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和殿的金砖被朝臣的朝靴踏得发亮。高铭远出列奏报漕河督查事宜时,张侍郎突然出列打断:陛下,高大人刚从江南回来,怕是不知兰考水渠账目出了纰漏。他扬手示意,身后小吏捧着一叠账册跪下,臣查得兰考修渠时,多报麦种损耗三千斤,茶苗款项更是去向不明。 高铭远心头一沉,却见陈大人与王大人交换了个眼神。他上前一步,将漕河卷宗高举过顶:陛下,兰考账目是否有误,可与漕河贪腐案一并对质。说着展开其中一页,张侍郎老家新建的庄园,所用青石与漕河采石场劣质石料同源,而账目上却记作漕河应急用料 御座上的皇帝翻看着两叠账册,眉头渐渐蹙起。张侍郎额角渗出汗珠,强辩道:不过是石料相似,怎能混为一谈倒是兰考那笔茶苗款,据说是落入了高大人亲信之手。 臣有证人。高铭远话音刚落,殿外传来脚步声。周石头背着个布包,一身粗布衣跪在丹墀下,怀里还抱着本磨破了角的账本。小人是兰考农户周石头,他举起账本,这是俺们村的流水账,每株茶苗栽在哪儿,谁浇的水,都记着呢。 账本被呈到御前,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在一页贴着片干枯的茶叶。这是沈先生教的,周石头声音发颤,说物证比嘴说管用。高大人用茶苗款换了江南的桑苗,现在兰考的蚕农,都能织出和京城一样好的锦了。 此时王大人忽然出列,呈上一卷桑锦:陛下请看,这是兰考新织的料子,臣表亲从老家捎来的。桑苗正是用茶苗款所换,账目虽未入官册,却记在百姓心里。锦面上的麦浪纹在阳光下浮动,与高铭远马车上的坐垫如出一辙。 张侍郎脸色煞白,还想争辩,却被皇帝摆手制止:查!把漕河石料、庄园用度、兰考账目,一并交督察院彻查。他望着高铭远,你在兰考能让水土相融,在京城,也该让清浊分明。 退朝时,周石头捧着高铭远给他的麦种,在宫门口转着圈:大人,俺就说兰考的麦子能撑事!高铭远摸着他头上的汗,忽然看见远处巷口,沈清和正背着个药箱朝这边望,药箱上还别着片新采的茶芽。 原来沈清和听闻兰考账目被查,连夜带着各村的桑苗成活记录赶来京城。李老汉让俺给您带句话,沈清和把一卷图纸塞给他,河堤又加了三层土,能抵十二年的洪水了。图纸上,兰考的水渠正往更远的地方延伸,笔尖的墨迹里混着几粒麦麸。 三日后,督察院的查案结果呈上御前:张侍郎挪用漕河款项、以次充好罪名坐实,被削职查办。而兰考的账外账,因惠及民生,被皇帝亲批民安即为功,载入工部新编的《惠民水利录》。 高铭远站在工部衙门前,看着匠人将兰考渠图刻在石碑上。周石头蹲在碑前,用手指描着穗满两岸四个字,忽然抬头道:大人,俺们村的麦子快熟了,回去时捎您一布袋 风从宫墙吹过,带着麦香与茶香。高铭远望着石碑上延伸的渠线,忽然明白——这天下的河,本就是连在一起的。兰考的渠水流入漕河,漕河的清波连着京城的御河,而最要紧的源头,永远在百姓心里那片踏实的土地上。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三国卑鄙军阀

三国卑鄙军阀

荒唐道士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命如草芥,中原百姓十不存一。后世一个灵魂穿越到这里,吝惜中原苍生、拯救大汉美女。只是手法有点儿邪恶……哦,怎嘛就成了三国第一条好汉?有些夸..
军史 连载 68万字
清穿新还珠:公主踢翻主角团

清穿新还珠:公主踢翻主角团

江若一
21世纪的大学生,上课睡了一觉醒来竟然穿越到了新还珠的世界!还成了老佛爷的亲孙女?爱新觉罗璟言?固伦和昭公主?妈呀!那不得赶紧抱紧老佛爷大腿,和晴儿宝贝贴贴!本以为自己可以吃吃喝喝嘻嘻哈哈躺到大结局,无奈有人经常来碰瓷,那就别怪她不客气啦,直接拳打油男茶女,脚踢癫公癫婆,只是某人好像越来越不太对劲,哎哎?你原本是这样的吗?小将军你自重嗷!女主身份为私设,是王爷之女,老佛爷亲孙女,从小在老佛爷身边长
军史 连载 74万字
末世蜗居

末世蜗居

懒人苏
重生女主姐:尹安!你离我远点!白莲花女配:尹安?没有利用价值,PASS。特种兵男主:尹安?有这号人物吗?反派基层炮灰尹安:请表酱紫对我,我只是强大得不够明显…大概..
军史 连载 9万字
闲散王爷请放手

闲散王爷请放手

末一一
上一世,他名声极盛,享誉全国。上一世,他娇妻美妾,好不惬意。上一世,他一子落错,满盘皆输。上一世死时旁人全都冷眼围观。对他好的人全都死在了那人的手里。重生归来..
军史 连载 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