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质检风云之“秦朝版315”
绿色的花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标准化”和“流水线”推行了一段时间,工坊里生产出来的弩机零件堆成了小山,个个看起来都像模像样。凌哲志得意满,觉得大秦工业崛起指日可待。 然而,蒙恬那边很快就传来了坏消息——前线送来的新一批标准化弩机,竟然有将近三成在实战演练中出了问题!不是这里卡壳,就是那里松动,甚至有一把在士兵用力拉弦时直接散了架,差点酿成事故。 消息传到凌哲耳朵里,他正端着改良版的红烧肉(加了茱萸,微辣)准备享用,闻言差点把碗扣在自己脸上。 “什么!这不可能!”凌哲跳了起来,“我们的标准那么完美!流程那么科学!一定是他们不会用!” 蒙恬黑着脸把一堆“问题弩机”零件摊在凌哲面前:“凌兄弟,你自己看!这个扳机护圈,尺寸是标准了,可边缘锋利得能割手!这个箭槽,里面还有毛刺没打磨干净!这个弩臂,木材没干透就用了,现在有点变形!” 凌哲拿起那个边缘锋利的扳机护圈,手指轻轻一划,果然见了红。“嘶——!这哪儿是护圈,这是刺客信条啊!” 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光有标准不行,还得有严格的质量检查!之前那个“质检员”光顾着用通止规量尺寸,根本没注意这些细节!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凌哲撸起袖子,“是时候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秦朝版315打假了!” 他立刻宣布,成立“大秦产品质量突击检查小组”,自任组长,蒙恬任副组长(负责武力威慑),李斯……嗯,作为项目顾问,也被拉来“观摩指导”(其实就是看凌哲怎么折腾)。 检查第一站:弩机工坊。 凌哲带着一队人马,杀气腾腾地冲了进去。工匠们一看这阵势,吓得手里的工具都快拿不稳了。 “全体都有!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凌哲下意识喊出了军训口号,发现不对,赶紧咳嗽两声,“那个……把你们最近生产的所有成品、半成品,全部搬出来!” 工匠们战战兢兢地照做。很快,院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弩机零件。 凌哲拿起一个看起来光滑锃亮的弩臂,用手仔细一摸,眉头皱起:“这手感不对!表面是抛光了,可这角落里还藏着木刺!这叫什么这叫面子工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猛地将弩臂摔在地上(没坏,但气势到位了)。 负责打磨的工匠脸都白了。 他又拿起一个组装好的弩机,递给蒙恬:“蒙将军,你力气大,使劲晃一晃!” 蒙恬接过,双手握住,像摇拨浪鼓一样猛地摇晃起来。“哗啦哗啦——”弩机内部传来一阵不和谐的松动声响。 “听见没”凌哲痛心疾首,“松散得跟你的节操一样! 这要是在战场上,敌人没来,自己先散架了!” 蒙恬一脸无辜:“某的节操很稳固……” 凌哲没理他,走到一个负责钻孔的工匠面前,拿起他刚钻好孔的零件,对着阳光一看,立刻尖叫起来:“哎呀妈呀!这孔钻得,跟狗啃的似的!里面还有这么多毛刺!你这是钻孔还是打地道呢这能让机关顺畅运行吗你这是想让弩机变成震动棒吗”(他完全没意识到这个词在古代的杀伤力) 众人:“” 震动棒是啥 那工匠扑通一声跪下了:“大人饶命!小的……小的下次一定钻得光滑!” 李斯在一旁看着,嘴角微微抽搐,觉得凌哲的用词实在是……有辱斯文。 凌哲越检查越气,最后跳上一个木箱,开始了他的“质量咆哮”: “你们啊你们!让我怎么说你们好!” “标准是给你们看的吗是让你们执行的!” “流程是让你们走形式的吗是让你们保证质量的!” “你们这样糊弄,对得起陛下发的工钱吗对得起前线将士的信任吗对得起我凌哲掉的头发吗”(他心疼地摸了摸自己日益后退的发际线) “从今天起,质检标准全面升级!”凌哲宣布,“不仅要量尺寸,还要查外观、摸手感、测强度!蒙将军!” “在!” “以后,你定期带人过来,进行暴力测试!把这些弩机拉到极限,看它们到底能承受多少次发射!坏的,全部记下来,追究到个人!” “喏!”蒙恬摩拳擦掌,觉得这活儿挺带劲。 “还有!”凌哲目光扫过噤若寒蝉的工匠们,“引入追溯机制!每个零件,都要刻上制作工匠的独门记号!出了问题,直接找到责任人!轻则扣钱,重则……送去修长城!” 最后四个字,如同重锤,砸在每个工匠心上。 “都听明白没有”凌哲大吼。 “明……明白了!”工匠们声音发抖。 “大点声!没吃饭吗” “明白了!!”声音震天。 凌哲满意地点点头,从箱子上跳下来,对李斯说:“李顾问,您看,这质量管理,是不是也很需要精细化运营和过程管控啊” 李斯看着被凌哲一番“操作”吓得面如土色的工匠们,又看了看地上那堆被挑出毛病的零件,沉默了片刻,难得地没有反驳,只是哼了一声,甩袖走了。他得回去好好消化一下,凌哲这套“胡闹”背后,似乎还真有点东西。 工坊的工匠们在那之后,彻底摒弃了侥幸心理。每个人干活时都瞪大眼睛,恨不得拿放大镜检查每一个细节。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记号出现在散架的弩机上,更不想去修长城。 很快,第二批送往前线的标准化弩机,质量显着提升,几乎达到了“零缺陷”! 蒙恬欣喜地跑来告诉凌哲这个好消息。凌哲得意地翘起二郎腿:“这才哪儿到哪儿!等以后条件成熟了,咱们还要搞‘六西格玛管理’,把缺陷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三点四以下!” 蒙恬听不懂,但不妨碍他觉得凌兄弟很厉害。 而凌哲,已经在构思下一个“提升项”了——也许,该搞个“5s现场管理”,让工坊变得窗明几净,工具摆放有序或者,引入“看板系统”,实时监控生产进度 他看着窗外忙碌的工坊,仿佛看到了一个拥有“秦朝特色质量管理体系”的军工帝国正在崛起。 只是苦了那些工匠,每天不仅要跟木头、青铜较劲,还要跟凌总规划师那层出不穷的“魔鬼点子”斗智斗勇。这大概就是凌哲常挂在嘴边的……福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