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对于编排自己的野史,周瑜: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诗容词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七玥打开了评论区,想看看现代网友在了解周瑜“被误解”的真实历史后,会如何评论! 吐槽演义“背锅”,为历史正名: 这是最主流的评论。 有很多网友常调侃“《三国演义》欠周瑜一个道歉”,认为罗贯中为突出诸葛亮,刻意塑造了周瑜“心胸狭隘、妒贤忌能”的假象,导致大众被误导千年; 看到“性度恢廓”“雅量高致”的真实评价后,纷纷感叹“原来我们被骗了这么久”。 有的网友则和七玥一样惊艳于周瑜“完美人设”,圈粉历史形象: 网友对周瑜的“全能”属性充满好感——— 24岁拜中郎将(人称“周郎”),33岁率吴军打赢赤壁之战,既是军事家(“胆略兼人”),又懂音律(“曲有误,周郎顾”),还娶了小乔,堪称“人生赢家”。 评论道: “这才是真实的周瑜 颜值、才华、事业、爱情全在线,简直是三国顶流” “原来‘羽扇纶巾’说的是他,比演义里的形象帅多了”。 我一直以为是形容诸葛亮的羽毛扇的呢~ ?有人则开始对比反差,感慨历史传播的偏差: 很多网友会主动对比“演义周瑜”和“历史周瑜”的区别,比如“演义里被气到吐血,历史上是病逝; 演义里忌恨诸葛亮,历史上两人交集不多且互相尊重”~ 进而感叹“文学改编的力量太强大,差点让英雄蒙冤” “以后再也不能用‘既生瑜何生亮’黑他了,这根本是造谣”。 很多机智网友们延伸思考,共情人物遗憾: 他们会结合周瑜的结局(36岁病逝,未能辅佐孙权统一天下)抒发感慨,比如“这么厉害的人却英年早逝,要是活得久点,三国格局可能都不一样” “一生战功赫赫,却因文学虚构被误解,太可惜了,值得被更多人知道他的真实故事”。 经典网友评论吸引了七玥——— 感叹形象反差: “一直以为周瑜是心胸狭隘、被诸葛亮气死的“小肚鸡肠男”,看了正史才知道,人家是“性度恢廓”的东吴顶梁柱,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这反差感绝了,罗贯中赔我一个真周瑜!” ?折服于卓越才能: “24岁就成中郎将,33岁打赢赤壁之战,还懂音律,“曲有误,周郎顾”,这妥妥的全能天才,放现代也是“六边形战士”,不得不服!” 为被抹黑叫屈: “《三国演义》太过分,把周瑜塑造成衬托诸葛亮的工具人,什么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全是虚构。 真实的周瑜无论是地位还是军事才能都远超当时的诸葛亮 ,哪用得着嫉妒他!” ?惋惜英年早逝: “天妒英才,36岁就病逝。 要是周瑜能多活几年,东吴说不定能改写三国格局,统一都有可能,太可惜了 !” “罗贯中,你和周瑜多大仇 把他写成“既生瑜何生亮”的怨种,历史上人家可是“性度恢廓”的大才!” “说真的, 周瑜才是三国真六边形战士,打仗、搞政治、懂音律,样样精通,还要啥自行车!” “看了正史才知道,原来周瑜和诸葛亮交集不多,三气周瑜纯纯是罗贯中编的,这误会大了。” “本以为周瑜是个小心眼,结果是被《三国演义》骗得好惨,人家分明是东吴顶梁柱。” “周瑜24岁当中郎将,33岁打赢赤壁之战,我24岁还在为找工作发愁,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 “好家伙,周瑜这履历,放现代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年少有为还颜值高,太让人羡慕了。” “谁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 历史上他俩都没怎么碰面,这锅背得比窦娥还冤 。” “楼上的,请问?《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 “罗贯中:“我写的明明是标注的大大的“演义”,大家为什么要用“正史”看呢这可怪不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