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爱吃白菜土豆煲的金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八个字,像一根淬了冰的钢针,透过手机屏幕,精准地扎进了林舟的视神经。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不是一句感慨,而是一句赤裸裸的警告,甚至是一句判词。它印证了沙盘上那刺眼的红色警示,将虚无缥缈的“高维威胁”瞬间拉到了现实。 林舟的指尖感到一阵发麻,但他握着手机的姿势,没有丝毫颤抖。他面无表情地长按,删除,一气呵成。做完这一切,他才将手机屏幕朝下,轻轻放回桌面,整个过程安静得仿佛只是拂去了一粒灰尘。 可他脑海中的【因果沙盘】却远没有这么平静。 那几条代表着“背景调查”的红色因果线,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向着代表他自身的那个蓝色光点,疯狂延伸、渗透。一条线连向了京州大学的学籍档案处;一条线伸向了他老家的户籍管理派出所;还有一条,则更加隐秘,像幽灵一样,在数据库中检索着他父母、亲戚,乃至大学室友的社会关系。 对方的能量,远超他的想象。他们不仅要查他,还要把他像一棵树一样连根拔起,看看这片土壤里到底藏着什么。 林舟缓缓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整个规划处的大办公室,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空气仿佛凝固了,连敲击键盘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中央空调微弱的送风声。几十号人,都在用眼角的余光,偷偷打量着那个坐在角落里的身影。 他闭着眼,一动不动,像一尊入定的雕塑。 没人知道,在他的意识深处,正进行着一场风暴。 他必须立刻开始撰写c方案的详细报告。这不仅仅是孙主任交代的任务,更是他眼下唯一的护身符。他必须在那些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将c方案这份“怀璧”的“璧”,牢牢地和发改委、和孙主任、甚至和两位副省长,深度捆绑在一起。 当这块“璧”不再属于他一个人,而是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和共同的利益时,想动他的人,就得掂量掂-量,砸碎这块“璧”的后果。 想到这里,林舟睁开了眼。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沓崭新的稿纸和一支笔。在所有人都习惯用电脑起草文件的今天,他这个动作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对他而言,手写的思考过程,更能让他集中精神。 他没有理会周围的目光,只是专注地在稿纸上写下标题——《关于盘活西城旧工业区,打造“江北之光”新能源产业供应链枢纽的可行性报告》。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这片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咳咳。” 一声不自然的咳嗽打破了宁静。王建国端着一个泡满枸杞的保温杯,踱步到了林舟的办公桌旁。他居高临下地看着稿纸上的标题,脸上挤出一个自认为和蔼的笑容。 “小林啊,干劲很足嘛。这个报告,很重要,一定要写好。有什么需要我把关的地方,尽管开口,不要有顾虑。我毕竟是处长,在材料上,经验比你们年轻人要丰富一些。” 他的语气,试图恢复往日的权威,却又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这是旧秩序对新变量的第一次试探性反扑。 林舟没有抬头,笔尖也未停顿,只是淡淡地回应了一句:“谢谢处长关心。孙主任交代了,报告初稿完成后,直接送他办公室审阅。” 王建国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林舟这句话,平淡无奇,却像一扇关上的门,把他这个处长客气而又坚决地挡在了门外。更要命的是,他还搬出了孙主任这尊大佛。 周围的空气中,似乎传来几声极力压抑的憋笑声。 王建国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端着保温杯的手微微发抖。他想再说点什么场面话,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最终只能悻悻地“嗯”了一声,灰溜溜地走回了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并重重地关上了门。 办公室的气氛,这才稍微松动了一些。 吱呀—— 一阵椅子滑轮滚动的声音由远及近。那个被誉为“股市鬼才”的“摸鱼王”李瑞,像一条泥鳅,悄无声息地滑到了林舟身边。他探过头,压低了声音,脸上是混杂着兴奋和幸灾乐祸的复杂表情。 “舟哥,牛啊!刚才王胖子那脸色,跟k线图上那根大阴线似的,绿得发光。” 林舟笔下不停,只从鼻子里“嗯”了一声。 李瑞却不以为意,他压得更低了,声音里带着一丝神秘:“我跟你说个事,你可别外传。刚才开完会,我偷偷看了眼盘,我们江北省几家本地上市的基建股和地产股,突然都有了异动。尤其是跟西城那片沾边的,成交量明显放大。你说,这帮孙子,鼻子是不是比狗还灵” 林舟的心头微微一动。 这正是【因果沙盘】的现实投射。资本的嗅觉,永远是最敏锐的。c方案还只是一份躺在稿纸上的计划,它激起的涟漪,已经开始在资本市场泛起波澜。 “好好看你的盘吧。”林舟随口应付了一句。 “嘿,我这不是关心你嘛。”李瑞嬉皮笑脸地说,“你今天可是把天捅了个窟窿。张、李那两尊神仙,还有孙主任这只老狐狸,现在估计都在琢磨怎么把你这只‘孙猴子’收进炼丹炉里。你这报告,写的是字,炼出来的,可是你自己的‘丹’啊。成了,一步登天;不成,万劫不复。” 说完,他拍了拍林舟的肩膀,又悄无声息地滑回了自己的座位,继续对着满屏幕的红红绿绿出神,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 林舟的笔尖,不由得顿了一下。 李瑞这番话,看似插科打诨,却一针见血。 这份报告,确实是他炼给自己的一颗“丹”。它不仅要逻辑缜密,数据详实,更要像一件艺术品,在每个细节处,都预留出能让各方势力都能看到自己利益的“接口”。 张副省长要看到“高新技术”和“城市治理”的政绩。 李副省省长要看到“供应链枢纽”和“复杂协调”的功劳。 孙主任则要看到发改委作为核心推动者的“主导权”和“专业性”。 甚至,连王建国这种角色,都得在报告的某个角落里,给他留下一块能啃的骨头,让他不至于彻底倒向对立面。 这已经不是在写报告了,这是在用文字,构建一个全新的权力平衡结构。 林舟深吸一口气,将所有杂念抛出脑海,再次沉浸到方案的构建之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桌上的稿纸,也一张张地多了起来。 从产业布局、技术路径,到资金筹措、风险对冲,再到人员安置、社会效益评估……一个宏伟而精密的蓝图,正在他的笔下,逐渐变得血肉丰满。 他写得极为投入,完全没有注意到,窗外的天色,已经由明转暗,办公室的同事也陆陆续续地走光了。 直到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 电话是内线,来自主任办公室。林舟拿起听筒,里面传来孙主任秘书那干练而客气的女声:“是林舟同志吗孙主任请您现在到他办公室来一下。” 来了。 林舟放下电话,心脏不受控制地漏跳了一拍。 他整理了一下写好的十几页手稿,放进一个档案袋,然后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略有褶皱的衬衫。 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只有他皮鞋踩在地板上的脚步声,回声清晰。他一步步走向那扇位于走廊尽头的、紧闭着的办公室大门。 每一步,都像踩在命运的节点上。 他知道,门后等待他的,将是一场比白天会议室里更加凶险的博弈。那将是一场真正的“面试”,决定他未来是成为执棋者,还是沦为一颗随时可以牺牲的棋子。 他走到门前,抬手,轻轻敲了三下。 “请进。” 门内传来孙主任那沉稳如山的声音。 林舟推开门,走了进去。办公室里没有开大灯,只亮着一盏昏黄的落地台灯。孙主任没有坐在他那宽大的办公桌后,而是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对着他,眺望着窗外城市的万家灯火。 一股浓郁的茶香,在空气中弥漫。 听到林舟的脚步声,孙主任没有回头,只是缓缓开口,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你老家,是安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