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皇庄肃贪,内帑丰盈
平少8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那日乾清宫被皇帝委以清查皇庄、矿产、织造等皇家产业的重任,司礼监随堂太监张国元便知,自己接了个烫手山芋,却也可能是立下不世功业的绝佳机会。陛下将开源节流、充盈内库的希望寄托于此,他岂敢怠慢 回到值房,张国元并未立刻大张旗鼓,而是沉下心来,首先着手组建班底。他深知此事牵涉利益巨大,人手必须绝对可靠。他没有从那些油滑的旧有衙门直接调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两个地方:一是内书堂近年表现优异、背景清白的年轻宦官;二是通过王承恩,从皇帝新设立的“秘书班子”和已初步展现忠诚的腾骧四卫中,借调了一批精于算学、做事严谨的人员。他奏请皇帝批准,成立了一个直属于他、暂时命名为“皇产稽核办”的临时机构,人员虽不多,但贵在心思纯粹,尚未被宫中的污浊之气浸染。 班底初成,张国元便带领他们一头扎进了核查宫中存档。司礼监、内官监、承运库……凡是可能存有皇产记录的衙门,都被他们翻了个底朝天。尘封多年的账册、地契、贡品清单被一一找出,堆满了临时征用的几间大库房。张国元亲自坐镇,带着手下人日夜不停地梳理、核对、誊录。 这是一项极其繁琐且考验耐心的工作。旧档混乱不堪,记载多有缺失矛盾,甚至明显有涂改痕迹。但张国元及其团队展现出了惊人的细致与韧性。他们根据零星的田亩数字、矿区记载、织机数量,结合地方志、税粮记录进行交叉比对,试图还原出皇家产业的真实面貌。 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奋战,一份初步的、但已足够触目惊心的资产清单渐渐清晰起来。根据档案推算,仅在北直隶(河北地区),属于皇帝直接管辖的皇庄(官田)就有不下三百处,占地超过二十万顷(约两百万亩);各类矿场(主要是煤、铁)数十座;南京、苏州、杭州三大织造局,理论上拥有织机数千张,工匠役夫数万人。此外,还有分散在各地的山林、湖沼、盐场、皇店等零星产业。 然而,与这庞大资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流入内库的收益却逐年锐减,到了天启末年,每年各项皇产总收入竟不足二十万两白银,尚不及一个富裕省份的盐税!账面上充斥着“年景不好”、“矿脉枯竭”、“织造亏损”等种种借口。 “硕鼠!全是硕鼠!”张国元看着汇总的数据,气得浑身发抖。他明白,档案核查只能勾勒轮廓,真正的“硕鼠”就藏在那些具体经营皇庄、矿场、织局的管事太监、庄头、胥吏之中。 张国元决定,先从京城周边的皇庄和矿场开始动手。这里距离最近,信息传递快,便于控制,也能最快见到成效,以坚定陛下之心。 他兵分两路:一路明察,以“巡查春耕”、“核对矿产量”等常规名义,直接进入庄院、矿区,查看实际情况,核对账目人口;另一路暗访,由精干人员扮作行商、流民,暗中打听庄头、矿监的品行、家业,搜集证据。 很快,利剑便斩向了第一只“硕鼠”。京南大兴县一处占地近五千亩的皇庄,账面上连年歉收,庄户困苦。但暗访人员却发现,该庄庄头(由宫中派出的管事太监担任)却在京城内置办了三进大宅,养着好几房外室,其子更是横行乡里。明察人员突击核对仓廪、清点田亩,发现仓中粮食堆积如山,远非账上所记,且大量肥沃田地被庄头暗中挂在其亲属名下,逃避皇庄租税。 证据确凿,张国元毫不犹豫,请得驾帖,直接命令随行的腾骧四卫士兵将那名肥头大耳的庄头及其核心党羽拿下。抄家之时,从其宅邸地窖中起出白银五万余两,金银器皿、古玩字画无数,其总资产远超其正常收入百倍! 紧接着,西山一处煤矿也查出大问题。矿监太监与当地胥吏勾结,虚报矿工人数,冒领工食银,并将大量优质煤炭私自贩卖,中饱私囊,上报的却是产量低、质量差的劣煤。稽查人员封锁矿场,核对工籍,搜查账房,很快便锁定了证据。这名矿监见事情败露,试图携款潜逃,被早已埋伏的锦衣卫当场擒获,从其马车上搜出准备转移的现银三万多两及多地房契。 京城周边的第一轮稽查,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水面投下巨石。短短半月之内,张国元连续查处了七处问题严重的皇庄和两座矿场。抓捕负有直接责任的管事太监、庄头、矿监及涉案胥吏二十三人。 抄家追赃的成果更是令人瞠目: 共追回现银四十八万七千余两! 抄没京城及周边宅邸十五座,田产(非皇庄,属私人侵吞)三千余亩! 各类珠宝玉器、古玩字画、上好家具摆设两百余箱,其价值尚需时间估算,但初步判断不下于二十万两。 此外,还查封了这些蛀虫暗中经营的店铺、车马行等产业若干。 这些真金白银和财物被一车车运回内承运库,登记造册。王承恩看着库房里迅速堆积起来的银箱,激动得老泪纵横,连声向皇帝禀报:“皇爷!皇爷!张公公他……他真的办成了!库里……库里从没这么满当过!” 朱由检闻奏,亦是心潮澎湃。他深知这仅仅是开始,京城周边或许还只是小巫,那些天高皇帝远的江南织造、各地散落皇庄,恐怕问题更为严重,盘根错节。但张国元这漂亮的第一仗,无疑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证明了他的思路是正确的,也为他后续更深入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启动资金”和信心。 乾清宫内,朱由检看着张国元呈上的详细奏报和追赃清单,龙颜大悦。 “国元,你做得很好!快、准、狠!打出了气势,也打出了实惠!”朱由检不吝赞扬。 “全赖陛下信重,奴婢只是依旨行事。”张国元躬身道,脸上虽带疲惫,但眼神明亮。 “京城周边,继续深挖,务必肃清!”朱由检指示道,“接下来,你的目光要放得更远。南京、苏州、杭州的织造局,南直隶、浙江、湖广等地的皇庄,还有各地的矿场、皇店,都要纳入稽查范围。朕会给你增派人手,许你必要时调动当地锦衣卫协查之权!” “奴婢领旨!”张国元精神一振,知道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记住朕的话,”朱由检语重心长,“清查不是目的,追赃也只是手段。最终是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防止后人再犯。你要在稽查过程中,留意哪些人可用,思考如何定立新规,如何选拔可靠之人去管理这些产业。朕要的,是源源不断的活水,不是一锤子买卖。” “陛下圣明!奴婢定当谨记,在清查之余,着力于建制立法,为陛下经营好这份千秋基业!”张国元郑重承诺。 带着皇帝的勉励与更重的嘱托,张国元离开了乾清宫。他知道,皇庄肃贪的第一阶段已然告捷,但更漫长、更复杂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帝国的财富脉络,正等待着他去一一疏通,将那些被蛀虫吞噬的营养,重新输送回它本该效忠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