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容词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整日抱着《春秋左氏传》啃,诸子百家、道家法家也都涉猎,硬生生读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按说这配置,本该是“科举入世、兼济天下”的标准剧本,可他偏有个“非主流”爱好——— 喝酒。 别家书生寒窗苦读配清茶,他是“左手执卷,右手举杯”,醉了就趴在书上睡,醒了接着读,活脱脱一个“被读书耽误的酒蒙子”。 15岁那年,王绩背着行囊闯长安,直奔权臣杨素的府邸。 杨素府中向来权贵云集,少年人见了难免腿软,王绩却侃侃而谈,从经史子集聊到天下大势,谈吐不凡,气得在场的老油条们直瞪眼,纷纷称他“神童仙子”。 杨素也拍着他的肩膀赞叹: “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经此一役,王绩在长安名声大噪,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七玥:“我发现一个事实,好多流传青史的名人在一开始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或者就是终极反转的那种。” “公元608年,王绩再赴长安,恰逢三月初三上巳节,长安人倾城而出踏青。 他看着“宝马香车星流云布,罗裙飘举如楚地春风”,诗兴大发,写下《三月三日赋》。 文中“心下皆美,方圆希望”一句,虽不及后来侄孙王勃《滕王阁序》的华丽,却也清丽脱俗,被时人称为“少年佳作”。 此时的他,心里还揣着点理想: “凭我这才华,总能在官场上干出点样子吧” 七玥猜测:“那是不是后来没啥名堂呢” “二、隋朝官场的“职场菜鸟”: 嫌俸禄不够买酒,辞官比上班积极~ 公元614年,王绩通过察举制中的“孝廉科”高中,被授予秘书省正字(相当于国家图书馆校勘员)。 按理说,年纪轻轻踏入仕途,该是人生起飞的时刻,可他很快发现: 官场这碗饭,比老家的烈酒还呛人。 当时的隋朝已是风雨飘摇。 隋炀帝对内横征暴敛修大运河,对外三征高句丽,搞得天下大乱,起义军遍地开花。 朝堂上的官员们,嘴上喊着“忠君爱国”,背地里却忙着结党营私、贪污腐败。 王绩这种“天真派”,看不上阿谀奉承,不屑于勾心斗角,在官场里活像个“异类”。 他吐槽: “这破地方,别说治国安邦了,想保住良心都难!” 更让他憋屈的是工资——— 秘书省正字的俸禄,还不够他买酒喝的。 那时的酒虽不贵,但王绩的酒量是“传说级”的,据说一顿能喝20斤,人称“酒中仙”(比李白早了几十年)。 他算了笔账: “一个月俸禄买的酒,不够我喝五天,这班还有必要上” 于是,他以“身体不适”为由上书辞职。 可问题来了: 他是杨素夸过的“神仙童子”,朝廷哪敢轻易放他走 辞官不成,王绩眼珠一转,申请“下放”,去扬州六合县当县丞。 他想: “到了地方,总能海阔凭鱼跃吧” 结果到了六合,顶头上司是个“官油子”,看他一身傲骨不顺眼,天天找茬; 同僚们也排挤他,说他“自命清高”。 王绩气乐了: “行,你们不待见我,我就摆烂!” 从此,他每天上班摸鱼,下班喝酒,把办公室当成酒馆,醉醺醺地处理公务,公文上都带着酒气。 他心想: “上级见我这么废柴,总该把我开了吧” 没想到官场老狐狸们精得很: “他是王家子弟,得罪不起,让他醉着吧,只要不惹事就行。” 王绩一看“摆烂”都没用,干脆留下一封辞职信,趁着月色坐船跑路了。 站在船头,他望着茫茫江面长叹: “网罗在天,吾将安置” 天下这么大,竟没有一个能让他安心喝酒、痛快做事的地方” 七玥:“这么一看,初代“酒中仙”确实比李白洒脱哇~” “三、唐朝初年的“斗酒学士”: 官从天上来,却嫌官场太卷~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李渊父子忙着稳定天下,给前朝官员“安排再就业”。 王绩作为“前朝旧臣”,躺着就被授予门下省待诏(皇帝顾问团成员)。 他本不想去,可朝廷说了: “新朝新气象,给你个面子,来上班吧!” 上班第一天,弟弟问他: “哥,当京官快乐不” 王绩翻了个白眼: “快乐 待诏这职位,除了按时发三斗好酒,其他全是糟心事!” 这话传到了宰相陈叔达耳朵里。 陈叔达曾是王绩哥哥王通的学生,听说“小师弟”嫌酒不够,大手一挥: “给王绩每天加一斗酒!” 从此,王绩得了个“斗酒学士”的名号,成了朝廷里“靠喝酒出圈”的奇人。 可他还是不开心。 唐朝官场虽然比隋朝清廉点,但“内卷”得厉害——— 官员们天天忙着应酬,逢年过节要给上司送礼,开会要抢着发言表忠心。 王绩吐槽: “这比隋朝还累! 喝个酒都不安生,还要看领导脸色” 恰逢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弟、逼父亲退位,还把弟媳纳入后宫。” 看到这里的唐太宗二凤陛下本人内心oos: “不是,天幕,你就这么赤裸裸的说出来了,这下我的面子往哪搁” 看到这里的唐朝官员们小心翼翼的看了一下自家小凤凰陛下,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个个正经的不得了。 大唐天可汗?最强碳基生物李世民本人也假装目不转睛的盯着天幕。 ~~~ “王绩是读圣贤书长大的,对这种“违背伦理”的事膈应得慌: “连父子兄弟情都不顾,这样的皇帝,我伺候不来!” 于是,他又一次以“生病”为由辞官。 别人辞官是为了“曲线救国”,他辞官是为了“回家喝酒”。 长安到龙门的路上,他一路走一路喝,写下? “浮生知几日,无状逐空名。 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 活脱脱一个“职场逃兵”的自白。 四、为酒当官的“太乐丞”:放着高官不当,偏要去管酿酒~ 公元637年,50多岁的王绩突然又跑到长安,申请当“太乐丞”(掌管宫廷音乐舞蹈的小官)。 吏部官员懵了: “您老以前是待诏,比这官大多了,咋越混越回去了” 王绩嘿嘿一笑: “别问,问就是家里穷,想挣点酒钱。” 看到这里的七玥吐槽:“不可能吧大唐俸禄应该很可以的,况且他又是王家这个世家大族出来的。 不是还有一句诗叫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照理说,王绩不可能穷吧!” _ “其实,他盯上的不是官职,而是太乐署里的酿酒师焦革夫妇。(っ?3 焦革酿的酒,据说是“天下第一”,醇厚甘甜,王绩早就垂涎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