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省内旅游业发展瓶颈,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爱吃白菜土豆煲的金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门在身后合拢,发出一声沉闷的轻响,像是一块幕布落下,将林舟与他身后那个喧嚣的世界彻底隔绝。 房间里空旷得有些过分,深红色的长桌如同一条凝固的河流,将空间一分为二。桌子的另一端,苏晓静静地坐着,她面前的一杯清水,水面平滑如镜,映不出任何波澜。 这里的空气似乎比外面要稀薄一些,也更冷。林舟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脚下的皮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以及自己平稳的心跳。 他没有走向桌子的中段,而是拉开了正对着苏晓的那张椅子,坐了下来。二十米长的会议桌,让他们之间的距离,远得像是在两个不同的时空。 “林主任,按规定,我应该称呼你为林舟同志。”苏晓开口,声音不大,但在空旷的房间里却异常清晰,没有情绪,像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在宣读程序。 “可以。”林舟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叠放在桌上,这是一个开放而自信的姿态。 “这次谈话,是正式调查启动前,针对案件重要关系人的一次问询。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被记录在案。”苏晓说着,按下了手边一个不起眼的录音设备,红色的指示灯亮起,像一只窥探的眼睛。 她没有立刻发问,房间里再次陷入沉默。这是一种纪委谈话中常用的技巧,用沉默制造压力,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 林舟却像是感觉不到这种压力。他的目光平静地落在苏晓身上,脑海中的【因果沙盘】已经将整个房间数据化。苏晓的人物模型上,代表着“职业本能”和“原则性”的数值条是满格的,而代表“私人情绪”的数值,则低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她不是在试探,也不是在报复,她只是在履行她的职责。 “关于十五年前,原红星化工厂的固废处理项目,”苏晓终于开口,直切主题,“你知道多少” “我知道的,和档案上写的差不多。”林舟的回答出乎苏晓的意料,“一个技术上存在争议,但在当时通过了所有审批流程的项目。总工程师,是我的父亲,陈廷华。” 他主动说出了那个名字,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个陌生人。 苏晓的眉梢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她准备好的好几个递进式问题,被林舟这一下,直接堵了回去。 “我父亲是个很固执的人。”林舟继续说,像是在回忆一件家常小事,“他对自己专业领域的东西,有近乎偏执的自信。他曾经因为一个小数点的问题,和一个副局长在会议上拍了桌子。他认为对的,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认为错的,谁的命令他都不会听。” 他没有辩解,没有开脱,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一个他记忆中父亲的轮廓。 “所以,对于那份档案,我有两个疑问。” “你说。” “第一,以他的性格,如果他认为那个‘三号固废暂存池’的设计是完美的,他会把图纸和论证报告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档案里应该有大量的技术附件,来支撑他的观点。如果没有,那就不符合他的行事风格。” “第二,”林舟顿了顿,镜片后的目光锐利了半分,“如果他明知那个方案有巨大的安全隐患,他绝不可能签字。他宁可辞职,也不会签。所以,如果那份档案里,只有一份薄薄的、结论性的报告,和他的一个签名。那么,这份档案本身,就是最大的疑点。” 苏晓放在水杯上的手指,轻轻敲击了一下。 林舟的这番话,不是在为父亲辩护,而是在用一个调查者,甚至是一个对手的角度,在解剖整个案子。他给出的不是情绪,而是逻辑。 苏晓沉默了片刻,将身前那个牛皮纸档案袋,沿着光滑的桌面,缓缓推向林舟。 “这是原件。”她的声音里听不出任何变化,“根据规定,在正式回避之前,你有权在这里,阅览与你亲属相关的全部卷宗。这是你唯一的机会。” 档案袋在长桌上滑行,最后停在了林舟面前。 那是一段凝固了十五年的时光,此刻就静静地躺在他的面前。 林舟伸出手,解开档案袋上的绕线。他的动作很稳,指尖没有一丝颤抖。 他抽出的,是一叠已经泛黄的纸张。纸张边缘有些卷曲,散发着一股陈旧的味道。他看到了熟悉的技术图纸,上面有父亲那标志性的、略带锋m的注释。他看到了工整的会议纪要,一行行铅字,记录着一场场早已被人遗忘的争论。 他的目光快速扫过每一页文件,脑海中的【因果沙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十五年前的人和事,在沙盘上被迅速建模、重构。他看到代表父亲的模型,在虚拟的会议室里与人争辩,看到资金流、审批流像一条条彩色的光带,在不同的部门模型之间穿梭。 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了那份最关键的文件上——《关于红星化工厂三号固废暂存池项目技术终审意见书》。 报告很薄,只有三页。结论简单而草率,与林舟刚才的推测完全一致。 而在最后一页的右下角,那个龙飞凤舞的签名,清晰地映入眼帘。 ——陈廷华。 林舟的指腹,轻轻地从那个签名上抚过。 也就在这一瞬间,【因果沙盘】上,代表着那个签名的模型,突然爆发出刺眼的红光。 一行数据流,在模型下方清晰地浮现出来: 【笔迹模仿度:99.1%】 【书写压力模型:异常。起始与收笔阶段压力值,与目标(陈廷华)日常书写习惯偏差值超过12.4%。】 【综合判断:高精度伪造。】 林舟的心脏,在那一刻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然后又猛地松开。 他缓缓抬起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将文件整理好,重新装回档案袋,系好绕线,然后推回给桌子对面的苏晓。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停顿。 “看完了”苏晓问。 “看完了。” “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林舟站起身,将椅子轻轻推回原位。他看着苏晓,忽然问了一个问题:“苏书记,你相信数据吗” 苏晓一愣。 “我相信证据。”她回答。 “数据,就是最不会说谎的证据。”林舟说完,朝她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转身向门口走去。 他的背影消失在厚重的木门后。 苏晓独自坐在空旷的会议室里,看着桌上那个完好如初的档案袋,又看了看自己那杯从始至终没有动过的清水。水面上,不知何时,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 …… 林舟走出纪委大楼,午后的阳光有些晃眼。他眯了眯眼,才适应了外面的光线。 世界还是原来的样子,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但林舟却觉得,有什么东西,已经不一样了。那份档案,像一根刺,扎进了他的过去。他必须把它拔出来,连根拔起。 但这需要时间,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 而他现在,最紧迫的任务,是将省委书记的信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林主任,回单位吗”司机小张问道。 “回单位。”林舟坐进后座,闭上了眼睛。 车子平稳地行驶着,林舟的思绪却在飞速运转。 “生态农业示范区”已经破局,政策、资金、人事三驾马车已经启动。但这只是完成了“生产”环节的布局。一件顶级的商品,如果没有顶级的渠道和品牌故事,最终也只能在仓库里蒙尘。 如何让“江北有机”这个品牌,从纸面上的规划,变成全国人民餐桌上的向往 车子经过市中心广场,一块巨大的电子广告牌上,正播放着本省的旅游宣传片。画面里,是一座不出名的山,配上“魅力江北,欢迎您”的空洞口号。广场上,几个外地游客模样的年轻人,正对着地图,一脸茫然。 林舟的眼睛,豁然睁开。 他想到了泥湾村那片修复后的黑土地,想到了中部湖区清澈见底的水,想到了南部丘陵云雾缭绕的茶园。 这些地方,不仅仅是农产品的产地。 它们本身,就是风景! 一个全新的念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脑中的迷雾。 将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捆绑,打造“产地体验式旅游”!让消费者不只是购买,更是亲自来看、来玩、来体验。让每一片菜地,都成为一个景点;让每一个农庄,都成为一个度假村。 这才是“生态农业”的终极形态! 车子刚在发改委楼下停稳,李瑞就一阵风似的冲了过来,手里挥舞着一叠文件,脸上是兴奋和焦急混合的表情。 “老大,你可算回来了!《决定》的草案,我们熬了一宿,弄出来了!你快看看!”他把文件递过来,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从腋下夹着的另一份文件里抽出一份,“哦对了,还有这个,省旅游局送来的报告,哭着喊着说他们的预算又被砍了,说咱们省的旅游业都快揭不开锅了,求我们发改委给点政策支持。” 林舟没有先接那份凝聚了团队心血的草案,而是伸手,接过了那份旅游局的“哭穷”报告。 他翻开报告,看着上面一个个惨淡的数据——游客数量增速全国倒数、旅游收入占比持续下滑、a级景区门可罗雀…… 他的嘴角,却慢慢勾起了一丝不易察rayed的微笑。 “他们不是在求援。”林舟将报告轻轻合上,递还给一脸不解的李瑞。 “那他们是在干嘛” 林舟推了推眼镜,看着远方,目光深邃。 “他们是在给我们送下一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