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暮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墨兰一夜未眠,次日早起便觉头疼欲裂,太阳穴突突直跳。 她强撑着坐起身,对侍立在侧的槿汐吩咐道: “本宫身子不适,头疼得厉害。” “你去养心殿回禀皇上,今日汉军旗殿选,本宫恐怕去不了了,请皇上和太后恕罪。” 槿汐领命而去。 一旁的芳若面露担忧: “娘娘,今日殿选,您不去……可以吗毕竟是如此大的事。” 墨兰揉着额角,实在提不起半点精神,加之彻夜未眠带来的疲惫让她浑身乏力,重新躺了回去: “应该无妨,不过是汉军旗的选秀,又是最后一日了。” “有太后娘娘在旁看着,皇上心中也有成算,想来不会出什么岔子。” 她声音带着明显的倦意。 芳若见主子确实精神不济,便不再多言,只点头道: “那奴婢先去唤白太医来,给您请个平安脉,再开一副安神汤。您喝了药,再好生歇一觉吧。” 墨兰闭着眼,轻轻“嗯”了一声。 —— 另一侧,金銮殿内,汉军旗秀女的殿选已然开始。 秀女们六人一排,鱼贯而入,唱名太监依序报上家门姓名。 不知是连续选了几日已然兴致缺缺,还是眼前这批秀女确实资质平平,未能入眼,胤禛看了一会儿,便微微蹙眉,侧身对太后低声道: “皇额娘瞧瞧,这一批……似乎皆是俗物,并无甚出挑之处。” 太后闻言,目光依旧平视前方,语气平和提醒着: “皇帝别忘了咱们此番选秀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选些赏心悦目的姑娘充实后宫。” “要紧的,还是家世门第,是为朝廷权衡、稳固江山。” 她顿了顿: “容貌姿色,终究是末节。” 近来胤禛与太后关系缓和不少,但被皇额娘这样当众一说,仿佛他选人全凭好色一般,胤禛心中顿时有些膈应,一股微妙的逆反心理油然而生。 但他没有甩脸子,反而像孩童赌气般,想到了一个能小小膈应回去的点子。 他目光漫不经心地扫过下方站着的又一排秀女,其中有个身着鲜艳橙红旗装、发髻上簪着一朵硕大无比红花的女子,打扮得最为扎眼醒目。 胤禛随手点了点她,问身旁负责唱名的太监: “她是谁” 唱名太监连忙看了眼手中的名册,躬身回道: “回皇上,是包衣佐领夏威夏大人家的千金,夏冬春,年十八。” 胤禛嘴角勾起一丝戏谑,直接道: “行,就她吧。” 梁多瑞立刻高唱: “夏冬春,留牌子,赐香囊——” 那夏冬春先是一愣,随即狂喜涌上心头,也顾不得殿前仪态,止不住地“咚咚”磕头,声音带着激动的颤音: “臣女夏冬春,谢皇上恩典!谢皇上恩典!” 在一片肃穆中,这略显夸张的谢恩声格外清晰。 胤禛仿佛恶作剧得逞般,转过头,笑着看向太后,语气带着刻意的请教: “包衣佐领,从四品武官家的女儿。皇额娘,您觉着,朕选的这位如何” 太后岂能看不出皇帝这是故意在和她置气 心下又是好笑又是气恼,忍不住侧头瞪了他一眼,低声斥道: “胡闹!多大的人了,身为一国之君,还这般不知稳重。” 受了这句不轻不重的责骂,胤禛非但不气,心头反而莫名一暖,升起一股奇异的熨帖感。 仿佛他和皇额娘之间,也能像老十四和皇额娘那般,可以有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可以这般插科打诨地讨额娘两句带着亲昵的责骂。 这般光景,比起以往客客气气、疏离淡漠的相处,反倒更像一对寻常母子了。 胤禛嘿嘿一笑,不再多言,重新端坐了身子,收敛了脸上的玩笑之色。 太后看着他这般模样,也是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却也没再说什么。 经此一遭,接下来选秀的气氛,似乎不再如先前那般沉闷压抑了。 秀女一批批上来,胤禛都未选到中意的,一直撂牌子。 被撂牌子的秀女,向来都一脸的不高兴。 突然,有道清丽的声音从场下传来: “臣女安陵容辞谢皇上太后,愿皇上太后身体安泰,永享安乐。” 这一番话说出,倒是吸引了太后的目光,她朝场下看去。 只见那唤安陵容的秀女,身量纤细,穿着半新不旧的粉色旗装,在一众精心打扮的秀女中显得有些寒素。 瞧着不是富贵人家的女儿,说话举止倒也还算懂规矩。 因而太后多问了两句,安陵容回答得也甚是得体。 太后向来喜欢懂规矩的女子,微微点了点头。 胤禛察觉到了皇额娘的欣赏,回想方才自己赌气故意选了个俗物,此刻将这女子选进来,也算是给皇额娘赔个不是。 正好此时,一只蝴蝶翩然飞过,不偏不倚落在了那秀女鬓边一朵秋海棠上。 这巧合的一幕,给了胤禛留下她的理由,他开口道: “鬓边的秋海棠倒是不俗,既然皇额娘喜欢她,便留下吧。” 说这话时,胤禛侧身看向太后,颇有几分讨饶的意味。 太后见儿子这幅模样,也笑着点了点头。 唱词太监见状,立刻高唱: “安陵容,留牌子,赐香囊——” 紧接着,又是新一批秀女上场。 其中一人缓步出列,身姿挺拔,步履沉稳。 她穿着一身淡雅的藕荷色旗装,簪着简单的珠花,虽不夺目,却自有一股清雅气质。 胤禛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被这份不同于旁人的沉静气度所吸引,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太后坐在一旁,立刻便察觉到了儿子那细微的兴趣。 她微微颔首,目光落在下方女子身上,开口问道: “抬起头来。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家中是做什么的” 那女子依言抬头,目光沉静,并不四处乱瞟,声音清越悦耳,吐字清晰: “臣女沈眉庄,年十七。家父是济州协领沈自山。” 太后见她举止得体,心中已有几分满意,又循例问道: “在家中都读过些什么书” 沈眉庄微微垂眸,答得十分谨慎谦逊: “回太后娘娘,臣女愚钝,不敢妄称读书,只是略识得几个字,在家中母亲教导下,读过《女则》与《女训》,略知女子德言容功之理。” 太后闻言,脸上露出了更为明显的赞许之色,点了点头。 她最欣赏这般懂得藏拙、恪守闺训的女子,不张扬,懂分寸,正是她心目中理想的妃嫔人选。 坐在中间的胤禛,听到沈眉庄这般回答,眼底掠过淡淡的失望。 他素来偏爱有些才情、能与他谈论诗书的女子,譬如皇后柔则。 沈眉庄这般回答,虽符合规范,却未免显得有些无趣了。 不过,他转念一想,眼前的女子虽才学上似乎平平,但容貌清秀,气质沉静温婉,一举一动都透着良好的教养,确有大家闺秀之风范,瞧着便让人心生宁静。 更重要的是,她的家世好。 沈家是济州地界的世家大族,世代武将出身,在军中颇有声望。其父沈自山官至协领,统管一方军务。其外祖,如今也在京中任职,官居正三品。 这番家世背景,让胤禛心中那点失望瞬间被权衡利弊所取代。 沈眉庄的出身,正是眼下需要极力笼络和倚重的。 胤禛侧过头,与太后交换了眼神,母子二人心照不宣。 胤禛看向下方静候的沈眉庄,声音平稳地宣布: “沈眉庄,留牌子,赐香囊。” 唱词太监立刻高声复述。 沈眉庄闻言,面上并无狂喜之色,依旧保持着得体的恭谨,缓缓跪下,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声音沉稳: “臣女沈眉庄,谢皇上、太后娘娘恩典。” 沈眉庄入选,很快轮到下一个秀女。 唱词太监开始叫名。 只是他叫了一次,下头并无应答。 随即叫了第二次: “大理寺少卿甄远道之女甄嬛,年十六。” 下面站着的秀女中,依旧没有人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