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道之行
君雨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崇祯二年五月初一,太和殿大朝会。 文武百官肃立,崇祯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 今日召诸位爱卿,是为商议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众臣都凝神倾听。 自朕登基以来,推广水泥,改良工艺。如今水泥产量充足,是时候大举修路了。 首辅孙承宗率先出列:陛下圣明。道路畅通,则货物流通,军令速达,实为富国强兵之要务。 工部尚书徐光启补充道:臣测算过,用水泥修路,虽初建费用较高,但维护费用极低,使用寿命可达二十年以上。 户部尚书倪元璐却面露难色:陛下,修路虽好,然所需资金巨大,太仓库恐难支撑。 这正是崇祯等待的时机。 朕有一策,可解此难。 他示意王承恩展开早已准备好的章程。 朕意成立大明路政司,专管天下道路。另设大明日月交通公司,负责修建经营。 接着,他宣布了出资方案: 内帑出一千万龙元,占股五成;太仓库出一百万龙元,占股三成;其余二成股本,由勋贵、富商认缴。 这个方案立即在朝堂上引起热议。 兵部尚书孙承宗首先赞成:此策甚妙!以商办之路,解官办之困。 但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提出疑虑:商人逐利,若将道路交予商办,恐会苛收路费,苦了百姓。 崇祯早已料到有此一问。 李爱卿所虑极是。故朕定下规矩:行人、军队、紧急公务,一律免费。只对商队收取适当费用。 这个补充让反对声浪平息了不少。 更让众臣动心的是,崇祯展示了详细的修路计划。 四幅巨大的地图在殿内展开,上面标注着四条主干道: 北京-山海关线,巩固辽东防务; 北京-南京线,连接南北经济; 北京-西安线,打通西部通道; 北京-开封线,辐射中原腹地。 这四条干道,将以水泥修筑,宽三丈,坚固平整。 工部左侍郎孙元化补充道:臣测算过,每里造价约一千龙元。四条干道总长五千余里,需资金五百万龙元。 首批资金已绰绰有余。崇祯总结道,更重要的是,可以以工代赈,吸纳陕西灾民,既解决了民生,又完成了工程。 这个提议得到了众臣的一致赞同。 朝会结束后,相关人等立即行动起来。 五月初三,大明路政司正式挂牌。 首任路政使由工部右侍郎毕懋康兼任。 我们要在半年内,完成四条干道的勘测设计。毕懋康对下属们说。 与此同时,大明日月交通公司也宣告成立。 御马监副提督王朝奉出任总经理,这位皇帝亲信太监立即展现出惊人的经营才能。 立即发布募股公告,十日内完成募资。 公告一出,整个京城的勋贵富商都沸腾了。 英国公张维贤第一个响应:我认缴五十万龙元! 武清侯李国瑞也不甘示弱:我出三十万! 徽商、浙商、粤商纷纷解囊,一千万龙元的额度三天内就被认缴一空。 五月十五日,第一批工程队在西安集结。 孙传庭亲自坐镇,组织灾民参与修路。 每日管饭,另发龙元五角! 这个待遇让灾民们踊跃报名。 在西安至临汾段,数万灾民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先平整路基,再铺设碎石,最后浇筑水泥。 工部派来的工匠现场指导:水泥要搅拌均匀,浇筑后要养护七日。 与此同时,其他路段也相继开工。 北京至山海关段,主要雇佣当地农民。 修通这条路,咱们的粮食就能卖到关外了!农民们干劲十足。 北京至南京段,则动员了沿线数十万民工。 这是最长的一条干道,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王朝奉亲自督战:必须在年底前通车! 六月,工程全面铺开。 让所有人惊喜的是,新式筑路法效率极高。 采用标准化施工,流水线作业,最快时一天能修三里路。 更难得的是,工程质量极佳。 徐光启在视察后赞叹:这水泥路面,比官道强上十倍! 到了七月底,首批路段陆续完工。 首先通车的是北京至廊坊段。 当第一辆马车驶上平整的水泥路面时,车夫简直不敢相信。 这路太平坦了!载重多了三成,速度还快了一倍! 商人们更是欢欣鼓舞。 从北京到廊坊,以前要一天,现在只要两个时辰! 消息传开,原本观望的人们纷纷来到新路上体验。 这路走得真舒服,一点都不颠簸。 下雨天也不怕泥泞了。 看到新路的好处,各地官员纷纷上书,请求将官道也改造成水泥路。 而最让崇祯欣慰的是,修路工程确实解决了陕西的灾情。 数十万灾民通过以工代赈,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新修的道路还促进了沿途经济的发展。 自从修了这条路,咱们村的粮食能卖到京城了。 商队来得多了,生意好做多了。 到了十月底,四条主干道全部竣工。 隆重的通车典礼在北京举行。 崇祯亲自为通车剪彩。 望着平坦宽阔的水泥大道,他心中感慨万千。 这四条道路,就像四条动脉,将大明最重要的地区连接在一起。 物资流通更加便捷,政令传达更加迅速,军队调动更加灵活。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在他的规划中,将来还要修建更多的道路,形成覆盖全国的交通网。 届时,大明将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望着延伸向远方的道路,崇祯知道,这条大道通往的,是大明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