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佐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王庄村的村民,做梦都没想到,还有这等好事。
一算账,嘴巴都笑的咧到了耳朵根。
30元一斤,按照保守亩产800只成品泽蛙,也就是9600元,比种稻子强了若干倍。
如此搞的话,每年就可以只种植一季稻子就行了。
麦子就免了吧!
这样的话,保持着稻子地里常年不断水,泽蛙岂不是一次投入常年收益
村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工作组也难以回答,辗转后又到了叶无极这里。
哎!
真烦人,踏马给指条致富路,这还讹上我了。
转念一想,那个农科所不还在东南新区吗
叶无极把他们赶到了村里,来研究研究这种泽蛙。
三个农研专家来到河湾里一看,脸上浮现了几丝喜色。
都没顾得跟别人说话了,直接下到浅水中,在水草丛里摸了起来。
他们做梦都没想到,叶先生这边,河滩里居然还藏了这么多的好宝贝。
叶影子也笑着下水了,清澈见底的溪水,绿油油的水草,欢快得有鱼,让她无比的羡慕。
叶无极笑了,看架势这三人都认识这河滩里的东西。
“太好了!叶先生这几种东西,都不怎么见了,怎么你们村里竟然还保护的这么好”
五十多的老周,双手各抓住了一只泽蛙,满脸惊喜的问他。
“保护这得感谢我们村的村书、村长,干劲儿不怎么足,要不然把河滩改成良田,这些东西早都绝迹了。”
叶无极说的一点儿都没错。
也幸亏了村书、村长的不作为。
如果真的改成了良田,初始的生地,还不得用上海量肥料
那样子一搞,这水里游的这些一家伙就得绝户。
“哈哈……说的有道理,叶先生,您这蛙苗时不时准备进稻田,如果那样的话,估计还得进行半个月的适应,此地水质和稻田水质,相差了可是六七个标准等级,要逐步适应才行。
最好是三周的适应,方可放入水稻地里,而且今后的水稻地里,再也不能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
翻来覆去仔细观察泽蛙的老周,蹙着眉头说道。
“适应还得三周”
叶无极和赵大雷听的有些莫名其妙。
毕竟都不是搞这个的,怎么会有此研究呢
经过老周的详细解释,他俩才恍然大悟。
作为水生物的泽蛙,虽然稻田里的污水不能让其致命。
但是从这么好的水质环境里,突然的被投放到相差好几个标准差异的环境里,确实不是好事。
就像人突然去了高原,稀薄的空气就会形起人体的不适,极容易诱发其它疾病。
“周工对这个很有研究吗那太好了,有了周工的指导,应该没啥问题了。”
叶无极会心一笑,隐隐的担心现在已经全部释然。
“叶先生,这个可是个不错的项目,我们的高新农业,要是引进了泽蛙,效益可是要增长10个百分点。
您看要不我们把高新农业那块儿,也改成这个,还有老王手里的龙真子,那老掉牙的鱼类,就算了吧!我们保证这两个品种,都给养活蹦乱跳的。”
开心之余的老周,马上向叶无极提出了新要求。
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考虑,泽蛙、龙真子两种,比起普通鱼类来,要合算多了。
虽然产出不如普通鱼类,但是单价比普通鱼类品种要高多了。
而这两种产品的种苗,恰好又掌握在叶先生的手里。
真是好他妈给好开门——好到家了。
“可以呀!这条河里,七八个大河湾里,种苗可是多的很,别说你们要搞,就算再上几个村的稻田养殖,也供应得上。”
随同一起来看热闹的村民惊呆了。
当初叶老板投资治理河湾,村里谁没嘲笑过人家
说人家傻病都还没好利索,拿着钱往河里扔。
那么好的河湾,不给整理成农田中药材,搞个什么生态鱼眼睛长在尾巴上的小鱼儿,能卖几个钱
直到此时,他们才看明白,叶老板搞出来的七八个河湾,好几十亩呢,这收益还不得吓死人。
可转眼又听说泽蛙种苗不要钱,白给大王庄村民养殖,独家回收成品蛙。
这又是玩的哪一出呢
到时候还得卖蛙赚钱
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呀
这次趁卖种苗的机会,狠宰他几把,这河道治理的本儿,不就回来了
这就是格局。
游离于格局之外的人,永远就只能谋得一点儿蝇头小利,而把控格局之人,才是最大的赢家。
叶无极看中的是成品泽蛙,还有那无“添加”稻子。
而大王庄村民呢,看中的是每亩地暴增的收入。
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大王庄村民们大赚了。
而叶无极呢毫无疑问,更是大赚了一笔。
泽蛙能卖出高价,那是人家有良好的销售渠道。
而收起来的稻谷,将会以另一种身份,出现在高端粮食市场中。
虽然看起来,这其中有资本的力量,但是更多的是认知的效益。
叶樱子还担心主人不答应,悄悄的给他传音了。
【主人,高新农业那里,可以引进此类水产品吗】
【可以呀!樱子,我刚才不是答应了周工么技术上就让他主导吧。】
【好!主人,要不樱子再弄1000亩的实验基地出来,您看如何】
【不用,物以稀为贵,多了反而成了臭狗屎了。】
他可不想自己跟自己竞争。
帮一下大王庄,纯粹是想做给人看,只要动脑筋因地制宜,想待副一个村,或者是一个镇,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好在大雷兄悟性还行,这几天一直都在关注此事。
搞起来一个产业,实惠的可不仅仅是这个产业的从业人员。
息息相关的物流、包装、用工,一系列的总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就业率上去了,不是皆大欢喜么
都赚到了钱,服务行业也不就跟着红火了,整个经济不就理所当然的好了。
说穿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可有些大老爷们可不这么认为。
不知道他们是看不见还是想不明白。
日日坐在空调房里,在纸上干着事业,谋着成绩。
不是瞎搞么
到了时候,该总结报告时,一看忙活了一年毫无起色。
怎么办呢
眼睛一闭,吹!
使劲儿的吹!
直到把小母牛吹上了高压线!
牛逼带闪电。
……
周工很有把握的说了,稻田养殖的话,目标预测要超过千斤。
聪明的大雷兄,让那个小组,紧跟着周工。
大王庄的稻田养殖泽蛙,只许成功不许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