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田园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宁国安宁城外的一处工厂区这里,宁王在宁国左丞相刘养正的陪同下,带着一些宁国重要的大臣前来这里参观已经建造完成,即将投产的清河崔记纺织厂。

清河崔记纺织厂是大明前十的纺织龙头企业,规模庞大,设备先进、产能大,主要从事的是布匹纺织、成衣制造、鞋子制造和体育用品制造。

可以说是绝对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纺织企业,也算是大明纺织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其背后的东家就是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世家,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后来在李唐皇室的不断打压之下,再加上科举制度的实行之后,清河崔氏就和其它的世家一样开始逐渐的没落。

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清河这里清河崔氏依然是豪门大族,依然是当地最为重要的大家族。

尤其是伴随着大明海外殖民地和藩国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在大明帝国内也是兴起了诸多大大小小的家族。

这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前内阁首辅刘晋所开创的辽国公刘氏家族,还有英国公张氏家族,中山王所开出来的定国公、成国公的徐氏家族等等。

这些家族不仅仅原先本身就是大明帝国的豪门贵胃,更重要的是这个资本主义时代和工业时代的先进、开创者,同时还是殖民时代的先驱和最大的受益者。

受益于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工业化的发展,这些大家族完成了华丽的转变,又原先的封建豪门贵族逐渐的发展成为了新兴大资本家、殖民主义者、工业家等等。

不仅仅在大明帝国内部拥有着极其庞大的影响力,而且在海外的诸多藩国、殖民地,甚至于是全球各地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很多的殖民地甚至于都是这些大家族一手建立起来的,像南非殖民地就是大明的武将勋贵集团们建立起来的,现在已经是仅次于大明帝国的庞大殖民地,不仅仅疆土辽阔,而且工业发达,科技和军事实力都非常强大。

有这些大家族们带头,大明内部有实力的大家族、士绅豪门等等也都纷纷效彷,办实业、海外殖民等等。

在这样的潮流与趋势之下,清河崔氏也是逐渐的再次焕发生机,重新凝聚在一起,团结起来,不仅仅创办了清河崔记纺织厂这个庞大的工厂,并且还在海外建立了一个独属于清河崔氏的殖民地。

尽管来说比起大明帝国的那些豪门来依然还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却也是让清河崔氏重新焕发生机。

此时此刻,清河崔记纺织厂崔镜也是带着工厂的主要负责人在陪同宁王、刘养正等人。

“不错,不错!”

“真不愧是清河崔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姓七望大家族、大世家,这办起来的工厂就是不一样,大气恢宏!”

宁王看着眼前的纺织厂,这个纺织厂的规模非常大,占地足足有几千亩,是一个超大型的纺织厂,厂房非常多,可以容纳超过十万名工人在里面工作。

这是宁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纺织工厂,以前的纺织工厂和这个工厂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不足为道。

宁王辛辛苦苦的在海外建立了宁国,一直以来也是在苦心经营这个庞大的国家。

以前的时候,宁王总觉得当皇帝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自从自己建立这个宁国之后,他才知道,想要管理好一个国家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管理像宁国这样的一个庞大国家,那更是需要花费无数的精力、耗尽自己的智慧,需要大量的人才。

宁国占据着天竺大陆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同时在东非这边又有一片庞大的国土,整个国土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千米。

并且宁国还有着极其庞大的人口,根据宁国最新的人口统计,整个宁国拥有的人口总数已经突破了1亿大关,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这其中有超过1000汉人,占到了宁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

能够有如此多的汉人,这主要还是因为宁国一直以来都坚持优惠的移民政策,不断的从大明帝国吸引移民到宁国来。

想当初跟随宁王出来的人仅仅只有2万人而已,这还是宁王想尽办法才从江西那边忽悠过来的2万人。

这些年来,宁国一直都在鼓励吸引大明人移民到宁国,给地、给优惠政策又给免费的发放奴隶、女人等等。

甚至于为了吸引人才到宁国,凡是在大明帝国这边拥有功名在身的人到宁国的话,直接就可以去宁国这边做官,视同宁国科举的进士出身。

并且连大明帝国新学高校毕业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同等的待遇,也同样享受进士的待遇和出身,直接就可以在宁国这边做官。

这样的政策也是为宁国吸引了大量的汉人移民和一些在大明郁郁不得志的才子来到宁国这边发展。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大明本土这边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速,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大明帝国的人口才仅仅只有1.5亿人口,但是到了现在,大明帝国的人口总数已经突破5亿了。

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大明帝国的人口几乎是翻倍的增长了。

这也导致了大量的大明人选择移民去海外获得更好的发展,选择去海外的藩国和殖民地,哪里也是可以过上不错的小日子。

在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和藩国当做,最受大明人喜欢的便是宁国、南非和西洋联合商行殖民地这三个地方。

故而宁国的人口也是增长非常快速,尤其是汉人的增长非常快速。

宁王尤其重视这一点,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宁国的发展基础和根基是汉人,只有汉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了,宁国才可以真正的稳固下来,否则就靠几万人想要统治几千万人,那太难、太难了,也太危险了。

所以宁王出台了诸多的鼓励汉人生育和移民的政策,其甚至于为了扩大汉人的数量,直接给汉人移民发放了大量的女奴隶,要求他们必须生育足够多的子女。

这也是宁国汉人增长极其快速的重要原因,因为汉人占据的资源足够多,享受最好的政策和待遇。

为了提高宁国汉人的人口,吸引大明人移民过来,宁王是花费了大量的心思的。

人口这仅仅只是治理一个国家所需要面对的一个小的方面,但即便是这样的一个小方面也是让宁王伤透了脑筋。

让他明白,治理一个国家绝对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人口还可以通过鼓励生育和移民来提高,但宁国想要发展起来,那就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比如宁国想要发展起来,这就需要钱,可是天竺大陆也好、东非这边的大陆也好,原先的经济都是以农业为主,东非这边甚至于还是原始的部落经济。

在这样的地方想要发展起来,太难了,宁国一度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手中没有钱去建设和发展宁国。

后来宁王找到了奴隶买卖这个来钱的路子,这才逐渐的改善了宁国的经济,让宁王手中有钱去建设自己的国家。

但是和大明帝国相比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大明帝国的铁路、公路到处都是,然而宁国现在才刚刚开始动工修建第一条铁路。

宁王靠奴隶买卖赚的那点钱在这方面来说,根本就是毛毛雨,完全不够花的。

宁王以及自己的大臣们思索了许久,最终才研究出来,大明帝国之所以能够迅勐的发展起来,完全是依靠工业。

如果不是工业的迅勐发展,大明帝国和以前其实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区别。

因为工业的迅勐发展,让大明帝国的国力空前强大,发展速度超乎想象。

所以宁王这边也是将目光投向了工业领域,想要促进自己宁国的工业发展。

然而这条道路,同样非常的艰难。

宁国这边根本就不具备工业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又没有足够的产业工人和新式教育出来的合格人才。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废材王妃又搞事

废材王妃又搞事

五味茶
(1V1双洁)(轻松搞笑)(无虐)上官薇穿越到架空朝代,熬了一年又一年,终于熬到及笄,以为海阔天空任她飞。上官从爱孙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为她精心打包夫婿上岛,毒魔大哥上官秋献上各种精致毒药以备她不时之需。奈何夫君颜值太高,上官薇第一次看到就鼻血直流,“极品小哥哥,美色误人,不想拒婚是怎么回事。”侍卫泽一“王爷,王妃把冬猎场的动物都叫到王府。”侍卫泽二“王爷,王府门口跑来一群汗血宝马找王妃。”
都市 连载 49万字
修仙要趁早,来给娃报个名吧!

修仙要趁早,来给娃报个名吧!

一夫茶
震惊!我穿越了。穿成我自己了,一具身体三个我,还有一个打工仔系统。被系统忽悠后,我决定和系统合伙完成任务。在现代开办修仙学院。有人说我传播封建迷信,不要紧忽悠他们,让他们加入。正统修仙,拯救世界,从我做起。系统只起到一个辅助作用,不是全能的。本文以修仙建校为主,建立修仙幼儿园,修仙大学,修仙老年大学,也会有宗门,但进入宗门的人都会进行严格筛选。还会建立各种修仙模式的商业公司,带动全人类修仙,让世界
都市 连载 47万字
凡女传

凡女传

木木小主
现代女白玲珑穿越到神魔共存的世界,这是处在殷商差不多的乱世,诸侯国之间的博弈引发的冲天怨气,引得另个体面位的魔修降临这个世界。明明只是想寻找仙人问询回家之路,..
都市 连载 75万字
快穿之暴躁女配在线发疯

快穿之暴躁女配在线发疯

烈焰如歌W
1.Pro女配很诡异~。小酒,你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Pro文吗?红豆,不然呢?小酒,微笑jpg2.摆烂带娃系统?暴走豆豆养娃中……小酒,这个任务我能放弃吗?我真的要崩溃了~啊啊啊,这熊孩子我搞不定啊~小酒微笑着说不行哦~3.修仙六届大佬都爱她?红豆微微一笑,系统攻略啊,我一巴掌拍死他不就得了。小九,摸了一下鼻子,一脸无奈的说,这方世界所有的气运都在她身上,你若直接拍死,这方天地离毁灭也不远了,红颜
都市 连载 63万字
军婚撩人:卷王博士被宠成小娇妻

军婚撩人:卷王博士被宠成小娇妻

夏日染染
天才女博士苏韵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一个一穷二白的极品已婚女知青。婚姻么,是用不光彩的手段强求来的,老公把她扔在乡下不让随军。强求来的军婚不幸福,她还跟别的男人有染,真的是渣到没边了。一手烂牌,怎么办呢?哄男人好呢,还是自己强大起来好呢?苏韵果断选择了自己强大,两人约法三章,互不干涉,等她考上大学就离婚。结果,苏韵拿到了大学通知书,便宜老公韩凌渊反悔了。“说好的我考上大学离婚呢?“老婆,你肚子里说
都市 连载 122万字
悠闲桃花源

悠闲桃花源

明月子时
隐藏于都市深处、森林边缘、山谷尽头、天空彼端的所在,那里就是存在于所有人心中的桃花源,一个真实与虚幻分不清界限,人与妖和谐并存的所在。张三丰,强调多少遍了?..
都市 完结 10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