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迈向新生
油炸章鱼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涵听到后赶忙跑出了门外。 张大兵的嘎斯-69吉普车在屯口土道上“突突”闷响,排气管喷着股股黑烟,将校呢大衣的身影在车窗口晃了晃,终究没回头。 屯子像是被抽掉了半口活气儿,陡然静得发沉,只剩老榆树杈子上几只黑老鸹被引擎惊起,“呱呱”叫着扑棱棱扎进灰蒙蒙的天里。 老杆子蹲在屯口碾盘旁,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火星子掉进土里,嗤一声灭了。 他眯缝着浑浊的老眼,望着吉普车卷起的黄尘尾巴消失在老林子拐角,半晌才哑着嗓子道。 “老鹰飞得再高,也得落回山坳坳里歇脚……这老张家爷俩,迟早还得回来。” 他这话是说给旁边蹲着的钱问明听的。 钱老头裹着那件油光锃亮、翻毛领子都磨秃了的羊皮袄,枯瘦的手指正捻着个黄澄澄的子弹壳。 他眼皮都没抬,只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命里拴着根儿,走不脱。” 他指尖一弹,那子弹壳“叮铃”一声脆响,打着旋儿落在冻硬的泥地上,滚到林涵脚边停住了。 林涵正帮着她妈徐若琴拢紧衣服的领口,闻言弯腰拾起那还带着凉气的弹壳。 掌心大小,沉甸甸,黄铜壳口被火药熏燎得微微发黑,散发出一股子冷硬的硝石味儿。 “丫头,”钱问明撩起耷拉的眼皮,浑浊的眼珠钉子似的扎在她脸上,“你可知道张爷爷那‘铁扫帚’,打的是啥劲儿道” 林涵握着弹壳的手一紧。 灶房炕头那几晚的挑灯夜读,书页上那些天书般的公式符号、分子结构图、拗口的“硝化甘油”“tnt当量”还在脑子里打着转,此刻却被这老猎人看似随意的一问猛地拽回了现实。 她不是纸上谈兵,她是闻过硝烟、见过血光、调过那要命炮药的人! 她没立刻答话,黑亮的眼睛在钱问明沟壑纵横的脸上定了定,随即转向旁边碾盘下冻得梆硬的土坷垃。 她走过去,把那子弹壳尖头朝下,捏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悬在土坷垃上方寸许的地方。 然后,她手腕猛地向下一顿! 不是砸,是顿!一股子短促冷脆的寸劲儿,从肩胛骨传到指尖,再狠狠贯注在那小小的铜壳上! “噗!” 一声闷响,不像石块落地那般松散。 那子弹壳竟像颗烧红的铁钉,生生楔进了铁板似的硬土里! 壳尾嗡嗡震颤,露在外面的半截铜壳在惨淡的日头下,闪着刺目的寒光。 土,纹丝没裂,只留下一个边缘清晰的圆孔。 屯口霎时一片死寂。 连老杆子叼着的烟袋锅都忘了嘬,烟锅里那点残火星悄无声息地暗了下去。李强刚扛着铁锹从河套边溜达回来,瞧见这阵仗,眼珠子瞪得溜圆,差点把锹把子撂地上。 钱问明那张枯树皮似的老脸,先是一点一点绷紧,绷得像块陈年的老榆木疙瘩。 随即,那些深刻的褶子又如同被春风犁开的冻土,缓缓地、一点点地松弛、舒展,最后竟扯出一个极其罕见的、带着铁锈味儿的笑纹。 “好!” 那破锣嗓子只挤出一个字,短促,却像块冻硬的石头砸在冰面上,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他枯手一伸,不是去拔那钉进地里的弹壳,而是探进油渍麻花的羊皮袄内兜,摸索着掏出一个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小方块。 纸包打开,里面是块黑黢黢、不起眼的扁石头,边缘磨得溜滑。 “认得”钱问明把那黑石头递到林涵跟前。 林涵接过来,入手冰凉沉重。她用手指捻了捻石面,又凑到鼻尖下嗅了嗅,一股极淡的、混杂着硫磺和金属碎屑的土腥气钻进鼻腔。 她抬眼,目光亮得惊人:“燧石!” 钱问明浑浊的老眼里精光一闪,山羊胡子都翘了翘:“这老鸹岭的燧石,打火星子最硬最亮!收着!给火镰当个伴当!” “你这小丫头,以后有的是前途,进了大地方,记得说你是我钱问明的徒弟!” 这不起眼的石头,是山里老猎人压箱底的宝贝,轻易不示人。 林涵攥紧了那块黑石头,燧石边缘硌着掌心,那点冰凉仿佛顺着血脉一路烧到心口,滚烫滚烫。 她重重点头,声音不大,却像冻硬的松针掉在雪地上:“嗯!谢师父!” …… 张大兵爷孙的车轮印子早被西北风抹平了,屯子里的日子像是冻住了的野猪河,表面平静,底下却按着自个儿的道道流淌。 张卫国成了家里的“坐地户”。 天蒙蒙亮,屯子还沉在靛蓝色的睡梦里,他便裹紧旧棉袄,提着那杆油光水滑的五六半,踩着嘎吱作响的霜花,悄没声儿地蹽到屯西头的河套边。 河套背几根枯死的树杈子,成了他现成的靶子。 他立在那儿,像根楔进冻土的木头桩子,任刀子般的寒风刮过耳朵。 缺口、准星、枯枝杈上指头粗的结节——三点拉成一条灼热的直线。 “砰!” 枪声撕裂清晨静谧的寒气,那枯枝杈应声而断,断口处木茬子新鲜。 退壳,装弹,“咔嚓”一声脆响,枪栓复位。同一个动作,日复一日,枯燥得像屯口那盘不知转了多少年的老石磨。 手臂由酸胀到麻木,肩膀被枪托抵压得青紫一片,那冰凉的钢铁几乎要嵌进骨头缝里。 可靶子上的洞眼,却一天比一天密集,一天比一天靠近他想打的那个点。 有时徐若琴挺着沉重的身子,踏着厚厚的土坷垃,深一脚浅一脚地寻过来。 远远地,就看见自家男人像尊凝固的石像,立在冰天雪地里,只有扣动扳机时,那身影才猛地一振,爆发出瞬间的锐气。 她也不喊,只拢着手在嘴边哈着白气,等他打完一梭子,才提着捂在怀里的旧搪瓷缸子走过去。 “趁热乎,喝了。” 缸子里是滚烫的棒子面糊糊,浮着几滴珍贵的油花,香气在冰冷的空气里格外勾人。 张卫国接过缸子,冰凉的指尖被那热乎气儿一激,微微发颤。 他仰脖子“咕咚咕咚”灌下几大口,滚烫的糊糊顺着食道滑下去,暖意从胃里泛开,驱散了些许刺骨的寒气。 他抹了把胡子拉碴的下巴颏,瓮声问:“吵着你没” 徐若琴摇摇头,伸手替他拍掉肩头落的树叶,目光落在他冻得通红的耳朵上,带着心疼:“回吧,外头太冷。” “再练会儿,”张卫国把空缸子塞回她手里,冰凉的指尖无意间触到她温热的手背,“手生了,心里不踏实。” 他转过身,再次端起枪,那专注的侧影仿佛与冰冷的枪身、与这冰封的河套融为了一体,成了这白山黑土里一块沉默而坚硬的石头。 徐若琴看着他冻得通红却异常沉稳的侧脸,肚子里的小家伙仿佛也感受到了那股沉甸甸的力量,轻轻踹了她一脚。 …… 七月的小尾巴尖儿,冻得人骨头缝都发酥。 这天晌午,屯口老榆树下那点稀薄的日头地里,几个靠着墙根“晒老爷儿”的老头正抄着手打盹,一阵低沉的、与他们熟悉的卡车引擎截然不同的嗡鸣声,由远及近,碾碎了屯子的宁静。 一辆乌黑锃亮的小轿车,像头油光水滑的钢铁怪兽,稳稳地停在了屯口的土道上。 那车头方方正正,前脸格栅亮得晃眼,车屁股溜圆,通体黑漆在惨淡的日头下反着幽冷的光。 车轱辘又宽又扁,裹着一圈圈细密的花纹,碾在冻硬的土疙瘩上,竟没多大动静,只微微扬起一层细尘。 车门“咔哒”一声轻响,开了。 下来个穿深蓝呢子大衣、戴白手套的年轻后生,身板笔直得像根新削的标枪。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这破败的屯落,最后落在闻声从自家院门探出头来的张卫国脸上。 “是张卫国同志家” 后生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股公事公办的劲儿,字正腔圆,跟屯里人那种被风沙磨砺过的粗粝口音截然不同。 张卫国心头猛地一跳,攥着门框的手指关节有些发白。 他下意识地回头望了一眼自家院子,灶房的烟囱正冒着淡淡的青烟。 他定了定神,迎着那后生的目光,点了点头:“是俺家。” “奉老首长命令,”后生“啪”地一个立正,动作干净利落,“接徐若琴同志去黑龙城医院待产。车就在这儿,请您收拾一下,我们随时出发。” “随时出发”四个字,像锤子砸在张卫国心口上。 他脑子里嗡的一声,张大兵临走前拍着他肩膀说的话在耳边炸雷似的响起:“记牢喽!到时候收拾利索,车一到立马走!你媳妇儿肚子里的,是咱老张家未来的排头兵!半点马虎不得!” 他猛地回神,转身就朝院里吼,破锣嗓子都劈了叉:“若琴!快!收拾东西!车来了!” 灶房里一阵锅碗瓢盆的叮当乱响。 徐若琴扶着门框出来,肚子已经沉得让她走路有些蹒跚,脸上带着点茫然和猝不及防的紧张。 林涵像只灵巧的狸猫,早已从她身边钻进屋里,手脚麻利地翻出那个打了好几个补丁的蓝布包袱皮,把几件半新不旧的替换衣裳、徐若琴纳了一半的虎头小鞋、还有那个装着老钱给的黑药膏和娜塔莎留下的洋药粉的小布包,一股脑儿塞了进去。 那乌黑油亮的小轿车里,竟像藏了另一个世界。 张卫国扶着徐若琴,小心翼翼地钻进那柔软得能陷进去的后座。 一股子真皮座椅混合着淡淡机油和某种清新香气的味道立刻包裹上来,跟屯子里终年不散的土腥味、柴火烟味、牲口棚味截然不同。 车窗玻璃又厚又亮,外面的屯子土房、光秃秃的老榆树,像是被框在了一块模糊的毛玻璃里,晃晃悠悠地后退。 车子动了。 没有拖拉机那样轰隆隆的动静,就像是一匹温顺的小马,远处的小路向着众人的眼睛延伸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