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在后金军互相拥挤进退不得时候,明军的“西瓜弹”落了下来。地上的积雪很厚,飞来的泥弹砸在上面发出一片恐怖的“噗噗”声。

就好比一场大暴雨来临时一样,数百枚泥弹大部分都落在同一区域,其威力彷如雷神发怒,大地都为之不断的颤抖。弹雨之中,夹扎着阵阵惨叫和团团血雾,后金军被这一波“炮火”打的伤亡惨重、魂飞魄散。

“完了,我的弟兄们呐........”

西林觉罗望着在弹雨中抱头鼠窜的后金兵,此时才醒悟明军城防工事的目的是啥,但是为时已晚。现在的后金军就好比被赶进圈(juan四声)的鸡鸭鹅狗,予取予夺任人宰割。可以说仗打到现在他们连叆阳的城墙都没摸到,严重影响巴雅喇准备的后续进攻。

五个牛录的后金军面对明军精心设计的城防工事,和从未见过的密集的“回回炮”火力。从最初的势在必得到现在的伤亡惨重,仅仅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现在这些后金军不是在想着怎么去攻城,而是争先恐后的要逃离对方的“火力打击”范围。

“回回炮”在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争夺天下时曾大显神威,当时其为明军中的重武器。即便在开国后的几十年还存在于军中。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种武器若是使用得当,威力依然十足。

它经过杨林的改进后,注重“火力输出”的持续性。就是能长时间作战。再加上它的弹丸不是很重,所以装填时间较快,约为后世的五至七分钟之间。

采用的战术是杨林带来的后世齐射之法,一打就是一片,不仅提高了精度也提高了威力。后金军现在的战法还处于集团冲锋的阶段,面对“回回炮”的打击没有有效的规避方法,只能硬扛。因此其伤亡很大。

按照后金军以往的经验,明军的火枪火炮不是没见过。他们认为只要穿上重甲敢冲敢拚,那些玩意儿没什么可怕的。可面对“回回炮”这种从未见过的武器,他们不由之主的懵了、怕了。

这种武器抛射的弹丸是钝击加破甲属性,穿再厚的甲也挡不住被人家砸。而且弹丸的弹道弯曲,即便藏到障碍物后面也有可能被击中。一旦被击中就没个好。而最让后金军感到恶心的是,他们始终也没看见这种武器长什么样儿。人对于没看见的东西,始终是存在恐惧心理的。

现在明军往往第一波弹雨打过来,后金军的队形当时就乱了。第二波弹雨打过来,就能将其队伍大部打的散乱。第三波弹雨打过来,就能将其队伍打的彻底崩溃。

这让以肉搏、骑射为主的后金军不知所措。最为仰仗的弓箭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发挥不出作用。他们以往攻城都是步甲在前冲锋,轻甲以弓箭掩护。现在这一战法可不行了。首先轻甲们要跑到城墙下,然后利用密集的箭雨压制守军,掩护己方步甲们攀附攻城。

问题是现在到处都是鹿砦、拒马等障碍物,根本就不可能直接跑到城下。跑不到城下弓箭就发挥不了作用,总不能用弓箭与人家这种扔泥弹的武器比射程吧

后金军是第一次遭遇“回回炮”的打击,从未见过这么密集的“火力”。只见一波接一波的泥弹越过城墙持续不断的迎面飞来,打的人简直喘不过气来。

他们也从未见过眼前这种成体系、布设精密的城防工事。以往仰仗的盾车、撞车等作战车辆在进攻途中纷纷遇到阻碍,无论怎么努力也提高不了速度。反而深陷曲折狭窄的工事之间,被人家“集中火力”挨个点名。

盾车是后金军在战场上的“法宝”,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努尔哈赤亲自指示手下每次征战必须携带盾车。可是这玩意儿在地势平坦、天气适宜,对手战力低下的情况下占有优势。

如今在叆阳城下却吃尽了苦头,速度慢、耗费人力不说,自身还特显眼。遇到浅沟、矮墙之类的城防工事那就完蛋了,变成了真正的“爬行动物”,需要许多人上去又推又抬的。这种情况是明军“回回炮”最喜欢的,直接一波弹雨过来连车带人一起带走。这正应了后世某网络游戏中的那句名言——“一炮一个小朋友”。

而且后金军发现明军特别坏,先是用弹雨把己方队形打散打乱,接着再用弹雨驱赶己方人员往一处跑,最后来一波弹雨直接打进挤在一起的人堆里。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杨林有魂穿后世的经历,后世炮兵战术那是门儿清。

明军“回回炮”不用考虑发射过多会发热的问题,只要不散架那就没不耽误使用。如果那个地方有毛病立刻会有工匠上去修补。而且它的弹丸多是用模具铸的,就跟制土坯一样简单方便。

唯一不足就是为了防止取土的地方被冻住,杨林命人在各取土处搭了巨大的棚子,在里面生了火炉和地龙。全天十二个时辰派人轮班看着。可以说这种弹丸补给方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包括巴雅喇、扈尔汉等后金高级将领在内,被明军这种未知武器也搞得没了主意。以往攻城略地的经验完全用不上,只能眼看着部下们被明军的“弹雨”打的狼奔琢突、伤亡惨重。他们不得不承认,杨林确实是个难缠的对手。就连大汗来了恐怕也要头疼。

正当西林觉罗还在为部下的伤亡痛心疾首的时候,一队后金兵扛着几副云梯从后面冲了上来。他们冒着可能被明军“炮火攻击”的危险,奋不顾身的把云梯架在前面的拒马和鹿砦上,为陷于困境的大队人马提供了额外的前进通道。

“好样的兄弟,回去为你请功!”西林觉罗向带队的拔什库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他的英勇行为。

就在这位拔什库侧头微笑表示感谢的时候,一枚百斤泥弹突然从天而降,顿时将他从头到脚直接砸成一个肉墩。空气中瞬间弥漫着一股闻之欲呕的血腥味。

西林觉罗脸上的笑容还没有消失,大拇指端在胸前还没有收回来,可那位拔什库就这样死在了他的面前。他濡濡的动了动嘴唇,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来。

“额真小心......”

还没等西林觉罗反应过来,一名亲兵突然一把将他按倒在地。此时一枚泥弹擦着他们的头顶迅疾掠过,正砸在另一名亲兵的胸膛上。随着一声惨叫,这亲兵顿时被砸的飞出去好远,胸腔凹陷狂喷鲜血,当场就不行了。

紧接着又是一波密集的弹雨落了下来,将西林觉罗周围的后金兵们打的七零八落、四下逃散。面对明军接连落下的弹雨,他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不过他想要短时间内将队伍重新集合起来那是不可能的了。

明军随后的打击重点,放在了正在利用云梯跨过障碍物的后金军身上。西林觉罗的好友,同样是牛录额真的伯利不愧是位勇士。他不顾危险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不断在云梯和通道间奔走指挥后金兵,大声鼓舞他们奋勇向前。正因为如此他被明军“回回炮”盯上了,不,确切的说应该是被杨林用千里镜盯上了。

就在伯利指挥部下们快速通过云梯的时候,连着两波“西瓜弹”都是奔着他打来的,那密集度可想而知。由此可见杨林是决意要他的命。

结果不出所料,伯利被两枚弹丸先后命中胸部和下身,当场阵亡。连个完整的尸身都没留下来。密集的弹雨还将云梯打的几乎碎成齑粉,迫使后金军不得不撤了回来。

伯利是后金军攻打叆阳第一个阵亡的牛录额真,也是叆阳明军现在击毙的敌军最高军职者。他的死对后金军士气影响很大,许多受过他恩惠的人当场就痛哭起来。

战争不会以一方痛哭流涕、死伤惨重就停止的。明军“回回炮”弹雨一波接一波,专往后金军人多的地方打。被击中的人多数死状凄惨,什么样的都有。洁白的雪地上到处都是一片片的猩红血迹和尸体......

后金军此时已士无战心、溃不成军。许多人看着战场上残肢断臂、哀鸿遍野的惨状,士气彻底崩了。不顾上官和军纪的约束转身就向后跑......

杨林在城楼上见此情景后,嘴角露出一丝鄙夷道:“一帮蠢货!迎着‘炮弹’跑才有机会活命。现在向后跑正在我的有效射程内。传令继续轰击,撵着敌军的屁股打!”

后世天朝开国总理曾评价“明军善用火炮”,如今这句话被杨林发挥的淋漓尽致。虽然“回回炮”不是真正的火炮,但却让后金军吃尽了苦头。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江花玉面

江花玉面

江易南生
秦室衰微,八国并起,天地渺渺。八国与秦室维系了百年的平衡悄然破碎。景初三年冬,命运的红线再次引动,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书写历史。
军史 完结 150万字
宫锁心玉续集

宫锁心玉续集

千古恨长眠
晴川为了能让四阿哥和八阿哥之间的矛盾能缓解一些,于是便穿越时空回到了现代。不想,晴川走后,并没有起到缓和的作用。相反,八阿哥和四阿哥之间的矛盾更激烈。不仅仅只..
军史 连载 58万字
乱世边军一小卒

乱世边军一小卒

上岸不吃鱼
穿越大胤王朝,“龙牙”特种兵队长赵暮云成为大胤北疆烽燧台内的一个新兵。正值北狄南下,战乱频起。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大胤王朝内忧外患,摇摇欲坠。赵暮云用特种兵的本领以及现代的知识,从一个小兵,一步步立功封爵,走上人生巅峰...
军史 连载 127万字
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

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

作者二三子行不行
砰的一声雷,我穿越了,来到了一个堪比原始社会的春秋时代,还来不及开地图,建城堡,慢慢升级,就发现,这已经是春秋末期赫赫有名,历时百年年的吴越争霸最关键转折时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已经完成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虚弱,积蓄时期,此时正虎视眈眈,两眼冒光的看着对手夫差按照他的规划,往死路上越走越远。这或许跟他没关系,可是偏偏他就是注定失败的吴王夫差的次子公子地,吴国存亡和他是否过上小康生活息息
军史 连载 69万字
一代天妖

一代天妖

旗灵子玉
异界暗血,三头被囚禁千年的巨古魔尊欲要冲破镇压的铁塔,为祸三界。正在铁塔摇摇欲坠,靡靡不振时,一位神秘老者的出现平定这一切,为了彻底的净化三头魔尊,神秘老者打..
军史 连载 117万字
日月同错:从一人之下开始穿越

日月同错:从一人之下开始穿越

我是小小张
++++++某日,万业真血降临在异人界,得到万业真血的异人死后会变成靠吞噬活人生机续命的不死尸。主角孟宁本是地球爱看国漫的一普通少年。一次意外觉醒本命神通穿时越界自由身,成为求法界三真法门弟子。负责剿除异人界所有感染万业真血的异人不死尸,偷偷学习各种术法增强自己,备战终极因果大战。异人界孟宁用三真术法震惊老老天师张静清,吓坏老天师张之维。用蓬莱秘法消除大盈仙人左若童旧疾,告知通天之路。用三真符法刷
军史 连载 8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