拿起一份句容县的情报,上面写着:“句容县城防薄弱,守军仅一千人,且多为老弱残兵,粮草不足。” 他眉头微蹙:“句容虽然城防薄弱,但地理位置并不重要,拿下句容对攻打镇江并无太大帮助。 张士德为何要在这种关键时刻,分兵去攻打一个无关紧要的县城” “会不会是为了抢夺粮草”有人提出猜测。 “不太可能。”周文彦立刻反驳, “句容县地狭人少,粮草储备有限,不值得张士德动用五千兵力去抢夺。 而且他主力西进,粮草必然充足,没必要冒这个险。” 众人陷入了沉思,帐内只剩下翻动纸张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马昕将所有关于张士德部的情报都整理了一遍,突然发现了一个细节:“你们看,前往丹阳的那一路敌军,行军速度很慢, 每天只走三十里,而且沿途不断设置哨卡,似乎在防备什么。 而前往句容的那一路,却是急行军,速度极快,看样子是想尽快抵达句容。” “这就奇怪了。” 陈姓谋士摸了摸下巴,“如果是分兵进攻,两路大军应该相互配合,行军速度也该大致相当。 可现在一路慢,一路快,完全不像是协同作战的样子。” 周文彦突然眼睛一亮:“将军,属下有个猜测。 张士德分兵去句容,可能只是个幌子!他的真正目标,还是镇江!” “幌子”马昕看向他,“说说你的理由。” “张士德深知镇江城防坚固,我们早有防备,如果他正面强攻,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周文彦指着地图,“他分兵去句容,故意摆出要攻打句容、迂回包抄镇江的架势,就是想让我们分兵去救援句容。 到时候,镇江的兵力被削弱,他再率领主力从丹阳方向突然发起猛攻,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有道理!” 有人立刻附和, “前往丹阳的那一路敌军行军缓慢,就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待我们分兵救援句容。 一旦我们调动兵力,他们就会立刻加快速度,直扑镇江!” 马昕心中一动,周文彦的猜测确实有道理。 他拿起另一份情报,上面记录着张士诚部在常州城,囤积了大量的攻城器械,而且从各地征集了不少民夫,显然是做足了强攻的准备。 如果张士德的目标只是句容,根本不需要如此兴师动众。 “还有一点。” 周文彦继续说道,“我们截获的张士德写给部下的书信中,多次提到‘佯攻’、‘牵制’等字眼, 虽然没有明确说明目标,但结合其他情报来看,这很可能就是指分兵句容之事。” 马昕的眉头渐渐舒展,但心中仍有一丝疑虑。 战争瞬息万变,任何情报都可能存在误导,万一这只是张士德的又一个圈套呢 他想起了之前几次与张士诚部交手的经历,对方向来狡猾多变,擅长声东击西,很难让人捉摸透真实意图。 “不能大意。” 马昕沉声道,“虽然周参军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我们不能仅凭这些情报就下定论。 张士诚部的动向依然存在很多疑点,比如他们在武进县停留的那一天,到底做了什么 还有,前往句容的那一路敌军,除了攻城之外,有没有其他动作” “将军所言极是。” 谋士点头道,“真实的战争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哪怕我们分析得再透彻,也可能会出现意外。 比如天气变化、粮草短缺、内部哗变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敌军的决策,导致局势发生逆转。” 就在这时,帐帘再次被掀开,一名探子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脸上满是焦急之色:“将军!不好了! 前往句容的张士德部突然改变方向,不再攻打句容县城,而是朝着丹徒县方向疾驰而来!” “什么” 马昕和参谋团的众人都吃了一惊,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刚刚才分析出张士德分兵句容是佯攻,没想到对方竟然真的改变了方向。 “消息属实吗”马昕急切地问道。 “属实!”探子喘着粗气,“我们的斥候在句容城外十里处发现了敌军的动向, 他们已经放弃了攻城准备,拔营而起,朝着丹徒方向去了, 行军速度非常快,看样子是想与丹阳方向的敌军汇合!” 帐内顿时一片哗然。如果张士德的两路大军汇合,兵力将达到五万之众,而镇江城内的守军只有一万五千人,兵力悬殊。 而且丹徒县是镇江城的门户,一旦丹徒失守,镇江城就会直接暴露在敌军的兵锋之下。 “果然狡猾!” 周文彦咬牙道,“他先是摆出分兵句容、迂回包抄的架势,引诱我们分兵, 见我们没有动静,又立刻改变方向,集中兵力攻打丹徒,想要一举突破我们的防线!” 马昕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战争的变化果然超出了预期。 虽然他们通过情报分析大致摸清了张士德的思路,但对方的反应速度之快,还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立刻传令!” 马昕当机立断,“让丹徒县的守军立刻加强戒备,死守城池,不得放敌军一兵一卒进城! 同时,调遣句容县的守军驰援丹徒,务必在敌军汇合之前,赶到丹徒城外设防!” “喏!”参军们齐声应道,立刻转身去传达命令。 马昕再次看向地图,丹徒县的位置在镇江城东南三十里,是连接丹阳和镇江的交通要道,地势平坦,无险可守。 张士德的两路大军汇合后,必然会对丹徒发起猛攻。 而丹徒的守军只有三千人,就算加上句容驰援的一千人,也只有四千人, 想要抵挡三万敌军的进攻,难度极大。 “将军,要不要再调遣一部分镇江城内的守军去支援丹徒”陈武问道。 马昕犹豫了。 镇江城内的守军本来就不多, 如果再分兵支援丹徒,一旦张士德还有其他伏兵,或者从其他方向发起进攻,镇江城就会变得空虚。 但如果不支援丹徒,丹徒很可能会被攻破,到时候镇江城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再探!” 马昕深吸一口气,“密切关注丹徒方向的敌军动向,同时探查周边是否有张士诚部的其他伏兵。 另外,让安插在张士诚军营中的情报人员,尽快传回对方的详细战略布防图,我们需要知道他们的具体作战计划!” 帐外的雨越下越大,雷声也越来越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擂鼓助威。 马昕站在地图前,心中充满了紧迫感。 他知道,接下来的几个时辰,将是决定镇江安危的关键。 情报分析只能提供参考,真正的战争,往往比想象中更加复杂、更加残酷。 中军帐内的气氛已经紧张到了极点。 烛火被风吹得摇曳不定,映照着每个人紧绷的脸庞。 马昕双手背在身后,不停地在帐内踱步,脚步声在寂静的帐内显得格外清晰,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众人的心上。 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那个安插在张士诚军营中的情报人员,传回的战略布防图。 那是他们目前,唯一能准确了解敌军真实作战计划的希望。 “将军,应该快到了吧” 周文彦忍不住问道,他的目光时不时地瞟向帐帘,显得有些焦躁。 马昕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他的心中也同样焦急,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像是一种煎熬。 他知道,丹徒县的守军已经与张士德的先头部队交上了火,虽然暂时挡住了对方的进攻, 但敌军主力正在源源不断地赶来,丹徒的防线,随时都可能被突破。 就在这时,帐帘被猛地掀开,一道黑影闪身而入,正是负责与暗桩联络的参军李青。 他浑身湿透,头发凌乱,脸上沾着泥土和血迹,显然是经历了一番惊险的跋涉。 他手中紧紧攥着一卷油纸,油纸被层层包裹,防止被雨水打湿。 “将军!李青幸不辱命,带回了战略布防图!” 李青单膝跪地,将油纸高高举起,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马昕心中一喜,立刻走上前,接过油纸,小心翼翼地打开。 只见里面是一张绘制得极为详细的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张士德部的兵力部署: 主力部队三万余人,分为前、中、后三军,前军由张士德亲自率领,共计一万五千人,部署在丹徒县城外十里处的平原地带; 中军八千余人,部署在丹徒与丹阳之间的官道两侧,作为预备队; 后军七千余人,部署在丹阳县城内,负责守护粮草和后方安全。 此外,地图上还标注了敌军的攻城器械位置、粮草囤积地、军医营所在地等详细信息。 “快,挂起来!”马昕吩咐道。 两名参军立刻上前,将地图挂在帐墙中央的空白处。 所有人都围了上去,目光紧紧盯着地图上的每一个标记。 “这张图看起来很详细,标注得也很规范。” 周文彦仔细看了一会儿,开口说道,“敌军的兵力部署、阵型排列,都符合张士德的作战风格。 而且,粮草囤积地和军医营的位置,也与我们之前,通过其他情报,分析出的结果大致吻合。” “我看像是真的。”儒生也点了点头, “你看这里,标注的前军先锋部队的将领姓名,正是张士德麾下的得力干将。 我们之前的情报也显示,他确实跟随张士德出征,担任先锋。” 帐内的众人纷纷点头,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张战略布防图是真的。 有了这张图,他们就能准确了解敌军的部署,制定出针对性的作战计划。 比如,可以集中兵力攻打敌军的粮草囤积地,切断对方的补给; 或者利用敌军中军作为预备队、部署分散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马昕却没有立刻下结论。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将军,有什么问题吗” 周文彦察觉到了马昕的异样,忍不住问道。 马昕指着地图上敌军后军的部署位置:“你们看这里,张士德的后军部署在丹阳县城内,负责守护粮草。 丹阳县城虽然坚固,但如果我们派一支奇兵,绕过前军和中军,直扑丹阳, 烧毁粮草,敌军必然会军心大乱。 以张士德的谨慎性格,他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将军的意思是……”周文彦有些明白了。 “这张图太完美了。” 马昕沉声道,“完美得有些不真实。张士德向来谨慎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