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回文诗鼻祖”———“苏蕙”?(???)?
诗容词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幕还在继续: “后来窦滔被派往外地任职,想带着苏蕙和赵阳台一同前往,苏蕙还在气头上,坚决不与赵阳台同行。 窦滔一怒之下,带着赵阳台走了,之后连书信都断了。 ? 丈夫走后杳无音讯,苏蕙的倔强渐渐熬成了钻心的疼。 那时她才21岁,要她低三下四认错 不甘心! 郁闷之际,她想起卓文君写诗挽回司马相如的故事,心里一动: 不如写首“回文诗”,既让窦滔回忆往日恩爱,又能抒发自己的委屈。” 七玥:“好吧,才女虽然是个“恋爱脑”,但终究还是比普通人强很多,普通人难过了就会“嘤嘤嘤”的哭泣,或者是自怨自艾,才女就不一样了,把情感都宣泄在文字里,成就经典。” )o “《璇玑图》问世后,让无数读书人绞尽脑汁钻研。 武则天为它作序,说这800多字能拼出200多首诗; 随着诗文技法精进,后人竟从中挖出7958首诗; 到了现代,借助电脑甚至算出十余万首。 这不仅彰显了《璇玑图》的奥妙,更奠定了苏蕙“回文诗鼻祖”的地位,当真不负“绝世才女”之名。” 小视频结束 七玥:“嗯,好吧,厉害是厉害,但是人设怎么那么像言情小说里的苦情剧女主呀!” 要不再看看具体的!e_/?:? 于是,七玥又打开了另一个小视频。 “要论古代“文字游戏大师”,东晋才女苏蕙认第二,估计没人敢抢第一。 这位姐们儿用841个字绣了张图,愣是藏了7958首诗,连武则天都忍不住为她“打call”,夸她“才情能吊打古今”。 但你敢信 这惊掉下巴的神作,最初只是个21岁姑娘挽回老公的“爱情密码”。 今天咱就扒一扒这位“回文诗鼻祖”的开挂人生,看看她咋用一根绣花针,把日子过成了“千古传奇”。 话说,公元357年前秦那会儿,陈留县令苏道质家添了个闺女,取名苏蕙,字若兰。 老爹大概是想让她走“蕙质兰心”路线,结果这姑娘直接把“才女剧本”演成了“天才爽文”: 3岁背《诗经》比唱儿歌还溜,5岁认字量碾压同龄男孩,10岁不光会画画,绣的牡丹能骗来蜜蜂采蜜,十二三岁就敢对着账本跟账房先生“battle”算术。 搁现在,妥妥是“别人家孩子”的顶配版,估计邻居阿姨得天天逼着自家娃“学学苏家小蕙”。?? 那会儿恰逢魏晋南北朝,天下乱得像一锅粥,打仗比过节还勤,但偏偏是这“规矩崩坏”的年月,给了姑娘们“搞事业”的机会。 不像后来明清女子被“三从四德”捆成粽子,这时候的才女们能跟男人一起侃大山论诗文: 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惊艳全场,蔡文姬凭《胡笳十八拍》把曹操都听emo了,苏蕙更猛,凭着一身才学,硬是和她俩并称“魏晋三大才女”。 有回县里老秀才想刁难她,出了句“烟锁池塘柳”,她张口就来“炮镇海城楼”,字字带五行,把老头惊得胡子都捋秃了两根。 ) 古代姑娘15岁算成年,叫“及笄之年”——— 说白了就是插上发簪,告诉大家“本姑娘可婚可嫁了”。 苏蕙一到年纪,提亲的能从县衙排到城门口,有送金银的富二代,有许官帽的官二代,但她眼皮都不抬: “本姑娘要的是灵魂伴侣,不是移动钱包!” 缘分这东西就这么玄乎。ノ)`- ) 16岁那年,她跟老爹去阿育王寺上香,正逛到池塘边,忽听“嗖”一声,一只飞鸟应声落地。 抬头一看,好家伙! 射箭的是个少年郎,一身青衣飒得要命,腰间挂着宝剑,脚边还扔着本《左传》。 苏蕙心里“咯噔”一下: 这不就是传说中“上马能打贼,下马能背诗”的理想型 一打听才知道,这是镇东将军窦真的孙子窦滔,文武双全到离谱——— 论武力,能拉开三石弓; 论学问,背《离骚》比唱rap还顺。 俩人情投意合,堪称“古代版郎才女貌天花板”。 窦滔夸她“绣针能绣山河景”,苏蕙回怼“笔墨可书天下事”,打情骂俏都带着文化气。 公元374年大婚,婚后日子甜得发齁。 窦滔在府里搭了个“诗酒台”,小两口天天腻在这儿玩“文字接龙”。 玩着玩着嫌不够刺激,苏蕙脑洞大开: “咱试试倒着念” 于是有了“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种神句,回文诗的雏形就这么在闺房里诞生了。 窦滔玩上头了,写“池莲照晓月,月晓照莲池”,苏蕙立马对“雪映梅花艳,艳花梅映雪”,连下人们都听会了,偶尔还能接两句。 可好景不长,窦滔因为跟老板(前秦君主苻坚)意见不合,被“发配”到流沙(今甘肃敦煌),这一别就是五年。 苏蕙守着空房,把思念绣了满手帕,天天掐着指头算老公归来的日子。 没成想,五年后窦滔回来,身边竟多了个叫赵阳台的歌舞伎——— 这位赵姑娘是窦滔在流沙纳的妾,貌美嘴甜,主打一个“柔弱白莲花”人设。 苏蕙当场就炸了: “我苦等五年,你带个新人回来当我是空气” 她可是能跟谢道韫、蔡文姬齐名的主儿,骨子里的傲气不允许她忍气吞声,直接让下人把赵阳台怼了一顿。”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