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补贴方案 + 罢工预警
耍大刀的金丝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晚风带着秋老虎的余温,卷着印刷厂机器的轰鸣声钻进巷口。张嘉豪刚骑着自行车从县城回来,车筐里还放着刚打印好的工人考勤表,远远就看见父亲张建国站在印刷厂门口搓着手,眉头拧成了疙瘩。 “豪子,你可回来了!” 张建国快步迎上来,声音压得很低,“老王他们几个老工人刚才聚在墙角嘀咕,说夜班太累,补贴又少,想跟你提涨工资,不然就…… 就不干了。” 张嘉豪心里咯噔一下。印刷厂刚接到邻县的 jy 资料订单,正 24 小时轮班赶工,要是工人罢工,不仅订单要违约,刚有起色的食品包装业务也得黄。他支好自行车,拍了拍父亲的肩膀:“爸,别急,我去问问情况。” 印刷厂的厂房是租来的老砖房,里面摆着两台胶印机,油墨味混合着纸张的气息弥漫在空气里。夜班工人正坐在墙角休息,手里端着搪瓷缸子喝着凉水,见张嘉豪进来,原本叽叽喳喳的议论声突然停了,眼神里带着试探和不满。 领头的老王是厂里资格最老的工人,黝黑的脸上刻着疲惫,放下搪瓷缸子站起身:“豪子,我们不是故意为难你,这夜班从晚上八点干到凌晨四点,天天熬着,一个月才多给 5 块补贴,实在顶不住啊。” “是啊豪子,” 旁边的小李跟着附和,“我家娃还小,天天熬夜回家都没力气抱他,隔壁纸箱厂的夜班补贴都 15 块一天了。” 张嘉豪没有立刻反驳,而是拉过一张木凳坐下,翻开手里的考勤表:“王叔、李哥,我知道大家辛苦。这阵子订单多,夜班确实熬人,我心里有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个人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今天去县城跑了三家工厂,纸箱厂、农机厂还有纺织厂,夜班补贴最高的是 12 块,最低的 8 块,咱们厂之前给 5 块,确实少了。” 工人们没想到他已经提前做了调研,脸上的不满缓和了些。张嘉豪继续说道:“我制定了两个方案,大家听听。第一,夜班补贴从 5 块涨到 10 块一天,干满一个月全勤,再额外发 50 块全勤奖;第二,要是有人不想上夜班,咱们可以调班,白班和夜班轮流来,保证每个人每个月夜班不超过 10 天。” 这话一出,工人们眼睛亮了。10 块钱的夜班补贴虽然没到纸箱厂的水平,但加上全勤奖,实际收入反而更高,而且还能调班,兼顾家庭。老王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豪子,要是这样,那我们就没意见了,之前也是一时心急,没跟你好好说。” “都是为了把厂子办好,有话直说就好。” 张嘉豪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钢笔,在考勤表背面写下补贴方案,“从这个月开始执行,今天晚上的夜班就按新补贴算,月底一起发。” 工人们顿时松了口气,纷纷起身回到机器旁,原本沉闷的厂房里,胶印机的运转声又变得轻快起来。张建国看着这一幕,欣慰地拍了拍张嘉豪的后背:“还是你有办法,我刚才都快急死了。” 处理完工人的事,张嘉豪想起母亲最近总说晚上睡觉冷,便骑车往县城的供销社赶。傍晚的供销社里人不多,货架上摆着各种日用品,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几件印着 f4 图案的保暖内衣,粉蓝相间的包装纸看着格外新鲜。 “小姑娘,这保暖内衣多少钱一套” 张嘉豪指着货架问道。 售货员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笑着取下一套:“这是刚到的新款,里面加了绒,保暖得很,一套 88 块。” 88 块钱在 2000 年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天的工资。但张嘉豪想起前世母亲总是穿着打补丁的旧毛衣,冬天冻得瑟瑟发抖,心里就一阵发酸。他毫不犹豫地选了两套,一套藏青色给父亲,一套浅灰色给母亲,又让售货员用牛皮纸包好,拎在手里沉甸甸的。 回到家时,母亲刘桂兰正在厨房做饭,闻到熟悉的油墨味,探出头来:“豪子回来了饿不饿,饭马上就好。” 张嘉豪把保暖内衣递过去:“妈,给你和爸买的,天快冷了,穿上暖和。” 刘桂兰接过纸包,打开一看,眼睛瞬间红了。她拿起浅灰色的保暖内衣,摸了摸里面的绒,又翻到领口的 f4 图案,嘴角忍不住上扬:“这得不少钱吧你这孩子,赚钱不容易,怎么还乱花钱。” “赚钱就是为了让你们过好日子。” 张嘉豪走过去帮母亲擦了擦眼角,“以前条件不好,让你和爸受委屈了,现在日子好了,该享享福了。” 张建国从里屋出来,看到保暖内衣也愣了愣,随即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还是儿子孝顺,我长这么大,还没穿过这么好的内衣呢。” 那天晚上,刘桂兰特意煮了鸡汤,还炒了四个菜,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灯光映着三张含笑的脸。刘桂兰给张嘉豪夹了块鸡腿,哽咽着说:“豪子,妈这辈子没享过什么福,有你这么个儿子,妈知足了。” 张嘉豪看着母亲眼角的皱纹和父亲鬓角的白发,心里暖暖的。前世的遗憾正在一点点弥补,这种家人团聚的温暖,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第二天一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平静。张嘉豪拿起桌上的小灵通,电话那头传来镇里饼干厂老板王总的声音:“豪子,我听说你这儿能印食品包装我这儿有批饼干盒要印,用食品级油墨,你能不能接” 张嘉豪心里一喜,食品包装是他早就想拓展的业务,没想到机会来得这么快。他立刻答应下来:“王总,没问题,我们有食品级油墨,你什么时候方便,我过去拿样品和尺寸。” 挂了电话,张嘉豪直奔饼干厂。王总的饼干厂在镇东头,是个不大的院落,里面堆着不少散装饼干。王总拿出一个纸质饼干盒样品:“豪子,就按这个尺寸印,图案我已经画好了,要用食品级油墨,不能有异味,不然质检过不了。” “王总放心,我用的是进口食品级油墨,无毒无味,印刷出来的图案还清晰。” 张嘉豪接过样品,仔细看了看尺寸和图案,“这批货你要多少,什么时候要” “先印 5000 个,后天就要,能不能赶出来” 王总有些担心地问。 “没问题,我回去就安排工人赶工。” 张嘉豪拍着胸脯保证,“价格方面,每个饼干盒 0.3 元,5000 个一共 1500 元,先付 500 元定金,交货后付清尾款。” 王总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 500 元现金和手绘的图案稿:“行,就按你说的来,我相信你这孩子做事靠谱。” 回到印刷厂,张嘉豪立刻组织工人开工。他打开刚买回来的食品级油墨桶,墨绿色的油墨散发着淡淡的树脂味,和普通油墨的刺鼻气味完全不同。工人们按照图案稿调整胶印机,一张张白色的卡纸经过机器,很快印上了金黄的饼干图案,边缘整齐,色彩鲜亮。 两天后,5000 个饼干盒准时交货。王总仔细检查了一遍,满意地竖起大拇指:“豪子,这印刷质量比城里的印刷厂还好,以后我的包装就都找你印了!” 说着当场付清了尾款。 张嘉豪算了算,这批订单扣除油墨、纸张成本,净赚 5000 元,这也是印刷厂承接的第一笔食品包装订单,意味着他们正式踏入了食品包装领域。 正当他和工人庆祝的时候,厂房门口传来了脚步声。张嘉豪抬头一看,是邻镇印刷厂的老板赵天成,穿着一件不合身的西装,手里拎着一个公文包,脸上堆着虚伪的笑容。 “张老板,恭喜恭喜啊,听说你这儿生意越做越大,连食品包装都接了” 赵天成一边说一边往厂房里走,眼神却不停地瞟向胶印机和油墨桶,“我今天路过,特意来参观学习一下,你这设备真不错,油墨看着也挺高级。” 张嘉豪心里清楚,赵天成一直盯着他的业务,之前就想抢 jy 资料的印刷订单,现在又来打探食品包装的技术。他不动声色地挡在胶印机前:“赵老板客气了,都是小本生意,谈不上学习。我们还有订单要赶,怕是没时间招待你了。” 赵天成碰了个软钉子,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却还是不死心:“张老板太见外了,我就是想问问,你这食品级油墨是从哪儿进的还有这胶印机的调试技巧,能不能指点一下以后咱们互相照应嘛。” “都是商业机密,不方便透露。” 张嘉豪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赵老板要是没别的事,我就不送了。” 赵天成见状,知道再问也没用,悻悻地笑了笑:“行,那我先走了,张老板生意兴隆。” 转身走出厂房时,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阴狠,嘴角勾起一抹不怀好意的弧度。 张嘉豪看着他的背影,眉头皱了起来。他知道,赵天成绝不会善罢甘休,这次上门打探只是开始,接下来恐怕还有更多麻烦等着他。但他并不害怕,现在的印刷厂有稳定的订单、熟练的工人,还有不断升级的技术,就算赵天成想搞小动作,他也有信心应对。 晚风再次吹进厂房,胶印机的轰鸣声依旧响亮,张嘉豪看着忙碌的工人和堆积如山的订单,心里充满了干劲。弥补遗憾的路还在继续,时代掘金的脚步不能停歇,他知道,更广阔的天地还在前面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