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晨光刚漫过渠边的杨树林,高铭远正和刘匠头核对邻村支渠的夯土用料清单,就见村口扬起一阵急促的烟尘——两名身着绯色驿服的驿卒,骑着汗涔涔的快马,直奔晒谷场而来。 “高大人!京城八百里加急!”驿卒翻身下马,双手捧着裹着明黄绫缎的公文匣,语气带着难掩的急切。高铭远心中一凛,连忙放下手中的木尺,接过公文匣。在场的村民和工匠都停了动作,连蹲在一旁整理日记本的赵珩,也抬头望向他,眼里满是疑惑。 待拆开绫缎,取出里面的圣旨,高铭远展开细读,眉头渐渐拧紧。苏晚见状,悄悄拉过赵珩,示意他别出声。片刻后,高铭远收起圣旨,转身对众人沉声道:“沿海洲城遭台风侵袭,粮田、粮库尽毁,堤坝溃决,百姓流离,且州府因贪腐疑云被围堵,皇上传召我即刻回京述职。” 这话一出,晒谷场瞬间安静下来。虎子挠了挠头,有些急道:“那邻村的渠咋办刚定下的蓄水池还没动工呢!”刘匠头也皱着眉:“大人走了,这后续的活计怕要耽搁,村民们还盼着支渠通水呢。” 高铭远拍了拍虎子的肩膀,又看向刘匠头:“支渠的图纸已画好,用料清单也核对完毕,夯土的法子你们也都熟了,就劳烦刘匠头牵头,虎子帮着组织村民,按图纸推进就行。我已在圣旨里奏请陛下,待洲城之事稍定,便会回来查看进度。”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围拢的村民,“兰考的水利刚见成效,不能因我半途而返就停了,大家放心,我定会尽快回来。” 村民们听了,纷纷点头应下。苏晚走上前,递过早已收拾好的行囊——里面除了几件换洗衣物,还有赵珩连夜整理的兰考水利记录册。“路上小心,此去京城路途遥远,到了记得先歇息。”她声音轻柔,却带着笃定,“这里有我,支渠和蓄水池的事,我会帮着盯紧。” 赵珩抱着日记本跑过来,把本子塞进高铭远手里:“高老师,这上面记了水车的调试细节,还有邻村的地形数据,您带着,万一京城要问起水利的事,说不定用得上。”高铭远接过本子,摸了摸他的头,眼底泛起暖意:“好,等我回来,还当你的小帮手。” 当日午后,高铭远便跟着驿卒启程。赵珩和苏晚送他到村口,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官道尽头,才转身回村。一路上,赵珩攥着苏晚的手,小声问:“苏姐姐,高老师去洲城,会不会有危险啊那些贪官会不会害他”苏晚蹲下身,帮他理了理衣襟:“高老师是都察院都御史,查贪官是他的本分,而且他懂水利,定能帮洲城百姓修好堤坝,不会有事的。” 与此同时,京城皇宫的太和殿内,皇帝正对着满朝文武议事。御座下,户部尚书出列奏道:“洲城台风过后,粮价飞涨,流民已达数千,若不尽快安抚,恐生民变。且堤坝溃决之处,查有夯土掺沙、石料以次充好之嫌,贪腐之弊定然不小。” “朕已召高铭远回京,”皇帝声音沉稳,目光扫过众臣,“高铭远在兰考督建水利,深得民心,且精通水利、善查弊案,任都察院都御史时,也从未徇私。朕意已决,待他回京述职后,便任命他为福建、浙江两省巡抚,前往洲城,一则查勘贪官,依法严惩;二则安抚百姓,重修堤坝,恢复水利。” 殿内众臣纷纷附和:“陛下圣明!高大人既有百姓基础,又通水利监察,此任再合适不过!”吏部尚书也出列道:“臣这就拟好任命文书,待高大人回京,便可即刻赴任。” 皇帝微微颔首,望向殿外的天空,语气带着期许:“盼高铭远能早日到任,解沿海百姓之困,还两省一个清明安稳。” 而此时的高铭远,正骑着快马奔驰在官道上。他怀里揣着赵珩的日记本,手里握着兰考水利的记录册,脑海里反复想着圣旨里的内容——查贪官、安百姓、修水利,每一件都关乎民生,容不得半分懈怠。夕阳西下,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前路虽远,却满是沉甸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