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容词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据说有次他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其他孩子吓得哭的哭、跑的跑,只有司马光淡定得很: 他没去喊大人,而是搬起旁边的大石头,“哐当”一声砸破水缸,水流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这事儿一传开,司马光直接成了北宋“国民小英雄”,还被画成了连环画(当时叫“绣像”),家家户户都挂着,比现在的流量明星还火。 后来有人调侃: “要是换了别人,可能会先找梯子、喊大人,只有司马光,主打一个‘简单粗暴但有效’,这性格,难怪后来在朝堂上那么犟!” 二、青年:人生“开卷”到“守孝”,遇见“被冤枉的贵人”~ )o 更幸运的是,他还娶到了“白富美”——— 财政部副部长(户部侍郎)张存的女儿。 张存是北宋名臣,家底殷实,但司马光结婚后,却没沾岳父家的光,反而跟妻子一起过“苦日子”。 为啥 因为他从小受父亲影响,坚信“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觉得铺张浪费是“败家之兆”。 不过,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 刚当上华州判官没几年,司马光的父母相继去世。 按照北宋礼制,官员父母去世,必须“丁忧”——— 也就是辞官回家守孝27个月。 这一守孝,就是好几年,他的青年时光,大多在老家陕西夏县的“涑水园”里度过。 但他没闲着,一边守孝,一边读书、写文章,还顺便帮乡亲们解决邻里矛盾,成了当地有名的“文化人+调解员”。 )o “在庞籍的帮助下,司马光的仕途“一路开挂”: 30岁当大理评事,40岁当起居舍人,48岁就做到了御史中丞——— 相当于现在的最高监察委主任,专门监督百官,权力极大。 这一年,是公元1069年,宋神宗即位不久,一场改变北宋命运的“王安石变法”,即将拉开序幕~ 而司马光的人生,也将从此与王安石紧紧绑在一起,从“好友”变成“一生对手”。 ?? 三、中年:与王安石“相爱相杀”,从“朝堂对手”到“生活知音”~” 七玥:“哇!博主好会乀取标题~” “提到司马光,就绕不开王安石; 提到王安石,也绕不开司马光。 这俩人,堪称北宋政坛的“绝代双骄”,但也是“死对头”。” 七玥:“啧啧啧,居然是这样的吗??”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他们年轻时是“铁哥们”,还跟吕公着、韩维一起被称为“嘉佑四友”——— 当年在京城,他们经常一起喝酒、写诗、聊国事,好得能穿一条裤子。 ? – _ – ? 为啥后来反目成仇 核心原因就一个: 变法。 宋神宗即位后,北宋已经“积贫积弱”: 对外打不过辽和西夏,每年要送“岁币”; 对内官员冗余、土地兼并严重,老百姓日子不好过。 宋神宗想改革,王安石提出“变法图强”,主张“开源”——— 通过青苗法、免疫法、市易法等政策,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而司马光则主张“节流”——— 减少皇室开支、限制官员特权、反对轻易更改“祖宗之法”。 两人的分歧,本质上是“改革路线之争”,但也掺杂着“立场之争”。 司马光出身官宦之家,是传统儒家士大夫的代表,他觉得“祖宗之法”是宋朝的根基,不能说变就变,否则就是“不孝”; 而且王安石变法的很多政策,比如“免疫法”,要求官僚地主也要交税、服役,得罪了整个文官集团的既得利益——— 司马光作为其中的代表,自然要反对。 但你别以为司马光只是“守旧派”,他其实也支持改革,只是觉得王安石的办法“太激进”。 比如“青苗法”,本来是给农民低息贷款,帮他们度过青黄不接的日子,结果到了地方上,官员为了政绩,强迫农民贷款,利息越滚越高,变成了“高利贷”,反而让老百姓更穷。 司马光多次上书宋神宗,说“变法本是好事,但执行歪了,就成了害民之法”,可宋神宗当时一门心思想“富国强兵”,根本听不进去。” 七玥:“所以,他目前没啥错处哇毕竟,苏轼大大不就也这样但名声可是好着呢,说起苏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人间参差.jpg “有意思的是,虽然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但司马光和王安石在生活上,却是“灵魂知音”。 比如“纳妾”这件事,在北宋,官员纳妾是“标配”,就连苏轼都有好几个妾室,但司马光和王安石却都“深恶痛绝”。 司马光一生无儿无女,妻子张氏觉得“对不起他”,多次想给他娶妾,都被他拒绝了。 有一次,张氏安排了一个美貌女子,假装是“丫鬟”去伺候他,司马光直接把人赶了出去,说: “我这里不需要丫鬟,你回去吧”——— 这种“坐怀不乱”的定力,在封建社会里,简直是“稀有物种”。” 七玥:“啊,他居然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典范吗厉害了!司马光~” “还有“生活简朴”这一点,俩人更是“难兄难弟”。 王安石是“不修边幅”,衣服脏了不换、脸不洗都敢上朝; 司马光则是“刻意节俭”。 他在洛阳闲居时,好友范镇来看他,走进屋里一看,惊呆了: 除了书架上摆满书,啥值钱东西都没有,床上的被褥破得打了好几个补丁,比普通老百姓家还寒酸。 范镇回去后,让夫人做了一床新被子,托人送给司马光。 司马光特别感动,在被子上工工整整写了“好友范镇所赠”,一直用到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