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吼吼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1//en" ""><html><head></head><body><h1 class="chaptertitle1" id="heading_id_2" idx="">第1045章 在学习中进步</h1> 付之一炬的宗像郡,孤立的山城如同警告牌,告诫着所有人,这是侵扰大明的下场,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下场。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已经离开了这里。 从宗像氏那些俘虏口中得到了不少远贺郡情报,并且让辅助军带上了一些远贺郡中高层贵族充当带路人之后,就直接前往远贺郡。 高强度的行军,让辅助军有些苦不堪言,但有明军在侧,倒也没有什么武士敢开口抱怨什么。 明军的权威在这支混合部队中为最顶级的存在。 也恰恰是因为如此,不管是辅助军还是武藤太郎的中军,所展现的纪律都让那些将领有些刮目相看。 他们不曾想过,自己手底下的兵竟然也能够如此,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明军那般的能力。 扪心自问,无论是武藤太郎还是其他将领,他们并不觉得自己能够做到。 双方军制有着根本的差异,而更重要的是,明军有一种他们能感受到,却无法描述出来的感觉。 军队的灵魂,那不是武士道能够比拟的灵魂。 叶指挥并没有排斥武藤太郎跟随行军,甚至还让他参与一些需要大军配合行动的会议。 光是学习明军的形,虽说对于军队的改变会有,但无法掌握明军的神,再怎么改变,最终也是会一样成为将领手中的私兵。 而一旦军队成为了某些人的私兵,那么结果和现在大名手中的兵就没有什么区别,打仗无非就是为了钱、粮、女人。 况且,光是行军就已经让这些部队心生不满,更何况是明军严苛的训练体系,若是学习明军的训练,以倭国当前的医疗技术,说不定练死的人会比因战争而死的人还要多。 所以叶指挥并不担心藤原太郎偷师,如果说被偷了个外壳就能让明军感受到威胁,那么大明八十余年可没有停止过与周围邦国的交流,早就应该被覆灭了。 远贺郡虽是罪魁祸首之地,但有了宗像郡的前车之鉴,除了明军,其他部队觉得不会再有如同粕屋郡那样的死战。 毕竟火炮一响,打穿的不仅仅是敌军的城防,更是击碎了对方的心理防线。 在明军的内部会议之中,对此也有所讨论。 宗像郡不战而降对于明军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明军意不在统治这些地区,所以,若是罪魁祸首无法得到应有的惩罚,那特别行动队此番出动的意义就无法达到。 通过武藤太郎他们对于宗像郡那些大名的态度,各个都比普通武士成为俘虏的待遇要好上许多。 就算投降,可倭国大名之间似乎有着彼此的默契,那就是善待贵族,给予贵族应有的体面,甚至还保留大名的阶层待遇。 也是正因如此,叶指挥对于接下去的远贺郡,就算对方大名投降,也必须接受来自长崎的审判,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特别行动队带着杀戮的目的而来,但并不代表着部队可以随意杀戮,特别是在自己武力强盛时,更要学会自我约束。 陈铁生自然知道,他本身胆子就不大,怎可能去昧罗喆的钱。 从陈家村族长这边了解了差不多,顺便还带了一些木炭和蚊香,毕竟,县令们也是带着任务来的。 至于那些军士,和他们没关系。 县令们还要去见识一下那位发现罗喆的农妇。 在族长的带领下,他们来到陈娘的院子前,族长敲门问道:“有人在否” 陈娘在内里,高声回道:“无人,可是找谁。” 如果罗喆在一定会疑惑,这不是有人吗 可是这便是常态,屋子里有没有人,问的是有没有男人。 “陈娘可在,明府来找。”陈铁生摸了下鼻子,高声道。 “诶,就来。” 原本在屋内陪伴幺娘的陈娘连忙赶到院子里开门。 面对大人物,陈娘非常拘谨,双手交在腹下微微行了个不太搭调的礼。 杨纂点了下头,将罗喆的托付之物交给陈娘。 沉甸甸的包裹里面装着不少铜钱。 陈娘当场就泣不成声,忍不住看向屋内。 在院子里,县令们就发现了许多奇怪的玩意儿。 如那未完成的高脚靠背大椅,如那竹条编织到一半,明显手法稚嫩的躺椅。 这里是罗喆生活过的地方,就连地上残留的鸡饲料县令们也要问个究竟。 陈娘当然是有问必答,随着问题的深入,越发觉得罗喆不可思议。 不经意间,陈娘说了自家的孩子还在屋内学习罗喆留下的笔墨,一下子让县令们抓住了细节。 当场就提出了要见识一番。 于是幺娘就很不情愿地抱着怀中的黄麻纸,在自己娘亲的劝诱下走了出来。 县令们从幺娘那警惕的眼神中读懂了,是怕自己带走这些东西。 不过幺娘也是神奇,她并不惧怕自己这些人,这是因为长时间和罗喆相处的原因吗 堪堪几张黄麻纸,上面除了写着“陈幺娘”和“罗喆”几个大字,看样子是识字的用处。 但是翻看之后的几张,杨纂和徐崿就开始专注了起来。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大数记心里,小数记手里。” “大数先记住,小数往上数。” 还有一幅奇怪的图表。 再翻看,他们就熟悉了。 九九口诀,但是又不一样。 相比于自己学习到的三十六句,这篇却有四十五句。 而且和之前一样,带着一幅奇怪的图表。 两相比较之下,“这是算术。” 九九口诀先不提,但那加减法很适合开蒙。 身为县令他们自然知道算术有多少妙用,就如同太史局那群拿着书笔不断推算的人。 杨纂和徐崿一个对视,纷纷眯起双眼,捏着手中的黄麻纸,让幺娘心疼坏了。 “还我。” 伸出小手,那是自己的宝贝,幺娘不允许别人弄坏她的宝贝。 徐崿想着直接将这份黄麻纸递交上堂。 这时,杨纂好心提醒到:“徐县令,若是想那登闻鼓再次鸣起,尔可自便。” 说完就让陈铁生准备纸墨,自己要先临摹下来。 听到登闻鼓,徐崿心跳似乎漏了一拍,现在那蔡志华都被降职了,罗喆的一锤登闻鼓可是效果斐然。 “杨县令,这算学口诀你我两分如何” 徐崿打算商量着来。 两人往上几代随随便便都是刺史,都是书香门第。 杨纂思考了片刻说道:“某要这加减之法。” “善。” 两人就这么开始抄写口诀和表格。 此时他们和黄麻纸有一些距离,因为幺娘将黄麻纸抚平,放在自己身前保护着。 中途两位县令会有疑问,幺娘也能答上来一些。 这让他们更加意动,虽然让女子学习这些是一些高门巨户才会做的事情,但是放在罗喆身上他们一点都不奇怪。 登闻鼓都敢敲,还有什么不敢的。 越是抄写,让原本有学识的他们越是吃惊。 一种加深通透的概念在他们脑海中成型,如果现在再拿九章算术里面的题目考校,他们只会觉得更加简单。 他们的脑海中不由想到一个问题:罗喆师从何人 文武双全已经是全才了,现在加上这算学,还有造物。 不离於宗,谓之天人。 不可能,庄子所言洞悉本原之人,不可能存在。 可是他们从陈娘等人口中都得不到答案。 杨纂联想到了之前自己审理的一个案件,一个袁氏妇人被告妖逆,这种案件自己受理过很多,但都很玄妙,罪人往往都是胡言乱语之人,而袁氏妇人因为自己没有切实的证据就把她放了。 杨纂是个务实的人,因为任用酷吏,所以时常被同僚讥讽。 这种事情是不会有证据的,除非罗喆自己愿意说,但是听闻他并没有往日的记忆,就进入了一个死胡同。 看到两人抄写完后,幺娘立马收起黄麻纸就往屋里跑,她不喜欢他们,都怪他们将自己的罗郎抢走。 陈娘对此只能代为道歉。 县令们并不在意,两小无猜也算是佳话。 一番陈家村之行让他们了解了罗喆的品性,勇敢,为了保护同村孩童而搏杀野猪;知恩,就算在宫中也不忘陈娘等人;行善,为村民们添项修路。 种种举动都能表现出罗喆的不凡。 如果他们知道现在罗喆在宫里洗碗做饭的话,那就另说。 …… 说回罗喆这边。 宫里给他安排的住所和其他人差不多。 几个孩子住在一起,也有个伴。 因为要照顾周道务,所以很自然成为了舍友。 当欧阳询从弘文馆赶回来的时候,那漫天的纸飞机都快把他气炸了。 知道始作俑者是罗喆之后,他就拿着纸飞机端详。 什么叫做优等生待遇,就是这样。 但还是需要说教一番罗喆。 所以,刚从长孙皇后那苦着脸回来的罗喆就进入了下一番说教之中。 听闻罗喆要照顾周道务,欧阳询第一反应便是不允。 这是不务正业,再说了,庖丁之事,怎么能让这个可爱的优等生去做呢 欧阳询很快展现出了护犊子的样貌。 因为年长,所以他说的话别人还是要听的。 可是从长孙皇后那出来之后,他看着罗喆的目光就有些幸灾乐祸了。 让学生吃点苦头,也算是教育中的一环。 至于他去的弘文馆,可以说是整个大唐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弘文馆脱胎于李世民的文学馆,改制于李渊的小学,原本设立于皇城的秘书外省,李世民登基之后就移至宫城。 这里是贵族中的贵族学院,师资力量强大,登瀛洲的十八学士听朝间隙会入殿讲习,以虞世南、欧阳询教示楷法,许敬宗授《史》、《汉》,更置有讲经博士。 经、史、书三项并行,学子便是诸王公子弟。 相对于国子监,这里的学生年龄更小,国子监学子年龄一般在十四岁以上,这里则是相反,从四岁到十三岁的王公子弟就在这里。 有着这样的体系,大多数王公贵族的孩子是不会出现在普通坊市之内,繁杂的学业就足够消耗他们过多的精力。 当然,目前弘文馆也刚成立两年,很多东西正在补全。 再说罗喆,宫内的生活对于他来说很是新鲜。 周道务听到罗喆要照顾自己,可神气坏了,但是发红的脸颊告诉他,罗喆还是那个孩子王。 不过这又怎样,以后自己尿床就让罗喆洗被子。 一想到这,周道务就开始傻笑。 可是当天夜里,罗喆盯着临睡前的周道务必须去尿尿,还不断嫌弃什么多大的人儿,还尿尿,丢人。 于是,一夜平安无事,周道务并没有尿床。 天光未亮,宫里就已经开始忙碌了。 罗喆因为昨天睡的比较早,所以他很早就起床了。 推开房门,能看到一些宫女内侍来来回回走动,每当罗喆经过,他们就会驻足低头行礼,等到罗喆走远才会继续工作。 当得知罗喆要找厨舍,门口的内侍早就收到消息,很快带着罗喆来到厨房。 在这里,罗喆算是开了眼界了,相比陈家村匮乏的物资,这里简直就是厨子的天堂。 每天都有新鲜的蔬菜被送到这里,各类肉食也很丰富。 而且铁制锅具也整齐摆放在灶头。 这里有穿着不一样的宫女站在一旁不断书写笔记。 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 煎、煮、烤,都有专人负责,然后是那女官在侧记录。 刚到这里的罗喆有点不知所措,每个位置都有人,而且看样子都很忙碌。 越是匮乏,越是考验厨艺,所以罗喆敢肯定,这里的御厨一定都是人才,大佬在前,自己也只能稍稍靠后了。 就算是罗喆,也不能在这里随意走动,位置肯定是有,毕竟他可是带有皇后命令的人。 很快,内侍就给罗喆空出了位置。 而罗喆所需要的东西都会有人给他准备好。 并且在其身旁,有女官专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并记录在案。 在这里,与其说是罗喆做饭,倒不如说他是个指挥官。 这里面当然有欧阳询的因素在。 所幸的是,罗喆并没有提出太过过分的要求,一切材料都是现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