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姜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光在人们焦灼的等待中,不知不觉过去了三日。
钟燕喜翻遍了整个多敏国王都的每个旮旯角落,都未发现幡酥的踪迹。
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外邦,周遭四面楚歌的状况下,他想剑走奇招——既然亲自捕鱼走不通,何不大胆试试放鱼鹰替自己抓鱼了。
可这只鱼鹰是没被家养驯服过的,脾性一概不知,又令他为难。
那么,这场豪赌,究竟要不要搏一搏
若是要赌,他的筹码便是多敏的国师泊尼谷。
海穆听了他的想法后,在房内来回踱步,似乎陷入了极深的思索中。
三日以来,钟燕喜这方一无所获,方兴艾那厢又迟迟未归,海穆表面上什么也没说,可邓双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知他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毕竟,事情一日没进展,事态就一日严峻。
眼下,与其说是钟燕喜与海穆相互商议,不如说其实是等海穆拿最终的主意。国事件件乃大事,就是上书房的几个相爷,有的也只是向圣上献言献策的权利。
“马靖,你来说说你的想法泊尼谷是个怎样的人”海穆突然点名。
“是!”
马靖极漂亮地拍了拍衣袖,跪了下去,他是这三日才得到淮亲王重视,有资格站在一旁聆听政事的,他脑子很聪明,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若自己能在淮亲王举棋不定时给他一颗定心丸,并且助他成事,那自己的仕途自然会得个彩头,提督大人都能鲤鱼跃龙门,官拜从一品,自己为何就不能
想到似锦的前程,他心里就波涛汹涌着,却惟恐高兴过头,特意吞了吞口水,庄严肃穆地说道:“泊尼谷原本是一个修佛法的僧人,带着三个弟子耗费六年游走多敏国四方到处讲佛传法,积累了十余万信众追随。后来被老国王邀进宫赐予国师一职。”
原先海穆以为马靖只是熟知多敏国的风土人情罢了,如今听他讲完,才知他对多敏国的人史是真的十分熟知。
海穆满意地朝他点点头:“你讲的这点甚是有用。”
然后,他踱步来到邓双面前,道:“你也来说说你的看法”
“什么”邓双大为吃惊,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遍,“主子您是不是问错人了”
海穆此时全身轻松了不少,笑道:“广开言路嘛,放心,无论你说的什么,我都不会怪你罚你。”
“可……可于大政而言,甭说拙见,就是让小人照着书本去念,也得口吃呐,我就是个提线木偶,睁眼瞎!”
海穆见他一副似被人架上刀山丢进油锅的恐慌,宽慰着:“那我换个问法,你对佛法了解么修佛法的人通常都有哪些共性”
话至此,二人的默契就派上了用场,邓双立即听明白了海穆想问的。
他深吸一口气,将方才不安的情绪驱散后,慢慢开口道:“本是梵文,此外,它在中原宗派里自唐之后便已式微。”
海穆听完也对他点头,夸道:“你说得很清晰,这席话足以定乾坤。”
为了向邓双证明他这句话说得发自肺腑,不是随便敷衍,海穆旋即对钟燕喜说:“这事不能急,等思桐回来后,再作商议。”
“是,主子明断。”钟燕喜答。
此时心中有了判断的钟燕喜,也认同“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乃为上策,因为他们不能把整件事的生死权交到泊尼谷的手中。
“主子,小人还有事情要报。”
众人又把视线齐刷刷扫到马靖身上。
“说吧,凡是与多敏国相关的,大家今日都畅所欲言。”海穆道。
受到鼓舞的马靖,又道出一个秘密:传闻多敏国有处地下城,叫兽门。若一个活人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找到,那定然是藏到了兽门里。
“兽门在哪里”钟燕喜连忙问。
“小人曾考究了有关的记载和传闻,推断——兽门十之八九在密林中……”
见他说书人般细枝末节都在讲,语气停顿还颇有讲究,十足是来吊人胃口的,钟燕喜急了,吼道:“究竟入口在哪”
这声音从一个武将的丹田而出,震得房屋嗡嗡作响,又似一盆冰水浇到马靖火热的身上,吓得他得意之气尽数侧漏。
马靖结结巴巴地说着:“出城门,西行……一百里,有处……密林,迎面有株……长五丈,大五围……只有无数藤蔓,别无花叶的树……径直入林子,可瞧见一处洞口……”
钟燕喜看向海穆:“主子,我立即带人前去。”
“好。”
随后,钟燕喜踏出房门,消失不见。
-----
海穆此时对马靖愈发感兴趣了。
见他仍是一副呆傻的样子立在那边,心知他还未从钟燕喜的余威里缓回来,便招呼起来:“你讲得很不错,坐下来接着讲。”
淮亲王的话仿佛就是清泉,稍稍一润,马靖这根缺水的野草就又活了过来。
他一脸的兴奋,谢过恩后便坐在窗边的一个杌子上,继续拿出说书先生的气势,徐徐道来。
“早几百年前,多敏国还是个闭塞的部落时,从酋长到小民皆崇拜巫术,凿山修祭坛……”
马靖讲得眉飞色舞,邓双替他数了数,半个时辰里他总共才喝过三次水,大有他乡遇故知,不倾吐完誓不罢休的亢奋劲儿。
二十几天的接触,众人虽都觉得马靖是个话痨,可只要他一开口,大伙儿都听得入神,因为他说话很有条理,加之又博学,常引经据典的,所以还算讨人喜。
待他说完:“多敏国人的先祖凿山修祭坛,按如今说法,是以一座帝王的陵寝规模来造的,可它又与中原的墓穴规制不同。”
邓双便不解地问:“怎么不同”
“它不是酋长独有,即使是卑微的酋民也能葬入祭坛,不过是有条件的——家里须出活人祭天。”马靖说。
邓双听到“活祭”,心里暗自骂了句。
“这很像我们中原的那句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要有人是为神灵献了身,死后他的家族就会被酋长赏赐一个灵额。”
“何谓灵额”
“是指能被葬在巫咒堆,与酋长一起常伴神灵的名额,他们族人视之为宝。”
马靖接着说:“由于整个部落不兴棺椁,祭坛内部便造了无数大小不一的格室,用以安放尸具,当然,生前身份高贵死后格室宽大。”
“此外,里面还有一个马场大小的牲畜堆,是祭祀活兽所用,后来人们弃巫信佛,改称祭坛为兽门,这段历史便慢慢被淡化,几百年后鲜有人再知晓兽门。”
关于兽门的前世今生,马靖都交代完了。
海穆起身又在屋里踱步,沉吟道:“我有预感,幡酥还活着……”