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容词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前123年,卫青率十万骑兵两次出定襄,讨伐匈奴。 这次出征,他带上了一个十七岁的少年——— 外甥霍去病。? ? 谁也没想到,这个毛头小子竟成了比卫青还耀眼的将星。 霍去病率八百轻骑,孤军深入,斩杀匈奴两千余人,俘获单于祖父,一战成名,被封为冠军侯。 ? 看着外甥的捷报,卫青没有丝毫嫉妒,反而哈哈大笑: 好小子,比我当年强多了! 这种胸襟,让他在军中的威望更高了。 ?? 六、漠北决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e_/?:?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拿出了压箱底的家当: 十四万匹战马、五十万后勤人员,命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兵分两路,深入漠北,与匈奴主力决战。 这是一场赌上大汉国运的战役。 按照原计划,霍去病对付匈奴单于,卫青对阵左贤王。 没想到匈奴人玩了把乾坤大挪移,卫青的部队竟与单于主力遭遇。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卫青没有丝毫慌乱。 他命令士兵用武钢车围成环形营垒,先稳住阵脚,然后派五千骑兵冲击敌阵。 )o 漠北之战,彻底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从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但大汉也付出了沉重代价: 十四万匹战马只回来了三万匹,国库消耗一空。 汉武帝为了筹集军费,不得不实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等政策。 战后,卫青和霍去病都被封为大司马,共同掌管军政大权。 卫青的食邑增加到一万六千七百户,成了名副其实的万户侯。 七、传奇落幕:阴山为墓,青史留名~ 公元前115年,平阳公主的丈夫曹寿去世,汉武帝为了亲上加亲,让四十岁的卫青娶了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 当年那个给公主养马的奴仆,如今成了公主的丈夫,这戏剧性的人生,连史官都觉得不可思议。 ╭╮ 卫青和平阳公主的婚姻,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政治联姻。 但两人相处得还算融洽,平阳公主欣赏卫青的稳重,卫青敬重公主的身份。 有一次,公主开玩笑说: 当年你给我养马时,可曾想过有今天 卫青躬身答道: 臣当年只想能吃饱穿暖,不敢有非分之想。 公元前106年,四十九岁的卫青病逝。 汉武帝悲痛万分,为了纪念他的战功,把他的墓修在自己的茂陵东北,形状像阴山,象征着他收复河套、大败匈奴的赫赫战功。 ? 更难得的是,他位极人臣却不骄不躁,手握重兵却忠心耿耿。 汉武帝晚年猜忌心极重,许多功臣都落得悲惨下场,但卫青始终深得信任,这与他和柔自媚于上,然天下未有称也的处世智慧分不开。 \)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卫青为人仁善退让,班固在《汉书》中赞他长平桓桓,上将之元。 唐朝设立武庙,卫青位列其中; 宋朝评选古代名将,他也榜上有名。 从羊圈里的弃儿,到草原上的战神,卫青用一生告诉我们: 命运或许不公,但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正如那句老话: 英雄不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 卫青的故事,永远激励着那些不甘平庸、奋勇前行的人。” 视频结束 七玥感慨:“不愧是大汉双壁,若不是霍去病太过耀眼,卫青其实也是非常厉害的。 毕竟没有人能做得到无一败绩,七战七捷。” 历史上许多名人对卫青的评价多围绕其军事功绩、处世风格及历史影响,一起来看看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评论吧~?? 司马迁(《史记》作者) 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司马迁肯定了卫青的战功: 历史上许多名人对卫青的评价多围绕其军事功绩、处世风格及历史影响,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评论: 司马迁(《史记》作者) 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司马迁肯定了卫青的战功:“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 一与单于战,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 同时也记载了他“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的性格,既认可其军事成就,也客观描述了他的处世特点。 七玥:“哼,我怀疑司马迁不公正。所以说,历史也不完全是公正的带有个人撰写色彩。” 班固(《汉书》作者) 班固在《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中延续了对卫青功绩的肯定,称其“姊子霍去病……与青俱为大司马。 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一侯,三万人。” 并评价他“青仁,喜士退让”,强调其仁爱和谦逊的品格。 七玥:“班固这个应该还算相对公正吧。 再说了,卫青作为一个汉武帝手下的打工人当然要讨好老板了,这不是正常的吗 当然要努力达到老板的要求~” 苏轼(北宋文学家) 在相关史论中,苏轼曾提及卫青与霍去病的军事贡献,认为他们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摧锋陷阵,所向披靡”,为汉朝边疆稳定立下汗马功劳,肯定了其作为将领的卓越军事才能。 七玥:“哎呀呀,哪里都有苏轼大大,苏轼大大的精力也太旺盛了吧,感觉每个名人都被他评论过。” ??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卫青,认为他作为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重要将领,其军事行动“开汉疆之广袤,安中原之民生”,客观上维护了汉朝的统治秩序,对边疆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这些评价多从卫青的军事成就、个人品德及对汉朝的贡献出发,展现了他作为历史上着名将领的多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